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48476400000062

第62章 园林植物造景(4)

第三节园林植物造景的应用

一、建筑与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形成一种动态的均衡构图,产生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搞好公园中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植外,提高宾馆、办公大楼、超级市场、机场、车站、民居等处的绿化水平,对庭院、天井、走廊、壁龛、屋顶花园、底层花园、层间花园等进行美化,甚至将自然美引入室内,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建筑与园林植物在组景中的相互关系

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犹如一曲凝固的音乐,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但终究还缺少些生气。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因借、相得益彰。

广州白云宾馆是一个珍惜园林植物景观并加以有效利用的成功典范。宾馆建设施工时,对待建筑场地的马尾松等大树,不因平整场地需要而挖除,反而塑石加围,加以保护利用,更可贵的是将几株阔叶常绿的蒲桃等树留下造景,塑石围山,引水作瀑,流入水池,再配植了耐阴的短穗鱼尾葵、龟背竹等。大楼建成,庭园也同时落成,人们不禁赞叹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利用建筑完美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他利用价值,既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建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后,山坡景观顿时丰富起来。绿树丛掩映着洁白的接待室,接待室一侧的石阶边配植了生长缓慢的苏铁,傍以山石,再点缀数丛低矮的花灌木,并以蒲葵丰富接待室立面线条,建筑、道路、山石、植物的比例恰到好处。登上接待室远眺马鞍山、芙蓉山、九华山、飞凰山及片片水田,宛若一幅幅自然山水画。

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却较柔和、活泼。广州双溪宾馆走廊中配植的龟背竹,不仅增添了活泼的气氛,在浅色的建筑墙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饱蘸浓墨泼洒出的优美画面。华南一些建筑屋顶爬满炮仗花,无花时,犹如乡间茅舍,充满田园情趣;开花时,一片繁花似锦,丰富了建筑的色彩。

建筑常以门、窗框借植物为景,同样,植物的枝干也可用来框借远处的建筑、山峦等形成框景。颐和园昆明湖旁数株老桧以远处的佛香阁、玉泉塔为框景就是一例。某些园林建筑本身并不吸引人,配置植物后,建筑的不足之处常被忽略过去。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通过将植物配植其间,使其融成一体,成为一幅完整的景观画面,这种例子在风景区中也屡见不鲜。

(二)建筑与园林植物配植的协调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典园林众多。由于园林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北京,大多为皇家古典园林,为了表现帝王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古朴的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王朝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是很相宜的。这些华北的乡土树种,耐旱耐寒,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树姿雄伟,堪与皇家建筑相协调。颐和园、天坛、御花园等皇家园林莫不如此。颐和园前山部分的建筑庄严对称,植物配植也多为规则式,进门后两排桧柏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株盘槐规则地植于小建筑前,仿佛警卫一般。为了炫耀“玉堂富贵”、“石榴多子”等封建意识,园内配植了白玉兰、海棠果、重瓣粉海棠、牡丹、芍药、石榴等树种,而迎春、腊梅及柳树是作为报春来配植的。

苏州园林很多是代表文人墨客情趣和官僚士绅的私家园林,在思想上体现士大夫清高、风雅的情趣。建筑色彩淡雅,黑灰的瓦顶、白粉墙、栗色的梁柱、栏杆。在建筑分隔的空间中布置园林,因此,园林面积不大,故在地形及植物配植上力求以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景色。植物配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常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如“海棠春坞”的小庭园中,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以沿阶草镶边,使一处角隅充满画意,修竹有节,体现了主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寓意,而海棠果及垂丝海棠才是海棠春坞的主题,以欣赏海棠报春的景色。“嘉实亭”四周遍植枇杷,亭柱上的对联为“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充满诗情画意,主人在初夏可以品尝甘美可口、橙黄的鲜果。常绿的枇杷树,使嘉实亭即使在隆冬季节依然生意盎然。此外,还有“雪香云蔚亭”以梅造景,“荷风四面亭”以荷花造景等。

我国有一些园林中植物造景以开阔、略有起伏的草坪为底色,其上配植雪松、龙柏和月季、杜鹃等鲜艳花灌木,或丛植,或孤植,模拟英国或澳大利亚一些牧场的景色,植物配植与建筑风格就很协调。

纪念性园林中的建筑常具有庄严、稳重的特点,植物配植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也表达了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广州中山纪念堂两侧选用了两棵白兰花,两棵白兰树形饱满,体态壮观。冠径约25m,在体量上堪与纪念堂的主体建筑相协调,效果很好,且别具风格,既打破了纪念性园林只用松、柏的界线,又不失纪念的意味,常绿的白兰花可视作先烈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万古长青,香味馥郁的白色花朵象征着先烈的业绩流芳百世,香留人间。

广东、广西园林中的园林建筑自成流派,北方城市不宜纷起效仿,而应发掘本地民居或其他建筑特点,创造具有北方特点的园林建筑,再配植以松、柏、杨、柳、榆、槐、椿等乡土树种,景观就协调了。由于建筑形式不伦不类,或植物配植不当破坏景观的例子是很多的。如东方宾馆是现代化高级宾馆,底层花园中配植南洋杉这类外来树种及小叶榕等乡土树种均很相宜。后来在花园中又盖了一组中国舞台布景式的建筑,朱栏、琉璃瓦、耀眼的大红柱子,这组金碧辉煌的建筑无论在风格上、色彩上均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搅乱了整个景观,而不知用什么样的园林植物才能使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建筑协调起来。花港公园牡丹园四周遍植牡丹,配以松树、紫藤、金银花、杜鹃、红羽毛枫等富具中国特色的观赏植物,体态自然,色彩艳丽,牡丹亭则亭亭玉立于花团锦簇之中,富有民族特点。但不知为何把罗汉松、枸骨、胡颓子等修剪成扁球形,松树修剪成日本木式盆景树形,使人误以为到了日本庭园,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实在是扰乱了牡丹园的民族风格。

(三)建筑的门、窗、角隅的植物配植

门是游客游览必经之处,门和墙连在一起,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充分利用门的造型,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园林中门的应用很多,并有众多的造型,但是优秀的构景作品却不多。广州某茶座庭园中,在椭圆形的门框左侧前配上一丛棕竹,小巧的姿态和叶裂片的线条打破了门框机械的线条,门框后的右侧植上一丛粉单竹与之相呼应,起到了均衡的效果。道路曲线流畅蜿蜒,不远处一土堆覆盖着野生地被植物——五爪金龙,犹如山峦远景,层次清晰,构图简洁,将游人的视线引向无限远处,达到了入画的境界。但在多数情况下,大门处的植物配置较乱,缺少构图,没有起到框景作用,只具游人出入之功能,甚为可惜。

窗也可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安坐室内,透过窗框外的植物配置,俨然一幅生动画面。由于窗框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随着生长,体量增大会破坏原有画面。因此要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如芭蕉、南天竹、孝顺竹、苏铁、棕竹、软叶刺葵等种类,进而可再配些尺度不变的剑石、湖石,增添其稳固感。这样有动有静,构成相对稳定持久的画面。为了突出植物主题,窗框的花格不宜过于花哨,以免喧宾夺主。

墙的正常功能是承重和分割空间,在园林中常利用墙的南面良好的小气候特点栽植一些美丽的不抗寒的植物,继而发展成美化墙面的墙园。一般的墙园都是用藤本植物或经过整形修剪及绑扎的观花、观果的灌木和极少数的乔木来美化墙面,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常用植物种类如紫藤、木香、蔓性月季、地锦、五叶地锦、爬山虎、深山木天蓼、猕猴桃、葡萄、山荞麦、铁线莲属、美国凌霄、凌霄、金银花、盘叶忍冬、华中五味子、五味子、素方花、盖冠藤、钻地风、常春油麻藤、鸡血藤、禾雀花、绿萝、崖角藤、西番莲、炮仗花、使君子、迎春、连翘、火棘、平枝栒子、银杏、广玉兰等。

经过美化的墙面,自然气氛倍增。苏州园林中的白粉墙常起到画纸的作用,通过配植观赏植物,用其自然的姿态与色彩作画。常用的植物有红枫、山茶、木香、杜鹃、枸骨,南天竺等,红色的叶、花、果则跃然墙上。欲取姿态效果的常选用一丛芭蕉或数枝修竹,为加深景深,可在围墙前做些高低不平的地形,将高低错落的植物植于其上,使墙面若隐若现,产生远近层次延伸的视觉。一些黑色的墙面前,宜配植些开白花的植物,如木绣球,使硕大饱满圆球形的白色花序明快地跳跃出来,也起到了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将红枫配植在黑墙前,不但显不出红枫的艳丽,反而感到又暗又脏,是个败笔。一些山墙、城墙,如有薜荔、何首乌等植物覆盖遮挡,极具自然之趣。墙前的基础栽植宜规则式,与墙面平直的线条取得一致。但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掌握其体量和比例,以免影响室内采光。在花格墙或虎皮墙前,宜选用草坪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高大的花灌木会遮挡墙面的美观,变得喧宾夺主。

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通过植物配植进行缓和最为有效。宜选择观果、观叶、观花、观干等种类成丛配植,也可略作地形,竖石栽草,再植些优美的花灌木组成一景。

(四)屋顶花园的植物配植

随着建筑及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内绿地面积被一再压缩。屋顶花园的蓬勃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并且使建筑与植物更紧密地融成一体,丰富了建筑的美感,也便于居民就地游憩,减少市内大公园的压力。当然屋顶花园对建筑的结构在解决承重、漏水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江南一带气候温暖、空气湿度较大,所以浅根性、树姿轻盈、秀美,花、叶美丽的植物种类都很适宜配植于屋顶花园中。尤其在屋顶铺以草皮,其上再植以花卉和花灌木,效果更佳。在北方营造屋顶花园困难较多,冬天严寒,屋顶薄薄的土层很易冻透,而早春的旱风在冻土层解冻前易将植物吹干,故宜选用抗旱、耐寒的草种、宿根、球根花卉以及乡土花灌木,也可采用盆栽、桶栽,冬天便于移至室内过冬。现国内以广州东方宾馆的屋顶花园布置较为复杂,全园有路、桥、水池、山石、雕像、花架、鱼池、园灯以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如短穗鱼尾葵、棕榈、佛肚竹、苏铁、栀子、南迎春、九里香、硬骨凌霄、含笑、凤尾竹、海桐、浓红朱蕉、红背桂、南天竺、狭叶十大功劳、罗汉松、石榴、阴绣球、山茶、龟背竹、菊、沿阶草、文殊兰、姜花、美人蕉、长春花、旱伞草、波士顿蕨等。其他如中国饭店、花园宾馆都有较大的屋顶花园,北京的王府饭店、首都宾馆、长城饭店也营建了小型的屋顶花园。

二、室内庭园与植物造景

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入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自用空间一般具有一定私密性,面积较小,以休息、学习、交谈为主,植物景观宜素雅、宁静。共享空间以游、赏为主。当然,也有供人们坐下饮食、休息之处,空间一般较大,植物景观宜活泼、丰富多彩,甚至有地形、山、水、小桥等构筑物,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及北京昆仑饭店大厅共享空间的景观。室内植物造景需科学地选择耐阴植物和给予细致、特殊的养护管理、合理的设计及艺术布局,加上现代化的采光、采暖、通风、空调等人工设备改善室内环境条件。创造出既利于植物生长,也符合人们生活和工作要求、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雅致、美观,犹如处于宁静、优美的大自然中。

早在17世纪,室内绿化已处于萌芽状态,一叶兰和垂笑君子兰是最早被选作室内绿化的植物。19世纪初,仙人掌植物风行一时,以后蕨类植物、八仙花属等相继采用,种类愈来愈多。近几十年的发展已使室内绿化达到繁荣兴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