书城经济城与乡:宁夏二元结构变迁研究
48446300000063

第63章 后记(1)

本书是在我主持的宁夏社科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城与乡—宁夏二元结构变迁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陆续完成的自治区发改委、银川市政府等社会委托课题及宁夏社会科学院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出版前又经过较大幅度补充修改后形成的最终研究成果。是对改革开放30年宁夏城乡关系和二元结构变迁、农村分配制度、城市发展规划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系列研究成果。

我出生于“农转非”家庭,父亲是县城的普通干部,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城乡差别及其不平等有许多切身体会。对二元结构的研究兴趣,首先是受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系列研究报告的影响,参加工作后又长期从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研究工作。后来专业从事经济研究,随着国民经济重点从农村转入城市,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倾向于城市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分配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一般在研究农村问题时往往联系城乡关系,在研究城市问题时也不忘记农村关联问题。

迄今为止,我的研究领域,一是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研究,主要完成于1995~2001年间,陆续在《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后来整理出版了《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研究》专著。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及其非正式制度影响研究,2001年完成研究生论文,后来申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主要从民族角度分析了回族和汉族农民收入差异及其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三是中国西北经济研究,基本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的技术效率与制度困境研究》。四是宁夏经济问题研究,2002年以来本人主要转为从事宁夏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本书是关于宁夏城乡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系列研究。本次整理书稿的原则,一是一般收入与城乡二元结构相关的研究报告,尽量使其系统化,绝大多数稿件近年完成。二是将有些稿件的数据和情况尽量更新,尤其是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以后的修正数据,但基本观点未变。三是对早期完成的剪刀差、农业税、农民负担等稿件,由于该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基本保留原作,以反映当时的形势和认识。四是对沿黄城市带、外向发展、跨越式发展等当时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也基本未作修改,尽管个别建议已经实现。五是本书收录了我拍摄的宁夏经济建设及学术调研活动照片,这也是难得的史料。

本书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城乡关系和二元结构变迁、农村分配制度、城市发展规划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系列性研究,严格说来并非二元结构专题的系统性研究。宁夏是中国二元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典型地区,作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其历史上形成了投资拉动型经济、国有企业重工业比重高、高耗能工业和高耗水农业等特征,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透露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的奥秘。

在《宁夏二元结构转化:分工演进与劳务经济》中认为,随着工

业化快速发展和以城带乡政策的实施,宁夏2000年以来二元结构系数迅速降低。但由于户籍制度和生存成本等制约,大量生活于城市的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人口结构转化滞后于就业结构,就业结构转化又滞后于产值结构。二元结构转化在市县横截面资料上表现出“倒U型曲线”的发展轨迹,拐点在人均GDP水平21000元左右。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随着人均GDP水平提高,二元反差指数逐步扩大;在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川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二元反差系数反而降低。宁夏二元结构水平较低的市县,一类是低水平分工下的二元结构,二是高分工水平下的二元结构。1978年以来,宁夏土地生产率一直比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川区农业技术进步更倾向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山区则更倾向于节约劳动型技术。宁夏已经开始出现“刘易斯第一拐点”,即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开始变为短缺,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但离“刘易斯第二拐点”即打破二元结构实现一元经济还需要很长时期。

本书还对宁夏劳务经济、劳务输出特征、兼业化问题等进行了研究。2001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提出“劳务经济”概念,我是当年农调总队招标课题《劳务经济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的中标课题执笔人,应该是全国最早研究劳务经济问题的学者之一。关于中国农村劳务经济研究成果已经在《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研究》专著中得到了集中反映。本书对宁夏劳务经济研究认为,宁夏农民收入增长的特征,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仍然是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率大大高于第一产业纯收入增长率,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宁夏川区农民能够外出就业,更多地是依靠本地社会关系就近就业;而山区农民外出一般在外县外省打工,他们主要依靠市场就业。

《宁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认为,1982~2010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28:1扩大到3.08:1,城乡差距占城乡居民收入总差距的比重从48.71%提高到65.3%,尤其是1992~1995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总基尼系数均超过0.4,处于绝对不平等状态。2000年以来为何二元结构系数降低、而城乡收入差距却继续扩大呢?我们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劳务输出、非农化就业,农业劳动力总量减少,导致城乡劳动生产率比率的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首先降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高于城镇居民,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继而出现城乡消费支出比率的降低。随着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劳动力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城乡工资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最终才会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现象。城乡收入差距转化也符合“倒U型曲线”,其拐点一般会迟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的拐点。

《宁夏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变迁研究》对宁夏1952~1995年宁夏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轻税政策并未降低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剪刀差曾经是工业化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在四十多年中,剪刀差运行机制有两个转变。一是从工业型向农业型转变,1952~1968年剪刀差幅主要是由农村工业品价格与价值扭曲造成的,1969~1995年则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扭曲造成的。二是从高幅型向高额型转变,即1978年以前主要是通过扩大剪刀差幅来增加贡奉,以后剪刀差幅虽然缩小了,但是贡奉额随着城乡工农产品交换的范围、数量扩大而增加。《宁夏农业税研究》《宁夏农民负担问题研究》分别对宁夏农业税、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农业补贴等城乡宏观分配制度变迁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