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48479800000030

第30章 淡泊处事,超然做人

“引语”

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子主张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③。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④,是谓不道⑤,不道早已⑥。

“注解”

①佐,辅佐;兵,军队;强,逞强。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一定会得到还报。

②凶年,灾荒之年。

③果,成果、结果;取强,显示强大。

④老,衰老。

⑤不道,不符合道。

⑥早已,很快就结束。

“译文”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称强于天下,用兵这件事会得到报应的。

军队住过的地方,会长满荆棘野草。

大战之后,田地荒芜,必是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战略目的就会罢手,决不敢长久地霸道逞强。

战胜而不自满,战胜而不自骄,战胜而不自豪,动用武力来达到目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胜了就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忌继续逞强。

事物达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弱,这就是违反了“道”的原理,会很快地灭亡。

“深度剖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他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因为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本章中所讲“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老子反对战争,描述了种种战争的危害,而事实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军队,有军队,就会有战争发生的可能,所以老子又说,军队和战争只是为了保证国家、人民的安全和政治的政党运行。所以,为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发生了战争,那么就应该不自满,不自大。

在这一章,老子所要告诫我们的是得意之时莫忘了回头,因为事物强盛到了极点,就会逐渐衰弱了。

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的,所以要懂得容忍退让。

宋朝有位叫郭进的人,时任山西巡检,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军校,审问一番后,发现是他诬告郭进,便命人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许多人劝郭进杀了他,而郭进却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敌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个军校说:“你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打败敌人,我就向朝廷推举你;如果你打败了,你就自己投河。”那人听后非常感动,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打了胜仗。郭进果然向朝廷推荐了他。不久,那位军校因此升了官。

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征战时就曾深刻体会到此中的辛酸。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

人们最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犯下轻易许诺、借酒发怒、冲动生事及怠惰疏懒等错误。人有很多毛病往往是不自觉的。高兴时有求必应,轻诺寡信,于是奸小之辈往往投其所好,察其所喜,并有意制造一个让人高兴的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来等待“轻诺”。借酒发疯,是一种失控的表现,是有德之人所不为的。

历史上因酒后失控而失言惹祸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一天,宋太宗赵炅和两位重臣在一起喝酒,边喝边聊。后来,这两位大臣喝醉了,竟在太宗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逐渐发展为太宗面前斗起嘴来。旁边的侍卫奏请太宗,将这两个不分场合的人抓起来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们俩人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酒后失德的事情,十分后怕,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不记得了。”

如果两位酒后失德的大臣遇到的不是像宋太宗这样宽宏大量的明君的话,那么他们酒后生事的代价其惨烈就可想而知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场合下如果能做到“四不”的做人原则,就不致因酒后的口舌之争而担心受怕了。

以此类推,人在得意之时,往往口无遮拦,财大气粗,摆不正自己的位子,忘记应尊重理解别人,忘记应收敛自己。得意忘形,实际上是做人不成熟的表现,更有的做事有始无终,畏难而退,虎头蛇尾,终究将一事无成。

人总喜欢回忆过去,而很少实实在地预测未来。人的一生变化无常,“得意无忘失意日,上台勿忘下台时”。所以,一个人在春风得意时,要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免得失势以后留下罪孽官司缠身。

世事变幻难测,所以,一个人不论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荣耀,尤其在官场上,所谓多行善事,正是为今后着想。就像是人的体格,青壮时不注意保养锻炼,老来多病又能怪谁呢?而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顺境、在有势时,总是小心翼翼,居安思危,决不会像市井之徒那样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态度。

淡泊处事,超然做人,以一种平和的态度面对世事,才不至于被人生的骤悲骤喜感染自己的心情,惟宁静方以致远。

“案例一”

汉朝时,汉文帝有一段时间,不幸染上了脓胞疮,全身多处流着脓血,周围的侍人多感到难以服侍。惟有善于拍马溜须的邓通最为乖巧,每天都用嘴在汉文帝的身上吸吮脓血,而且为了不污汉文帝的鼻目,邓通总是把脓血直接吸入肚中,使汉文帝感到十分的舒畅。

有一天,汉文帝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

邓通即答:“太子。”

因此,当太子入宫侍候汉文帝时,汉文帝就叫太子学邓通的样,吸吮自己身上的脓血。

太子感到十分恶心,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后来太子知道这是因邓通的言行所致,为此,太子就觉得邓通是十分可恨可憎的人。

后来,太子即位,就是汉景帝,他马上免去了邓通的官职,接着,又以别的罪名抄了邓通的全部家产,连一根别头发的簪子也没有给他留下。邓通衣食无着,又乞讨无门,终于活活地饿死了。

待人行事宜言而有信,恒心如一。

“案例二”

古时候,永州有一个人迷信得厉害,不管做什么事,总要看看吉不吉利。

这个人生在子年,属相是鼠,于是他就把老鼠当成是自己的保护神,万分敬重。他不但自己敬重老鼠,还订下了家规,不准大家消灭老鼠,将老鼠好好保护起来。所以他家里见不到一只猫,仆人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不经意间伤到了老鼠。

这样一来,老鼠在他家有恃无恐,可猖狂了。粮仓里、库房里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老鼠大吃大嚼,爱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根本没人敢管。这还不说,老鼠们四下里奔走相告,说他家里简直是个天堂,每天吃得饱饱的,什么都不用害怕,于是越来越多的老鼠都闻讯搬到这个人家里来。

有了这样严重的鼠害,这一家子可遭殃了。家里的桌子、凳子、柜子全都被老鼠咬得残缺不全。柜子里面的衣服老鼠也不放过,东一个窟窿西一个洞,没有一件是完整的。食物简直就只能吃从老鼠口里剩下的那一点。到了夜里,老鼠在屋里东奔西跑,上窜下跳,“咯吱咯吱”地啃东西,还叽叽乱叫,弄得全家乱七八糟,吵得人觉也睡不着。白天老鼠都不歇着,跟人一块儿出出进进、来来往往,放肆极了,俨然它们才是这家的主人。

过了几年,这家人因为主人职位调动搬到另一个郡去住了,这屋子换了主人。可是老鼠们丝毫不懂得收敛,还是闹得特别厉害。

新主人又生气又奇怪,跟家人说:“可恨这帮老鼠,本来只应在黑暗中偷偷摸摸地过活,现在竟然如此嚣张,实在可恶,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们全都消灭掉!”于是,他们向人家借了好几只凶猛的大花猫,大门紧闭,把出路都用砖瓦堵死,还用水浇灌老鼠洞,又专门雇了些人来帮助捕杀老鼠。

老鼠一下遭到了灭顶之灾,死亡不计其数,尸体堆得像座小山。人们把鼠尸扔到偏僻的地方去,臭味过了好几个月才消失。

这些老鼠太不识时务,以为所有的主人都会对它们殷勤备至,实在是大错特错,以致于它们的猖獗终于招来了大祸。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因一时的显赫而得意忘形,否则,永州鼠的下场就是明鉴啊!

“案例三”

从前有一个乞丐,终日依靠他人施舍度日,将乞讨来的钱尽量地积存起来,一到了下个月就将这些钱拿去买彩券,每一次买了彩券,他就将彩券藏在他那根打狗棍的秘密夹层里。那根打狗棍平日是他行走的工具,也是他防御狗及其他动物的武器,每日总是与他行影不离。

不知道是上天同情他,还是他时来运转了,有一次,他买的彩券居然中了头奖,从此他就要变成百万富翁了,高兴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迫不及待要等到领奖日去领奖。第二天一早起来之后,想到自己从此不要再乞讨度日,不要看人眼色,不要再怕凶犬来咬他;可以用奖金买栋新房子,娶一位美丽漂亮的妻子,买一部新车,全身都穿上最名贵的衣服。就这样,他被兴奋冲昏了头,把身边的破铁破罐破衣破鞋都扔到了大河里,让湍急的河水将它们永远带离这个世界,他发誓从此不要再接触这丑陋的东西。最后扔剩下一根打狗棍时,他心想我反正要买新车了,这家伙将来也用不上了,干脆也一齐扔了。当他把所有旧东西都扔完之后,立刻想到赶快去领奖,走到银行才发现奖券在打狗棍的夹层里,打狗棍呢?糟糕!扔到大河里去了。刹那间,他像发疯了一样捶胸顿足悔恨不已。

得意而忘形,便会乐极生悲。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