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48476400000067

第67章 观赏植物经营(1)

第一节概述

一、观赏植物的特点

(一)观赏植物生产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进行观赏植物生产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者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能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另外,观赏植物生产必须注意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培养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材料为目的。

(二)观赏植物生产是提供有生命的新鲜产品,是为了解决市场对新鲜植物的需求而采取的生产活动。

(三)观赏植物生产的地区性。观赏植物生产不但要在该地区正常生长,而且受到交通、能源及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限制。

(四)观赏植物生产必须考虑周围稳定的供应市场,以满足人们周围观赏的需求,因此,如何克服观赏植物生产的季节性而达到周围稳定供应便成为园林科研、生产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五)观赏植物生产受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制约,观赏植物毕竟是高层次的消费品,它是以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基础的,只有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追求更加迫切的时候,才为观赏植物生产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市场潜力。

二、我国观赏植物市场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从中国花卉协会1978~1998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值有了明显提高。观赏植物种植面积是10年前的22.75倍,观赏植物生产总值是10年前的70.21倍。1998年全国花卉面积8.6万平方千米,比1995年增加了2.5万平方千米。其中切花切叶7184平方千米,约占8.4%,盆栽植物1.44万平方千米,占16.58%,其余为种子、种苗、种球和观赏苗木等。从产值和销售额来看,1998年全国观赏植物销售总额为107.4亿元,其中切花切叶21.7亿支,销售额16.6亿元,占销售总额的15.4%;盆栽植物6.9亿盆,销售额27.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5.6%。1998年全国花卉出口额总计为3304.471万美元,其中切花切叶1536.17万美元,占46.49%;盆栽植物1161.2万美元,占35.14%;其余为种子、种球、苗木、食用药用花卉等。

观赏植物产业在全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从综合实力看,广东,上海和浙江为前三名,广东以显著优势居全国首位。前十强的省市除这三省之外,还有四川、福建、江苏、河南、云南、山东和河北。从各地优势产业看,云南的鲜切花居全国首位,综合实力占28.7%;广东占22.8%,位居第二。全国的切叶生产经营的综合实力中,浙江占34.10%,居全国首位;前三强的浙江、湖北、广东占66%。盆花以广东为首,占全国综合实力的29.28%;江苏占10.43%,位居第二。盆栽观叶也是以广东最高,占41.07%;四川占19.47%,位居第二。

虽然全国观赏植物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是观赏植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目前各大中城市都有相应的花卉生产机构,但所有这些花卉生产企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较差。首先,各地都是小而全的企业,谈不上对主要花卉的专门研究与生产,当然也不会有特色的观赏植物;其次,全国目前没有一家高水平专门生产种子、种苗的企业,致使所有企业既生产种子、种苗又生产成品观赏植物,造成技术上的分散。二是观赏植物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表现在对观赏植物生产栽培环节没有完全掌握,培养的产品质量多不合规格,每种植物还不能达到最佳的生长条件,对观赏植物的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技术知识了解不够,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观赏植物的外在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缺乏与观赏植物生产相关的设备,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最佳状态。三是观赏植物生产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国内缺乏有力的生产组织体系,造成了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的不合理,近来许多企业纷纷发展切花,竞相攀比,不问当地条件适合与否,而对真正具有市场的盆花、盆景、室内观赏植物、室外地栽、花坛装饰、绿地造景用花等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国际观赏植物市场

1.花卉产业与消费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为花卉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花卉业因此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已经达到22.3万平方千米;其中,亚太地区的栽培面积最大,达13.4万平方千米,其次是亚洲,栽培面积达4.5万平方千米;美洲地区的栽培面积有4万平方千米。但从出口和消费看,1994年全世界的出口总额达42.3亿美元,以鲜切花、切叶和盆花为主。其中欧洲地区的出口量最大,占世界贸易的67%;美洲地区占19%;亚太地区占5%。欧共体、美国和日本形成全球花卉消费的三大中心,这三大花卉消费中心进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的99%。其中,欧共体占主导地位,达80%,美国占13%,日本占6%。1995年荷兰花卉协会对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花卉消费统计表明:瑞士人均消费居世界之首,达165美元,预计2000年为187美元。其中,鲜切花人均消费106.5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近2~3倍,盆花人均消费则以丹麦位居榜首,达90.5美元。世界的花卉生产和花卉消费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如荷兰的花卉93%出口到欧共体;哥伦比亚75%的花卉出口到美国;泰国78%的盆花销往日本。可见,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交通运输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生产区域;而经济发达、有着好花卉消费习惯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消费区域。

2.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花卉自由贸易化发展,全球花卉业有如下发展趋势:

(1)花卉产业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世界花卉发展已进入较稳定时期,发达国家如欧洲最近几年花卉产量基本呈现平稳或有下降趋势,甚至自我保护最好的日本也在减少花卉自产份额,增加进口。同时,发展中国家,如亚洲的中国、泰国、马来西亚,非洲的肯尼亚、摩洛哥,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发展迅速,这些国家每年出口创汇的增加额均在20%左右。

(2)花卉贸易日趋自由化。随着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花卉业也自然转入国际贸易自由竞争,国际花卉市场的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80年代美国80%以上的康乃馨由西海岸旧金山海湾地区提供的历史因哥伦比亚的花卉的冲击而改写。日本是世界上3大花卉消费中心之一,每年花卉消费额达130亿美元,占世界销售规模的1/10左右。由于国内注意地区保护,进口花卉占消费量一直在5%~7%之间,主要为国内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花卉品种。如月季、菊花、康乃馨等温带切花产品和红掌、凤梨、兰花等热带花卉。

(3)温带花卉发展日趋成熟,热带花卉潜力巨大。荷兰、美国、日本均地处温带,是世界上花卉业最发达的一些国家,月季、菊花、唐菖蒲和康乃馨温带四大鲜切花已被他们发展成世界销量最大的花卉种类。热带花卉以其色彩鲜艳和花卉寿命长、容易管理等优点日益受到世人青睐,如红掌、兰花、凤梨、帝王花等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许多热带地区加大热带花卉开发力度,打入国际市场,如泰国的兰花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每年有1亿多株销往日本,占领了日本80%的兰花市场。

(4)国际花卉分工特色明显。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几乎全球所有花卉业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荷兰花卉栽培历史悠久,逐渐在种球、种苗、鲜切花和自动化生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尤以郁金香为代表;美国崇尚环境绿化,草花和花坛植物育种与工厂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在花卉栽培基质、销售等方面标准化管理,品质与价格成为日本市场的最大特点;丹麦在盆花自动化生产和运输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以色列、肯尼亚、哥伦比亚则在温带鲜切花生产方面实现专业化与规模化。

(5)国际合作日益增强。随着花卉商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小农经济或家族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相互联合、优势互补、共同谋求更大利益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如联合、并购、契约等。荷兰与印尼合作进行鲜切花育种;日本麒麟啤酒公司并购荷兰的一家菊花公司,成为有影响的花卉企业;美国与哥伦比亚、荷兰与意大利的花卉企业契约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第二节我国观赏植物生产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化

一、观赏植物产品的产业结构

(一)切花

切花要求生产栽培技术较高,以多产高质量的切花或切叶材料为目的。我国切花的生产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在生产成本低的地区也应布点组织生产。

(二)盆花及盆景

盆花包括家庭用花、室内观叶植物、多浆植物、兰科花卉等,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花卉产品,应是目前花卉产品的主要形式。盆景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加之我国盆景出口量逐渐增加,可在出口方便的地区布置生产。

(三)草花

草花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和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应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组织生产,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绿化水平越高,对此类花卉的需求量也越大。

(四)种球

种球生产是以培养高质量的球根类花卉的地下营养器官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它是培育优良切花和球根花卉的前提条件。国外种球的生产由专门的公司组织,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在我国,种球的生产可望将来也会有较大发展。

(五)种苗

种苗生产是专门为花卉生产公司提供优质种苗的生产形式。所生产的种苗要求质量高,规格齐备,品种纯正,是形成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种子生产

国外有专门的花卉种子公司从事花卉种子的制种、销售和推广,并且肩负着良种繁育、防止品种退化的重任。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从事花卉种子生产的公司,但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二、观赏植物生产区划的原则

(一)适地适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降低生产成本。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能满足花卉生长的需要。

(二)在生态条件相似的前提下,应坚持就近原则,如城市用花应在城市附近组织生产。

(三)花卉生产地区必须有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四)要有充分的水源、能源供应,保证花卉生产的正常进行。

(五)花卉生产应安排在人才或科技力量相对集中的地区,以便提高栽培及经营管理水平。

三、观赏植物生产的区划

(一)全国范围内观赏植物生产的布局根据花卉区划的原则,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整体的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出口做好准备。

各类花卉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习性,宜将最适合的花卉放在最佳的场所进行栽培,有利于花卉的生育和降低成本。全国范围的布局还包括同一种花卉不同季节在不同地区分别设点进行生产,以满足周年供应的需求。

种子生产和种苗生产也可在全国范围内分片设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种子和种苗生产布局。

(二)具体生产单位生产场地的布局

1.综合性的花圃的布局

(1)温室区是现代花卉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室温不同的温室、盆花场、荫棚、锅炉房、配电室、工具房及培养土配料场、燃料堆放场等。

(2)种苗区是繁殖培育生产用的种球或花苗的区域,根据不同要求可安排在露地或温室内,一般占地面积小。

(3)草花区露地种植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区域,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条件良好。部分耐阴或喜阴花卉需要遮阴条件,占地面积大。

(4)花木区盆栽或地栽观赏木本花卉,一般不作为花圃的主体,仅有点缀景观及丰富品种的作用,占地面积较小。

(5)水生花卉区水生花卉是花卉中较特殊的类型,要求种植在低洼地或水塘中,以丰富花圃景观。

第三节观赏植物商品化处理

一、观赏植物分级

分级是阻止市场中品质低劣产品进入和获取质量产品回报的手段,如果能使分级真正标准化、统一化,必然有益于批发商和零售商,从而促使市场体系规范化,最终使消费者和种植者都受益。在观赏植物的分级标准制定方面,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早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一些可遵循、可操作的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1月16日发布了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花卉种子、花卉种球和草坪在内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的7个标准(GB/T 18247.1-GB/T18247.7)。

(一)切花切叶分级标准

1.我国切花分级标准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切花、切叶、切枝等14种产品的国家标准(GB)。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尽量与国际市场接轨,以达到出口的要求。按鲜切花采收时的标准划分,每个品种依据质量共分出一、二、三级。分级内容一般包括整体效果、花、花茎、叶、包装容量和病虫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