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48475500000044

第44章 努力从失败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有句老掉牙的格言叫做“失败为成功之母”。如果深入思索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它的界定似乎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因为不是所有的失败都会成为“成功之母”的。试想:如果说失败了却不能善待失败,不能从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对症下药,另作求索,而是失败了也无所谓,甚至自欺欺人地找些借口诸如什么“交学费”之类来掩盖失败,原谅自己,那不就只能是“失败复失败”吗?在我们看来这类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善待”失败,对失败的原因有所了解和发现,成竹在胸,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就不会重蹈覆辙。只有这样被“善待”的“失败”,才会成为“成功之母”。

不甘失败,努力从曾经犯过的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是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几乎世界各国都有各项事业的成功者和伟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美国的查宁说:“错误与失败是前进所不可缺的训练课程。”菲力普斯说:“失败不过是个教训,是好转的第一步。”罗威尔说:“幸运与不幸像把小刀,根据抓它的刃或柄,使我们受伤或得益。”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英国的戴维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的。”柏克说:“困难是严正无比的教师。”……

日本理研光学公司董事长市村清是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年轻时曾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有一次,市村清劝说一位小学校长投人寿保险,跑了十趟却依然毫无收获。他疲惫不堪地对妻子说:“我实在不愿再干下去了。我马不停蹄地奔跑了三个月,仍是一无所获。”

妻子爱怜地看着他:“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或许这一次就能成功呢?”

妻子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第二天他抱着“再试一次”的决心,又来到小学校长家。这次,未等市村清开口,小学校长竟十分痛快地答应下来。

这次成功以后,他的信心更足了。三个月后,他就成了九州地区最优秀的外销员。

每当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市村清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妻子的那句话——‘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是的,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近郊,一个失去父母的男孩每天都在凝视那分隔开他家那幢摇摇欲坠的木屋与格伦湖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的篱笆。一个只念到初中一年级的贫穷墨西哥裔男孩有什么机会打进那个世界呢?

但是这个男孩有决心。首先他去做园丁,于是就有机会进入高尔夫球场了。然后他去当杆弟,黄昏时自己打几个洞。他用胶布包住汽水瓶来打球,练习推杆。

今天,李·崔维诺是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的两度冠军,美国任何乡村俱乐部都欢迎他去打球。

不错,崔维诺确有天赋。可是,崔维诺首次参加美国公开赛时,打出了丢脸的第 54 名。那时令他坚持不放弃的,不是天赋,而是锲而不舍的毅力。

成熟的人都知道,即使更聪明、更能干的人,也有不能成功的事,但他们最终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效法他们,你也可以获得理想的人生。正如作家克里斯多夫·摩雷所说的:“大人物只是屡败屡战的小人物而已。”

许多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表面上的失败从长远看很可能是有益的。在他们看来,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既然失败了,那就不会成功。而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能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划分,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情况是无穷无尽的,在“我失败了三次”和“我是个失败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而且,心理上的失败也不等于实际上的失败。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失败了,而实际上他正在前进过程之中。而一个人只要心理上不屈服,他就没有真正失败。

功亏一篑,亏就亏在心理的失败上。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情况就很可能会大不一样。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失败者”和“成功者”这几个字,很难恰当地用在一个复杂的、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人身上,它们只能描述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情况。此时的成功可能连着彼时的失败,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含着另项工作的成功。对事情只作“成功”和“失败”的机械划分,这是十分有害的。

爱出风头的人,错误地认为荣誉不能和失败连在一起,似乎承认了失败,就玷污了荣誉,一遭到失败,就感到丢了面子。因此,在失败面前,他们或者一蹶不振;或者采取不承认主义,硬撑面子;或者怨天尤人,责天怪地。这种人看起来十分要强,实际上不堪一击,是不折不扣的弱者。生活中,曾经有不少具有宏图大志的人,就因为一次失败,而把以前所有的胜利一笔勾销,彻底垮了下去。有一位大学生各门功课皆优,只因一次歌咏比赛中唱“砸”了,竟觉得无地自容,留下了一封对谁也没有责备的遗书,告别了人间。无疑,他想在各方面成为“强者”,但是却经不住一次“打击”,因而实际上成了十分软弱的人。不仅能够安于胜利和成功,对待挫折和失败也能安然处之,才是真正富有理性的勇士。

许多人在看到强者的成功时,羡慕不已,嚷嚷着要敢于冒风险,却对自己行动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失败都沮丧不已,这决算不上“大丈夫”的行为。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要害怕和失败打交道。美国有一家鼓励创新的企业,鼓励创新的内容之一就是“允许失败”。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只要你不心甘情愿地接受错误,你就不能创新。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这里所包含的,就是胜和败的辩证法。

还有的人之所以害怕失败,是因为不懂得到底怎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失败除了带给他沮丧以外,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东西,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把失败看成可怕而又糟糕的事。失败从不会让人高兴,但一旦你学会利用它,它就会为你做出积极的贡献。比起重复过去的成功而言,失败是个更好的老师。重复过去的成功不见得使你学到新东西,而失败则肯定能给你以新的教益。你可以从一个组织得一团糟的聚会中学会怎样组织一个成功的聚会;你也可以从一系列失败的方案中理出一个比较可行、比较成功的方案。总之,只要你动脑解剖失败,从失败中挖掘教益,你就能更快地从失败中走出来。

对待失败唯一正确的态度是必须正视失败、研究失败,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还应主动地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端正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败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