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48454100000019

第19章 继承爱国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2)

中华民族的先天禀赋中似乎就蕴涵了强烈的群体精神,中国人甚至在远古时代从部族团结联盟抵御严酷大自然与“非我族类”的侵害中,就痛切体会到了族群统一的至关重要。大禹联合各部族共同治水的历史就是一个明证:在当时那种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一旦联合行动,竟然在几十年中疏通了横贯数千里的滔滔大河,使遍地洪水东流入海!此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伟大功业,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从心理情感上来讲,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崇高的美好情感,会形成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源泉;从道德层面上来讲,爱国主义是逐渐内化形成的被民族成员普遍认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既体现为社会舆论,也体现为实践行为;从社会实践层次来说,爱国主义源于民族成员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会形成统一的行动,成为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世界文明的发展经过20世纪的空前繁荣后,已迈入更加充满希望的21世纪。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蕴涵着人类发展的难得机遇,关乎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以什么样的境况进入和享有21世纪。因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军事各领域的竞争,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愈演愈烈。中华民族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要想在新的世纪争得较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一切爱国的海外同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奋斗。也就是说,爱国主义依然是我们奔向新世纪的起跑线。

要实现民族的复兴,首要的一点就是维系住民族赖以生存的国家形式。世界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某个民族如果发展到以国家形式生存的程度,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明已经成熟。从此,国家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形式,成为这个民族的外壳与灵魂,国家的兴衰荣辱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轨迹。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爱社会主义就成为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新中国成立的62年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原来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欣欣向荣的中国。总之,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中国。所以,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民,如果不爱社会主义,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那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因此,邓小平强调:“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他还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已成为当今我国衡量人们是否真正爱国的标准。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从古至今的一条极其鲜明而清晰的主线,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而发展和丰富的。爱国主义从总体上规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性质和特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追求进步、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定体现者。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又以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孟泰精神、史来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概括,他们都既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形态,又展示着不同历史阶段有血有肉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形态和多样式表现有机结合,显示出中华民族精神厚实凝重的历史感和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才能不断进步,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时代所具备的鲜明特点。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到人们社会行为习俗的变迁,无不充满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够发挥引领中华民族不断超越、走向未来的巨大作用。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不坚持改革创新,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了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