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48477700000013

第13章 情窦初开,穿过青涩爱恋的“热带雨林”(2)

1.避免“爱情错觉”

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青春期男孩首先要避免“爱情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单单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旦单恋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气,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灵去撞击。

2.抹去光环

青春期男孩要想尽快地从单恋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还要抹去主观地加在异性头上的光环。青春期男孩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倾慕的女孩的了解并不多,看到的常常是美好的一面。

有个曾经暗恋“班花”的男孩,对“班花”的才能崇拜得五体投地。可是,有一次,他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盲人手中拐杖不小心碰到了“班花”的白裙子上,“班花”就对盲人大加斥责,男孩对“班花”的好感立刻消失了。

3.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青春期男孩要想告别单恋,就要从自我封闭的圈子中跳出来,多和异性接触交往。事实证明,男孩交往的人越多,对异性和自己越能有清醒的认识,“见多不怪”,逐渐就能坦然面对,也会淡化对某一个人的感情。

表白被拒绝

高天和林好从小是邻居,也是同学。进中学后,两个人仍是同校,但不同班了。两个人始终相处得不错,经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但最近一段时间,高天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林好了,总想和她待在一起,上课时心神不定,下课铃一响,高天就往走廊跑,希望能遇到她。和她说几句话。回家做作业时也常常想入非非。高天很想把自己的情感明明白白地告诉林好,于是高天给她写了一封信。但林好收到信后却干脆不理高天了,看见高天就远远避开。不久,班里一些同学知道后也总拿这件事开玩笑。高天很伤心,他原以为林好也喜欢自己,现在却弄得这样难堪,连普通朋友都没法做了。

男孩踏进青春期的门槛时,异性交往的烦恼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初恋,开始的感觉是美好而单纯。然而就是因为它单纯,所以也脆弱。它往往是迫不及待、无比强烈地开始,但当这种爱表达给对方后,不一定得到对方的认可,被对方接受,这可能使青春期男孩感到失落,第一次尝到“爱”被拒绝的滋味。

这种失落来自于对方对自己的不认可,青春期男孩的自信心可能受到打击,其实这种心理和想法是很不成熟的。每个人的形象,绝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来认定,男孩也可能会拒绝对自己有好感并希望发展情感的异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青春期男孩的自尊心强,情感稚嫩,容易受伤害。但为了不让自己长期陷在不愉快之中,也是有许多方法调整心态的。青春期男孩可以冷静地想想,自己对她的那份感情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同时,男孩应该养成豁达大度的心胸,不必对此耿耿于怀。另外,男孩可以适当地转移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加运动和娱乐活动,尽量让自己生活在集体之中,这样可以逐渐赶走不良情绪。

人生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虽然无法收获秋天才能获得的爱情之果,但友谊之花却会美丽地绽放。友情是青春期男孩弥足珍贵的财富,它使男孩的心灵纯净平和,心情愉快,感受来自朋友的温暖。青春期男孩如果及时调整心态,把对方当成普通朋友交往,保持友谊关系,也许彼此都会轻松愉快,也就能避免许多尴尬。几年以后,或许曾经的心动已变得不再重要,男孩留在记忆深处的应该是昔日与同窗好友们一起奋进拼搏、一起欢笑嬉戏的一幕幕美好场景,这将是青春期男孩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悄悄恋上女老师

新学期开始后,康健的班级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她的到来让康健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在康健产生朦胧的欣赏女性的审美意识中,她是第一个在康健心中引起震动的女性。语文老师一出现,康健的脑子就走神。康健觉得,虽然她是自己的老师,但也没比自己大几岁,是个大女孩。康健的脑子里时常盘旋着一个“远大计划”:“什么时候她能爱上我呢?要是我现在也走上社会,也做一名教师,向她求爱她会不会很乐意地接受?等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她会不会就有男朋友了?”后来,只要语文老师的眼睛一朝康健看来,他就低下头,手足无措,总认为自己的秘密被察觉了。但有时康健又会觉得自己非常伟大,他想如果自己和语文老师在一起,一定会是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就这样,康健每天都沉浸在慌张和喜悦的心情中。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从发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赫洛克把进入性萌发期的青少年,对某一特定年长异性倾心和爱慕的情感,形象地称为“牛犊恋”。故事中康健的“恋师情结”就是牛犊恋的一种表现形式。

和同龄人相比,老师多一分成熟;和父母相比,他们又多一分尊严。而且老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风度、风趣幽默的谈吐以及耐心诚恳的教导关怀,常常使青春期男孩的内心十分感动。因此,老师在青春期男孩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使很多男孩会对她们产生一份特殊的感情——牛犊恋。青春期男孩陷入“牛犊恋”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从对方不注意的远处,着迷地倾倒于所爱慕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将对方偶像化,对其体验到强烈的精神依恋。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牛犊恋”有如下特点。

1.盲目性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视野狭窄,思想感情还未成熟和定型,青春期男孩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和全面,所以这种崇拜和爱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冲动性

青春期男孩对老师的爱慕是一种正常的感情,但是往往不成熟。有的青春期男孩会把所依恋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当成爱的信息传递,激起心中感情的涟漪,想入非非。青春期男孩往往也能够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但是却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3.隐蔽性

陷入情网的青春期男孩心中都很清楚,这种恋情是学校和家长不能接受的,所以,绝大多数的男孩都把感情深埋在心灵的底层,没有勇气去表达。因此,虽然在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内心里的感情却汹涌澎湃。

4.暂时性

“牛犊恋”是青春期男孩从性意识的萌发到爱情的这一过程中的特定阶段,这就决定了其短暂性。随着性心理的发展,青春期男孩爱恋的对象就会由年长者转变为同龄人。

青春期男孩的“恋师情结”,大多属于一种纯真的精神人格向往。青春期男孩迷恋的异性老师,往往是那些外表、举止、智慧和人格出类拔萃,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深受学生钦佩敬仰的老师。从心理的深层次分析,这种对异性教师的钟情与“英雄崇拜”,实质上是男孩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是男孩迷恋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在崇拜对象身上的投射反映。

尽管牛犊恋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单相思的心理失衡状态,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男孩是十分不利的。它不仅会让有单相思的男孩毫无希望地昼思夜想,陷入无谓、长久的痛苦之中,致使男孩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这种情感一旦流露和张扬,还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对男孩产生反感,进而加重男孩的抑郁情绪,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如何避免和走出“牛犊恋”的圈子呢?青春期男孩可以采用冷处理和热处理两种方式。

所谓冷处理,就是转移视线,调整调整生活学习状态,使自己逐渐淡化和忘却在单相思、牛犊恋中的幼稚感情。例如,青春期男孩可以多参加男女生都有的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流,了解异性,丰富个性。还可以有目的地参加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旅游等,以分散自己对这种感情的注意力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异性意识的日趋成熟,这种独特的不成熟“痴情”,最终会淡化并被逐渐摆脱的。

所谓热处理,就是干脆把在“牛犊恋”中的感情宣泄出来,当然宣泄应有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把这种相思之情尽情写在日记上。当然在这种单向的宣泄过程中,青春期男孩的心里既会有满足也会有痛苦,但随着男孩心理的不断成熟,时过境迁,这种感情就会烟消云散。

青春期男孩要记住一点:无论冷处理还是热处理,都要借助于自己意志的力量,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来逐渐平息这种感情。

青涩爱情无法进行到底

胡风最近成了整个学校的焦点,因为他跟同年级的张萌的“恋爱”成了学校里最大的新闻。胡风自从上学后,就一直是所在学校的“班草”。上了中学以后,胡风开朗的个性让他很快就交了很多好朋友,也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

在一次文艺演出中,胡风认识了张萌。张萌喜欢看胡风跳街舞,每当他们一起进行节目的彩排和练习时,胡风总会找机会给张萌表演自己新学会的街舞动作。慢慢地,两个人互相产生了好感。趁着张萌过生日的机会,胡风向张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张萌也没有拒绝。就这样,他们的“恋情”成了校园里尽人皆知的“小秘密’。

这个秘密最终被胡风的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开始找胡风谈话,还请来了胡风和张萌的家长。但老师和家长的反对却让胡风和张萌更加坚定了信念,他们决心一起对抗别人的干涉,将“爱情”进行到底。但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开始“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他们终于意识到,早熟的苹果是酸的,青涩爱情是无法进行到底,两个人结束了这段懵懂的感情,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上。

早恋实际上是青春期男孩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喜欢异性渴望接近异性的反应。这种朦胧的性意识与成人有意识、有步骤地追求异性,并准备承担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和义务的恋爱有本质的区别。一位中学老师曾把“早恋”的青春期男孩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型

男孩从进入青春期后,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而且多数青春期男孩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就使他们将这种变化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开始“早恋”。

2.逆反型

有些青春期男孩的“恋爱”,是被他人硬“逼”出来的。有的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两个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

3.寄托型

有的青春期男孩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的青春期男孩的父母离异了。这些青春期男孩大多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他们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青春期少男少女就会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4.成熟型

这样的青春期男孩一般都生活在很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因此,他们的情感与同龄人相比,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青春期男孩是极个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