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48475500000009

第9章 获得成功的诀窍就是全力以赴

成千上万的人读过富兰克林的自传,但他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去应用这本书所包含的成功原则。然而,至少有一个人照着做了,他就是《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一书的作者弗兰克·贝特格。

贝特格曾是商业上的失败者,然而他经常倾听可供他应用的信息,寻求一种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公式,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这时,他发现了富兰克林成功的秘密。

富兰克林说:他的全部成功和幸福都归功于一个概念(即富兰克林总结的 13 种品德及自我暗示)。贝特格认真阅读并施行了富兰克林的经验,结果使自己从失败走向了成功。他在他的伟大的激励人心的《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一书中给我们阐述了他成功的经历。

贝特格把他的目标分别写在 13 张卡片上。第一张卡片的标题:“热情”。附上的自我激励警句是:“要热情,就要行动热情。”威廉·詹姆斯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已经令人确信无疑地证明了:情绪不能立即降服于理智,但情绪总是能够立即降服于行动。

行动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一种思想能够像一种行为一样激励人,并有效地把消极的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生理上的行动,还是心理上的行动,都是优先于情绪的。

为什么你不去用富兰克林的公式来赢得成就呢?如果你用了的话,你也会像贝特格那样从失败走向成功,获得你所寻求的东西——智慧、德行、幸福、健康或财富。

记住: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懒惰者得到的只能是贫困和失败。

萧伯纳的父亲乔治·卡萧是个不受人喜欢的懒汉。他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小孩子看见他斜睨着一只眼睛,无不哄然大笑。拙劣的手术使得他的面容愈加显得怪模怪样,可是他毫不在意这斜视的眼睛,依然紧抓着威士忌酒瓶,老婆儿女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 15 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他在都柏林一家不动产商会工作,一个月挣 4.5 美元。

20 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在那里,他除了胡须更加蓬乱之外,却不知到何处去寻找工作。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他半死不活地捱日子。倘若没有那个好心的妇人,为了让他赚几个钱而请他来教音乐,他就准死无疑了。

在一个浓雾弥漫的傍晚,为了不花钱寻找工作,他来到一个讨论会的会场。他当时太激动了,竟想参加讨论,结果却成了大家的笑柄。他不怪别人,只怪自己的舌头笨拙,说出的话颠三倒四,羞得他无地自容。这次在大众面前的失败促使这青年觉醒了。过去的那些日子,他是不自觉地摹仿着他那懒汉的父亲,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学会在大众面前说话。他随即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只要有公开的讨论会,不管在何处他都去参加。

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起来,渐渐地他已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有 12 年的时间,他是靠着讲演过日子的。

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然而他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他的性情也是那样子的。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 5 页东西,好坏与否,一概不拘。就这样过了 4 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中,总共才得到 30 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失望,但他鼓起勇气继续写作。他写了 5 部长篇小说,全部被 60 家出版商拒绝。这令他更为失望。停笔不写了吗?不行,绝不行!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鞭策着自己,仍然坚持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如此全力以赴并持之以恒最终使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那斜视的父亲不知道对待事业应全力以赴,所以是个失败者。相比之下,他那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儿子能全力以赴地去追求,成了世界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个成功者。

事业获得成功的诀窍就是将意志和行动联结起来。它简单得令人吃惊——只是要你全力以赴地行动,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