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48475500000025

第25章 克服有碍创新的不良思维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人的这一天赋,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青少年怎样才能较快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努力避免以下几种可能阻碍创新的不良倾向:

(1)习惯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或称常规,而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由这种习惯或常规来决定的,因而在企业和机关里,许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惯例程序,但这种按惯例行事的做法是否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显然未必如此。这种单凭习惯或先例来决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造契机,它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全局将会怎样?”如此寻根追究,就一定能找出改进的途径,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2)否定过多

就像一般人认为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样,“批判力”和“创造力”也是难以妥协的。实际上,在创造活动中,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创造力则是一种由希望和热情、勇气和自信组成的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肯定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创造的机遇,但能否做出创造,这不仅与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自身因素有关,与能否正确地处理这两种力的关系有关。如果创造力在你的头脑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你的脑子一定会变得灵活起来。反之,如果你总是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那就必然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批判和判断只以眼前的事实作为依据,它们更多地倾向于保守维持现状,而不是倾向于前进。而创造力的目标则是未知的事物,开动想象的机器,并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转变为可能。

(3)观点片面

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往往略见端倪就能概知全体。然而,这也会带来另一种弊病——单凭表面来判断一切,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会妨碍你正确地了解周围的状况和有效地收集有关情报信息,给发挥创造力造成困难。

(4)视野狭窄

一次,某工厂接到一项特殊加工任务,要在微小的钻石上打两个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钳工绞尽脑汁,依然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把这个难题交给一个新手去解决。结果,出人意料地,他只花了两个钟头就圆满解决了。那些老钳工虽然有着高超的技艺,但对钻孔的新方法却想得极少,所以空有满身武艺也无从施展。大量的统计资料也表明,创造力并不一定和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成正比。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知识的,能从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研究深化,但随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难于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5)回避问题

人有一种惰性,就是对各种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抵制。人们老是说:“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现实的”,总爱把现实存在当作最合理的状态,把创造力未能充分发挥也看作是正常现象。一旦有人要对现状提出挑战,便会受到各种非难,甚至被看作“空想家”、“怪癖”等等。

西方有句古谚说:5%的人主动思考,5%的人自认为在思考,5%的人被迫进行思考,而其余的人一生都讨厌思考。这话未必正确,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有回避思考的倾向。

(6)目的意识薄弱

创造力决非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会在某天早上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创造力是靠充沛的创造欲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来驱动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创造动机不足的人,无论你怎样激动,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创造力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必须靠自己去培养。而动机意识薄弱正是创造力埋没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和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本田宗一郎,以及提出喷气发动机设想的怀特等人,就是由于不甘于满足现状,才执意进行改革,而正是这种“执著”的信念导致了他们的成功。

(7)情绪性障碍

如同人的思考能力一样,情绪也是人的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常常会阻碍创造力。情绪性障碍会使你的头脑简单化,并可扰乱你的创造性思考,容易钻进牛角尖。此外,怕失败、怕被嘲笑、怕被批评、怕被孤立的恐惧心情也会使你的创造力受到压制。

(8)缺乏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是认为一切都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这种人即使接受新的情报信息,也往往会忽略过去。而有一些人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他们对于事物总抱有一种新鲜感,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也不放过,总想多知道一些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强的表现。就像砂粒刺激河蚌从而产生了珍珠一样,好奇心激发发明家的创造欲望。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具有孩童般好奇心的人,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的人,才可能发明创造。

(9)习惯于随波逐流

人作为集体的一员与大家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让某种形式来改变自己的个性。虽说组织起来的人们不一定要求每个成员都是同一种类型,但在同一组织或集体中的人往往有一种“必须这样行动”的潜意识。而实际上,人是各有其特点的,对于同一件事,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比强求一律的方式要好得多。

当遇到一些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做法时,人们往往会用“大家都这么干,我也只要照办就行了”这样一种轻松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就难免走进因循守旧的死胡同。

(10)拘泥于书本的知识

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并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是应付考试,那是很有用的。但考试只能测定你学习的程度,同创造力是大不相同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光凭“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当然,也许你曾受过从事某项工作的业务训练,或有一本关于从事某项工作的“手册”之类的东西。但仅凭这些你仍无法从中得到有关创造性工作的训练。

在学校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当老师表示下次要提一些问题时,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问:“该看些什么书呢?”这样的学生对书本的依赖性太强,纵然“满腹经纶”,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可能一筹莫展。所以,切不可拘泥于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