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48476400000010

第10章 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3)

三、光质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依据阳光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极短波光(波长300~390nm)、短波光(波长390~470nm)和长波光(640~2600nm)。一般认为短波光可以促进植物的分蘖,抑制植物的伸长;长波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的高生长;极短波光则促进花青素和色素的形成。高山地区及赤道附近极短波光较强,花色鲜艳,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光的有无和强弱也影响着植物花蕾开放的时间,如半枝莲必须在强光下才能开放,日落后即闭合;昙花则在夜晚开放。

第四节水分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是活体植物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分裂与伸长,都离不开水,它还是光合作用的基质之一,呼吸作用的产物,植物体内有机质合成、转化与运输的介质。大多数生物化学过程都在细胞的水相中进行。因此,掌握观赏植物的水分生理(water physiology of ornamental plants),在引种、驯化、繁殖、栽培中就有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观赏植物对水分的要求

根据观赏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

(一)耐旱植物

多原产于热带干旱沙漠地区,这类植物根系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贮存大量水分,细胞的渗透压高,叶硬质刺状,膜鞘状式完全退化,如仙人掌类植物。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干勿湿”的灌水原则,以免水分过多,造成烂根、烂茎而死亡。

(二)半耐旱植物

叶片多呈革质、蜡质状、针状、片状或具有大量茸毛,如山茶、杜鹃、白兰、天门冬、梅花、腊梅等以及常绿针叶植物等,这类植物的浇水原则是“干透、浇透”。

(三)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观赏植物属于此类型。常见的有君子兰、月季、扶桑、茉莉、石榴、丁香、桂花、悬铃木、枇杷、红叶李、国槐等。给这类植物浇水要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即保持6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

(四)耐湿植物

多原产于热带丛林中或山涧溪旁。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如水仙、龟背竹、马蹄莲、海芋、水杉、垂柳、白蜡、广东万年青等,在养护中应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

(五)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根或茎一般都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它们适宜在水中生长,如荷花、睡莲、王莲等。

二、水分的吸收与输送

一个完整植物总的水分关系,是由原生质的半透性决定的。细胞的水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它按照液泡与其环境的溶质差调节水分的流动。渗透作用是细胞吸水的主要机制。由于吸水使细胞内产生膨压,维持了细胞的紧张度,保持植物固有姿态,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陆生植物的根是主要的吸水器官,吸水部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和分生区。由于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地上部分的水势,形成水势差。在土壤-植物大系统中水势常为负值,水分子沿着水势梯度由高向低处移动,只要土壤水分充足,蒸腾作用不过度,细胞质外体的连续系统就会被水饱和。土壤溶液的水势高于根细胞时,水即渗入根细胞内,根便吸水。

三、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分用作植物组成成分的量还不足全部水量的1%,绝大部分通过叶片(气孔角质层)以水气状态散失到环境中,称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液流中物质运输,降低植物体和叶面温度,防止热害。

四、观赏植物的需水量

观赏植物栽培以田间持水量10%~70%为最宜。土壤积水过多,会引起植物窒息而烂根,甚至死亡。盆栽花卉浇水,要严格掌握如下原则:仙人掌类多浆植物、锦鸡儿等耐旱花卉应“宁干勿湿”;月季、扶桑、茉莉、棕榈、苏铁、石榴、君子兰等中生花卉应“间干间湿”,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海芋、花叶芋、竹节万年春、马蹄莲、龟背竹等阴生花卉应“宁湿勿干”;山茶、杜鹃花、白兰、天竺葵、龙吐珠、天门冬、文竹等耐旱中生花卉应“干透、湿透”。干透是指土壤含水量与花卉根细胞的浓度已接近平衡,不及时灌水会引起萎蔫。浇透指盆土表面所浇的水已渗完,盆底土壤已湿透。严防浇“腰截水”,即表层湿,底层干。当出现萎蔫时,应将花盆移至半荫处浇水,并向叶面喷水,待茎、叶挺起后再充分浇水,以防伤根和叶片黄化脱落。旱伞草、水葱、石菖蒲、千屈菜等湿生花卉应保持盆土较湿(或在水中)。

五、灌溉生理指标

植物缺水时,可观察到叶片萎蔫、叶组织的相对含水量、渗透势、水热及气孔阻力或开度等,都可灵敏地反映出植物的水分状态。用小叶流法测定叶片水势,如水势下降后,到夜间(蒸腾基本停止)仍不恢复,就应灌水。草本植物的水势达到1.0~0.6MPa时气孔开始关闭,1.6~1.3MPa时出现萎蔫,即需灌水。

第五节空气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空气成分与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

1.二氧化碳(CO?)CO?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原料之一。虽然它在空气中的含量仅有0.03%,并且还因时间地点而发生变化,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消耗CO?释放O?,与此相应的呼吸作用则是吸收O?而释放CO?,这两个过程无论在一年内或一天之中总是在相互消长,不断变化。通常白天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速度总是超过呼吸作用释放CO?的速度。因此为了提高光合效率,在温室条件下常采取措施提高空气中CO?浓度。一定范围内(不超过0.3%)增施CO?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这在菊花、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以及月季的栽培中已获得优异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空气中CO?的含量虽然还是比较稳定的,但过高的CO?含量也会对花卉造成危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松土防止。

2.氧(O?)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释放CO?,产生能量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所以O?在花卉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地球上大致能保持O?与CO?的平衡,就是靠绿色植物来调节的。在观赏植物栽培中常因灌水太多或土壤板结,造成土壤中缺氧引起根部危害。此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需足够的O?,否则会因酒精发酵毒害种子使其丧失发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