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48454100000007

第7章 进入新阶段树立新形象(2)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画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学习勇气,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创新精神发扬光大。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新颖性,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别出心裁,敢于大胆否定,不唯书,不唯上,勇于独辟蹊径。有人把知识比喻成加工材料,就像盖房子用的砖瓦,房子盖成什么样子,要靠建筑者的设计,要运用好这些砖瓦的机能,就要具备不囿于前人,刻意创新的学习勇气。没有不断地创新,社会就要停滞;没有超过他人的创新,我们将永远落后,跟在别人后头慢慢地爬行。

二、逐步树立新形象

每个人的自我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大学生的自我特点亦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进大学以后,既面临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对此,大学生应该从较高的层次和理性水平上对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大学生只有恰当地评价不同环境之中的自我,才能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大学生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缓慢地积累和孕育着一个美好的将来。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可变性增强了其探索和思考的外在压力能力。大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便决定了必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训练自己的社会思维方式,以适时实现自身角色的变迁。大学生的行为要求是以遵守社会规范为前提的,大学生应遵循的社会规范主要有:国家法律规范、社会道德规范、学校纪律规范、团体契约规范等。大学生只有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形象。

(一)客观估价和悦纳自我

大学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所在,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作客观评价,有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应当努力避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大差距,以便形成悦纳自我的积极态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们只有把自我置于现实的各种情境之中并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实行自我与环境的双向创造,才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从而在新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新形象。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悦纳,除了自知自信,承认和把握客观现实之外,还要不断完善自我。为此,要善于与他人比较,以取长补短;要学会体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修正自己;要通过与他人交流来发现自己,在交往中真实表现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要把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并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目标。

(二)加强培养和塑造自我

大学生除了具备正确的哲学和政治观点、掌握广博的社会经济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历史文化观点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人文功底训练,才能优化自己的内在气质,从而展示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真知、坚持真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要在现实中完善自身个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较高的成才目标;就必须排除人格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要注重自己的气质优化,锻炼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还要在集体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位,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第三节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促进了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消失,也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进程仍然坎坷曲折。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近年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国家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极端悬殊的差别,既暴露了极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又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障碍,同时也构成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饱受侵略和伤害的中国人民更能感受到这一思想的重要,深知和平之弥足珍贵。今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并将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以独立自主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遵循,以加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为对外工作的重点,全面对外开放,同西方国家发展平等互利关系,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解决地区争端、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但创造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只要社会主义中国日益稳定、发展、强大,就一定能够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