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48461500000064

第64章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观察方法(3)

二、保存

收集到的虫体,根据其种类的不同或今后工作的需要,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保存。

1.浸渍保存适用于无翅昆虫等(如虱、虱蝇、蚤和蜱,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和蛹)。如采集的标本饱食有大量血液,则在采集后应先存放一定时间,待体内吸食的血液消化吸收后再固定。

固定液可用70%酒精或5%~10%的福尔马林。但用专门的昆虫固定液效果更好,其配法是在120ml的75%酒精中,溶解苦味酸12g,待溶后再加入氯仿20ml和冰醋酸lOml。当虫体较大时,浸入75%酒精中的虫体,于24h后,应将原浸渍的酒精倒去,重换70%酒精。在昆虫固定液中固定的虫体,经过一夜后,也应将虫体取出,换入75%酒精中保存。在保存标本用的70%酒精中,最好加入5%甘油。浸渍标本加标签后,保存于标本瓶或标本管内,每瓶中的标本约占瓶容量的1/3,不宜过多,保存液则应占瓶容量的2/3,加塞密封。

2.干燥保存本法主要是保存有翅昆虫,如蚊、虻、蝇等的成虫,又分为针插保存和瓶装保存两种。

采集到的有翅昆虫,应先放入毒瓶中杀死,毒瓶的制备如下:氯仿毒瓶是取一大标本管(长10cm,直径3cm),在管底放入碎橡皮块,约占管高的1/5;注入氯仿,将橡皮块淹没,用软木塞塞紧(不可用橡皮塞)过夜;此时氯仿即被橡皮块吸收,然后剪取一与管口内径相一致的圆形厚纸片,其上用针刺穿若干小孔,盖于橡皮块上即可。氯仿用完后,应将圆纸片取出,再度注入氯仿,处理方法同前。使用时,将活的昆虫移入瓶内,每次每瓶放入的昆虫不宜过多。昆虫入毒瓶后,很快即昏迷而失去运动能力,但到完全死亡,则需待5~7h之后。死后,将昆虫取出保存。

2.1针插保存:本法保存的昆虫,能使体表的毛、刚毛、小刺、鳞片等均完整无缺。并保有原有的色泽,是较理想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2.1.1插制:对大型昆虫,如虻蝇等,可将虫体放于手指间以2号或3号昆虫针,自虫体的背面中胸的偏右侧垂直插进。针由虫体腹面穿出,并使虫体停留于昆虫针上部的2/3处,注意保存虫体中胸左侧的完整,以便鉴定。对小型昆虫如蚊、蚋、蠓等,应采用二重插制法。即先将00号昆虫针(又称二重针)先插入一硬纸片或软木条(硬纸片长15mm,宽5mm)的一端,并使纸片停留于00号昆虫针的后端,再将此针向昆虫胸部腹面第2对足的中间插入,但不要穿透。再以一根3号昆虫针在硬纸片的另一端,针头与00号昆虫针相反而平行的方向插入,即成。在缺少00号昆虫针时,可用硬纸片胶粘法,即取长8mm和底边宽4mm的等腰三角形硬纸片,在三角形的顶角蘸取加拿大树胶少许,粘着在昆虫胸部的侧面,再将此硬纸片的另端,以3号昆虫针插入。插制昆虫标本,应在新采集到时进行,如虫体已干,则插制前应使虫体回软,以免断裂。

2.1.2标签标:签用硬质纸片制成,长15mm,宽5mm,以黑色墨水写上虫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并将其插于昆虫针上,虫体的下方。

2.1.3整理与烘干:将插好的标本,以解剖针或小镊子将虫体的足和翅等的位置加以整理,使保持生活状态时的姿势,再插于软木板上,放人20—35℃温箱中待干。

2.1.4保存:将烘干的标本,整齐地插入标本盒中,标本盒应有较密闭的盖子,盒内应放人樟脑球(可用大头针烧热,插入球内,再将其插在标本盒的四角上),盒口应涂以二二三油膏,以防虫蛀。标本盒应放于干燥避光的地方。在霉雨季节,尤应减少开启次数,以防潮湿发霉。

2.2瓶装保存:大量同种的昆虫,不需个别保存时,可将经毒瓶毒死的昆虫,放在大盘内,在纱橱中或干燥箱内干燥,待全部干燥后,放于广口试剂瓶中保存。在广口试剂瓶底部先放一层樟脑粉,上加一层棉花压紧,在棉花上再铺一层滤纸。将已干的虫体逐个放入,每放入少量后,可放一些软纸片或纸条,以使虫体互相隔开,避免挤压过紧。最后在瓶塞上涂以木馏油或二二三软膏。塞紧。在瓶内和瓶外应分别贴上标签。

三、观察和制片

多数昆虫和蜱螨的鉴定分类,均以其外部形态结构为依据。可直接在解剖镜下或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制成永久装片标本观察。

干燥保存的标本,在虫体取出后,脆而易碎,应先经过回软(瓶装干燥标本,如再行针插,也应先经过回软)。回软是在干燥器内进行的,在干燥器底部铺一薄层洗净的沙粒,沙中加少量的清水,再滴几滴石炭酸,放上有孔的瓷隔板,然后将要回软的标本放在隔板上,加盖,经2~8h后即可达到回软的目的。

1.直接观察将浸渍的昆虫标本或回软的标本直接放于解剖镜下或放大镜下观察。必要时可在解剖镜镜台上放一小玻皿,内加清水或浸渍液,使被检虫体浸没于液体中,可减少折光,便于观察。

2.为了工作的需要,可将小昆虫的整个虫体或昆虫身体的某些部位制成装片标本。制片的准备工作是先将虫体或其局部浸入l0%氢氧化钾溶液中,煮沸数分钟使虫体内部的肌肉和内脏溶解,并使体表软化透明,便于制片观察。较大的虫体,浸入氢氧化钾溶液后,尚可用昆虫针在虫体上刺些小孔,以利虫体内部组织的溶出。身体较柔软的昆虫或幼虫,也应浸入10%氢氧化钾溶液中,待虫体软化透明后制片。经氢氧化钾处理后的虫体,应在水中洗去其碱液再行制片。其后的操作如下:

2.1加拿大树胶封片:取已准备好的昆虫虫体或虫体的一部分,经30%,50%,70%,85%,90%,95%各级酒精逐级脱水,最后移入无水酒精中,使完全脱水;再移人二甲苯或水杨酸甲酯中透明,透明后,取出放在载玻片上,滴一些加拿大树胶,覆以盖玻片即成。本法经过各级酒精所需的时间,按虫体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需15—30min,较大的虫体时间要长一些。

2.2洪氏液封片:取洪氏液滴于载玻片上,再取以氢氧化钾处理过并经洗净的小型昆虫虫体,无需脱水,直接移洪氏液中,加盖玻片盖好即成。洪氏液是以鸡蛋白50ml,福尔马林40ml,甘油40ml三者混匀于瓶中,加塞振荡,彻底均匀后待其中气泡上升逸去;最后倒人平皿中,置干燥器内吸去其中水分,待液体仅占原容量的1/2时,即可取出装入瓶中,密封待用。

2.3甘油明胶封片:甘油明胶是在6份水中溶入1份明胶,溶后,加入甘油7份混匀,并在其中加石炭酸1%,加温15min制成。另可用培氏胶液(Berlese’s fluid),是用阿拉伯胶15g溶于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葡萄糖浆(每100ml水中含糖68g)10ml,醋酸5ml,再加入水化氯醛100g,即成。

用以上两种封片剂的任何一种时,氢氧化钾处理过的虫体经洗净后均无需脱水,直接放于载玻片上,除去多余的水分,滴加甘油明胶或培氏胶液,加盖玻片封固即可。

以上各法中,以加拿大胶封制的装片保存较久;其余各法的封固剂,时间过久后,会失去水分而干裂,有时在盖片周围用油漆环封,以减少水分散失,延长保存时间。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分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