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教程
48454700000035

第35章 性心理(12)

面对婚后生活不同于热恋时的种种变化,男女双方必须进一步进行心理调整。首先要做到心理上相容。人们常说“有情饮水饱”“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社会实际上对于任何家庭来说,既有幸福快乐的一面,又有痛苦与烦恼的一面,还要面对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困扰。组成家庭正是借助夫妻之间的互相信任、支持、照顾,共同应付,渡过难关。真正的爱情,不仅以生理上的吸引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心理上的伴侣,要帮助对方发展他(她)的才华,帮助他战胜困难,使之真正成为你的生命即是他(她)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恩爱夫妻。当然要心理协调,必须要价值观一致。对客观事物的是非标准,对其重要性的估计,应通过学习讨论以取得一致。有的夫妻感情破裂就是因为对爱情、婚姻、性生活的价值观不一致所致。应该指出,夫妇双方是应该把性意向看成是爱情的重要心理结构因素之一,因为爱情包含着性爱与非性爱两个方面。对性的要求应是男女双方的权利。而满意的性生活则有赖于心理的和谐,故在性生活中,双方都应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心理需求。既不应只顾自己,也不应存在敷衍、勉强的态度。在生育了孩子以后,夫妻的一方,特别是妻子,感情的重点会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是正常的。对此,双方应充分理解,养儿育女本身就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但与此同时,双方又应做出新的调整,加强性心理和谐,让对孩子的情感成为加强情爱的因素。当然,也应该指出,决不能把爱情与性意向等同起来,那样就把爱情庸俗化了。

在婚后生活出现风波时,不必惊慌。用下述一些态度、原则来处理,常可化险为夷。首先应承认不管是多么恩爱的夫妻,有时也会出现嫉妒、烦恼甚至愤怒,应承认这是人之常情,应该容许对方出现不快的情绪,不要处处维护自己,要学会必要的妥协,更不应为了维护自己而伤害对方。不要轻易产生分手的念头,其实改变伴侣往往不能消除基本的婚姻问题,相反这种思想反而堵死了妥善解决问题的大门,使矛盾更加激化。改变态度应该从自己做起,要宽容,必须承认夫妻两人无论在精神上、能力上等等方面是不相同的,正是有不同,才有所得益于对方。对自己心爱的人的小缺点应泰然处之。英国逻辑学家塞缪尔·约翰逊说得好:“如果哪一对夫妻试图用理性的推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小事情,他们将是所有可怜虫中最可怜的一对。”美国现代哲学家桑太耶那说:“爱情并不如它本身想象的那样苛求,十分之九的爱情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所以,爱情之花,只要双方共同浇灌,勤护理,定能愈加绚丽多姿,永不凋谢。

第六节 中年期的性心理

关于成年阶段各个时期的划分,尚不一致。这里是从性心理的角度,将35~60岁这一阶段归为中年期。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家庭则有赡养老幼的繁重责任。在这个阶段性心理方面,主要是如何平衡性功能及协调性生活,如何保持性爱和情爱,以及如何适应更年期的性行为。

一、中年期的性爱与情爱

中年期性欲个体差异很大,有逐渐减弱的,有逐渐增强的,也有基本上不变的。有不少中年人的性欲和性能力呈现间歇性增强或减弱,这给他们带来一些苦恼,有的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什么疾病。据研究这种现象往往和本人某阶段的生理、心理状况有关。

在中年期,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和家庭都赋予他们一定的重任,因此性爱的激情不会像年轻人那样狂热,中年人的性生活要求心理上得到满足的成分增多,要求更和谐的情感交流。然而,由于存在性欲和性能力的个体差异和两性之间的差异,有可能出现性功能的不平衡和性生活的不协调。还有由于可能把感情的重点逐渐移到孩子身上,这些都会使夫妻之间的性爱和情爱出现淡化。由于中年人比年轻人更有理智,当出现上述的不平衡、不协调,性爱和情爱淡化时,会将这种心理障碍深深埋在心中,一般不会草率分居。但这样会由于心理压抑而进一步加重性生活的不协调,加重情爱的淡化,部分人为此而感到苦恼。因此,如何从生理和心理上调整、协调中年人的性生活,进行感情的再调适,对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要让中年人认识到,中年人的爱不可能像青年时期那样有如熊熊烈火,而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和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应像细水长流的小溪,这是情爱生活的自然规律。因此,需要双方更多的理解、体贴和谅解。比如:男性往往会因日常生活的平淡而怀念单身时的火热生活,女性常常由于枯燥的家庭事务而缅怀甜蜜的初恋。这就要求彼此给予理解,并给予必要的生活内容的更新,使对方进一步感到家庭的温暖。不要对一些家庭琐事纠缠不休,多看对方的长处,更不要因配偶与异性接触而动肝火、胡乱猜疑。这些都有助于防止性爱和情爱的淡化。如果任由爱的淡化继续发展,会导致爱的转移,这样就可能产生婚外性行为,严重的则可导致离婚。当发现配偶有外遇时,多数人会“怒发冲冠”,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单纯靠责骂对方并不能挽回失去的性爱和情爱。正确的态度应是在自我检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感情的再调整,使熄灭的情爱之火复燃。当然,若情感确已崩溃,性爱全无,那么勉强苟合只能给双方带来痛苦。进行感情再调适时,性美感的调适也很重要。因此,应留意对方的感官爱好和审美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风度、打扮、语言,使对方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性美,同时,根据对方的心理特点,把狂热的性爱引导到深厚的情爱中,这可防止悲剧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此并不注意,总认为是“老夫老妻”,不必那么多讲究。但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丈夫,一个蓬头垢面的妻子,怎能令对方对你保持美好的形象?再加上其他因素,就必然使爱淡化。

二、更年期的性心理

女性一般在45~50岁,男性一般在55~65岁进入更年期。在更年期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是男性通常不明显。在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从丧失排卵功能至停止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使月经周期紊乱、不规则、直至完全停止(绝经)。同时,常会发生面部潮红、头疼、消化不良以及情绪易波动,或激动、紧张,或忧郁,还会出现失眠、疲劳、思想不集中等症状。男性主要是睾丸功能的减退,不过这种功能的减退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明显的。

由于更年期发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这一时期的人在性心理上有一些特点,且一般以女性为明显。更年期的女性,一部分出现性欲下降,性能力减弱;又有一部分人性欲增强,性能力增强。过去曾认为由于女性更年期中,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性欲、性能力的减弱,但研究已表明,性激素对性欲本身的启动作用是不大的,对性欲的维持作用也不大。部分女性之所以在更年期发生性欲、性功能的减弱,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性压抑所致。如社会上通常认为到了更年期,意味着人已衰老了,再像年轻时那样热衷于性生活,是反常的、幼稚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误传误信更年期后的性生活会导致癌症,在这种心态下,性爱的满足感被压抑,加上这一时期情绪易于波动,男方若忽略了这些特点,就更加使得女方对性生活由敷衍变为厌烦甚至反感,加速性欲的下降。同样地,也许正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妇女出现性欲增强,因为过去害怕怀孕的顾虑到更年期彻底解除,再加上此时家庭负担也大为减轻,心情舒畅,因而更年期性欲不是降低,反而增高。又据著名性学家玛斯特斯和约翰逊的研究,女性性欲的最强年龄在40~50岁。这与性经验的丰富,性生活日趋和谐有关。有人甚至把50出头的妇女性欲增高称为“第二次蜜月或第二青春期的到来”。

男性的更年期比女性晚,在更年期一般仍保持更年期之前的性欲及性能力水平。但总的来说,性能力在慢慢减弱的。不过,某些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此非常敏感,往往对个别情况下所出现的性能力问题(其实年轻时也会偶尔出现),认为是本身精力减退的反映,从而使忧虑变得不可抗拒,出现性欲及性能力的急速下降。其实男性性能力是可以直到老年仍可维持在一定水平的,只要排除胡思乱想,是不会出现性能力的迅速明显下降的。

第七节 老年人的性心理

老年人的性心理问题,是一个应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正日趋老龄化,但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对老年人的性意识却起着压抑的作用。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对社会的繁荣安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亲密关系的老年人,更容易排除在社会中常见的抑郁感,特别是男性,丧偶的老年男性比丧偶的老年女性抑郁率高,这是因为老年男子更倾向于妻子作为唯一的伴侣,而老年妇女的伴侣比较多样化,其中包括子女和朋友。研究还发现,已婚者的死亡率,不论男女均低于未婚者,即使是疾病死亡率,也是已婚者低于未婚者。看来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对人的生存有积极的价值。

一、老年人的性爱与情爱

进入老年期,性欲和性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是衰老并不意味着性欲的必然减退和获得性高潮的能力的丧失,老年人并非没有性行为,其实性欲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一旦人进入老年期,性欲和性行为就停止了,或者是应该全部停止、根除性欲。很多人把老年的性活动视为粗鄙活动,仿佛有点下流。当一些独居老人想结婚时,往往会遭到白眼,被加上“不守晚节”的罪名。这些现象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了非常有害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综合国外的研究资料,男性性行为停止的原因多为阳痿、本身疾患或丧偶,只有少数人失去性兴趣。女性性行为停止的原因以丧偶的比例较大,其余为丈夫有阳痿或其他疾病、离婚或分居,以及失去性兴趣。虽然有性行为的女性比男性少,但有性欲望的却不是少数,这可能是女性一般比男性寿命长,女性老年丧偶比例较大,由于丧偶而停止性行为。

应该指出,老年人的性生活不仅表现在性交行为上,而广泛的是感情上彼此依恋和需要。他们害怕孤独、需要配偶,害怕寂寞、需要倾诉,害怕冷落、需要爱与被爱,这种感情上的强烈依赖感,是青年人和中年人体会不到的。对老年人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性爱和情爱显得更为重要,正如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所说:“被性的潜能之火点燃的爱情,在秋风瑟瑟的晚年,又会因那时隐时现的回忆而放出余晖。这时的爱情,是一种精神的和美感的珍贵物品,是精神和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生命的溢流”。由于性爱和情爱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整个社会应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和帮助。

二、老年人的再婚与求偶

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统计资料,我国老年人口无偶率为41.73%,无偶性别比为49.4∶100。这一现实问题造成了近年来老年人再婚率的提高。如北京市呼家楼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开办1年,登记求偶的就有1300多人。西安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开办2年,登记求偶的就有5000多人。上海《现代家庭》读者服务部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开办仅1个月,前去登记求偶的就有800多人。为什么这么多老人迫切要求寻求配偶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惧怕孤独、寂寞。原因之二就是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仍保持着浓厚的性兴趣和性能力,这是老年人迫切寻求配偶的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婚姻满足感对其健康有促进作用,有配偶的老年人,无论是生理状况还是心理状况,一般都比无配偶的好得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晚年丧偶后,存活的一方身心将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使寿命大减。丧偶后,原来从配偶那里得到的体贴、情爱、照料等突然消失,故心理创伤和孤独空虚感是很严重的。

由于丧偶,使老年人的心理过程、人格特征及生活适应能力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他们非常需要重新获得配偶的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帮助。可是,传统的习俗对老年人的再婚往往持否定态度。即使现代的年轻人对自己年老的父母再结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人认为,单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再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要。不应只看到性活动与生理的关系而忽略它在心理上的作用。所以,虽然大部分丧偶老人的子女对父母都能体贴尊重,并给予生活上的照料,但是,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和行为不可能代替老夫老妻之间那种特有的情感和行为。况且许多生活上的事情是不便让子女去做的,也怕给别人添麻烦,这些都是丧偶老人产生的难言之苦。当然,老年人是否再婚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家庭和社会都不应横加干涉。老年人无论是再婚还是不再婚,都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思考题:

1.简述正常人性心理发展过程?

2.简述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

3.什么是恋爱?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4.用不同形式(诗歌、散文、简笔画、漫画等)表现出恋爱中的你和他(她)?

5.什么是婚姻?婚姻各阶段特点是什么?

6.常见的性心理紊乱有哪些?怎样预防?

7.谈谈你对老年人的性爱、情爱、再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