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错题本(历史)
48466500000005

第5章 易错类型五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1)

【易错原因】

很多历史试题是以呈现时间、地点,多角度展现历史事件及现象,历史事件纵向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横向联系的方式来界定解题的。而学生往往由于对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而在解题中出现错误,具体原因主要有:第一,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第二,忽略了时间、地点等提示词,没有注意到问题的设置角度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第三,不能结合通史知识正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导致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因素的分析出现偏差。

【易错点】

1.解题过程中不能根据时间界定来分析问题。如分析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人口流动原因,学生容易仅根据材料组织答案,而不能够结合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进行回答,从而不能将这一人口流动的历史现象放在它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中分析。

2.忽略历史事件或现象等发生的地点,也是经常出现的误区。如区分19世纪以来不同风格的世界文艺作品时,学生紧扣不同风格作品的特征,而容易忽略其所属的具体国家,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失误。

3.习惯于定式思维忽略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角度,也是学生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如分析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学生通常只从内部或主观角度来分析,而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却要根据一战对中国的影响这个外部因素来分析。

【应对技巧】

解决此类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第一,按照通史的时间顺序来整合专题史考点,从古代到现代,分成不同阶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来整理,从而理解每一个阶段的时代特征;第二,搜集和总结常见的模糊历史时间的具体年代界定,如世纪、年代、初期、中期、晚期、末期等;第三,解题时,要注意试题给予的时间、地点、人物、角度等关键词语或句子,若是选择题尤其要关注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衔接语,把握住了衔接语,才能找出解题的角度;第四,加强此类试题的强化训练,学会立体式地分析问题,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意识。

典例1

(安徽卷)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易错分析】解答本题易错选D,原因在于对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把握不清。由图片中该战争从广州出发,革命势力迅速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等信息可知该战争为北伐战争;“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反映了国共合作实现,开展国民革命的时代主题,B符合题意;“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反映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A错误;“共赴国难”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C错误;“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错误。

【正解】B

1.(山东青岛质检)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安徽蚌埠模拟)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史沫特莱所指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3.(苏北四市模拟)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之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典例2

(江苏卷)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原因在于对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把握不清。“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等信息均与百团大战的特点相符合,A正确;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主要战场是在山西省,这与“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不相符合,B,C错误;台儿庄战役在华东地区,与北方不符合,D错误。

【正解】A

4.(湖南湘潭模拟)“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穿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选择在咖啡馆、西餐厅或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翻阅《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5.(浙江金华五校联考)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包括()

①洋务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广东清远调研)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镜头。下列剧情有违历史事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传奇皇帝朱元璋》中的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受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典例3

(广东卷)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