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如何安全用药
48487700000030

第30章 中药安全常识(6)

(3)治疗带状疱疹:每天取七厘散1.2g,用温开水或蜂蜜水冲服。一般服药3d;疼痛即可减轻、水疱不再增加;用药4d,水疱出现干瘪;用药6d后,即可结痂痊愈。

(4)治疗慢性咽炎:每次口服七厘散0.3g,2/d,另取少许药粉喷吹于咽后壁,2~4/d,一般用药2~3天即可见效。

(5)治疗注射部位红肿发炎:肌内注射后有时局部会出现红肿硬结,可用七厘散加白酒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患处,1/d,连续用药5~7d。治疗输液后静脉炎,首先立即停止输液,然后取七厘散3g,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按患处面积大小涂敷,外用无菌纱布覆盖。

(6)外科疮疡(如化脓性炎症、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将七厘散5g,大黄粉50g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于患处,1/d,严重者2/d,连续用药5~7d,即可获愈。

10.冰硼散在皮肤科的新用

冰硼散由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四味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是凉血解毒,清热消肿,敛疮生肌,该药临床上主要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牙龈肿痛等病症。

近年来发现用其外用治疗皮肤病也有一定效果。

虫咬皮炎:用温开水溶化冰硼散成稀糊状,用纱布浸药糊外敷患处。

1~2/d,一般用药3~4次即可解除虫咬皮炎的局部灼痛和瘙痒症状。

脓疱疮:先将脓液及痂皮清除干净,再取冰硼散3支与青黛粉3克混匀,撒上药粉,2/d,一般3~5d即可痊愈。

外耳湿疹:本病常由污染的真菌刺激引起或由于中耳炎继发而得。大多在耳后出现红斑、渗液、皲裂、结痂、常迁延反复难以根治。如皮损为红斑、可用冷开水调冰硼散成糊状外涂,一般干燥皲裂者,可用麻油或其他植物油调涂,一般2~4d结痂,继续涂药,直至痂皮脱落痊愈。皮损糜烂渗水者,可用冰硼散,每次少许直接轻撒于患处,涂药至皮损渗液停止为止。

新生儿脐炎:将患儿肚脐分泌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取冰硼散直接敷于患处,然后用消毒敷料包扎,1~2/d,一般3~5d痊愈。

阴囊湿疹及阴囊癣:用氯霉素针剂调冰硼散成糊剂,涂患处,1~2/d,7~10d大多可愈。

蛲虫所致小儿肛周皮炎:用植物油调冰硼散成糊状,每晚睡前涂肛周患处1次,连用7~10d。

头皮脂溢性皮炎:开水调化冰硼散洗头,每3至5天一次,5~7次1疗程,头皮屑可逐渐减少瘙痒逐渐消失。

11.玉屏风散新用途

常用的中成药玉屏风散(包括颗粒剂、丸剂),由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有固表止汗的作用。传统应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容易伤风等症。近几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还有如下新功用:

治慢性鼻炎:口服玉屏风颗粒剂,每次6g(1袋),2/d早晚服,10d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该药有益气解表,祛风通窍的作用。

治慢性荨麻疹:口服玉屏风片,每次7片(每片含生药0.5g),温开水送下2/d,10d为1个疗程。该药有益气和血,调和营卫的作用。

12.参苓白术散新用

参苓白术散(包括胶囊剂、片剂、冲剂、水丸、口服液等剂型)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缺乏,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等。近年来,经过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1)放化疗不良反应:口服参苓白术丸(水丸),1次6g,1/d。该法对于放疗、化疗中出现明显的口淡乏味,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脘腹胀满,厌油,食纳减少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帮助化疗、放疗顺利完成。

(2)胃下垂:口服参苓白术散,1次6g,2/d,1个月为1疗程。胃下垂多因中焦气虚下陷所制,而该药有补气调中的作用,故能用于胃下垂的治疗。

(3)慢性肾炎蛋白尿:口服参苓白术丸,1次6g,2/d,1个月为1疗程。

(4)慢性结肠炎:口服参苓白术散,1次6g,2/d,1个月为1疗程。该药能健脾行气,利湿止泻,故能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脾虚者的治疗。

需特别提醒的是,孕妇忌用参苓白术散。

13.双料喉风散新用途

双料喉风散为现代研制方,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牛黄、珍珠、冰片、黄连、山豆根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作用,传统应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牙龈肿痛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还有如下新功用:

单纯性疱疹:方法是取双料喉风散适量,用食醋或水调成糊状,保留敷贴于皮损处,1~2/d。如水泡破损,有组织液渗出,则直接取双料喉风散喷涂于创面上,1/d。一般2~5d内显效。该散具有很强的消炎、抗病毒,松弛肌肉、抗溃疡、消肿止痛作用。

阴囊湿疹:局部常规清洗后,取双料喉风散外喷于患处,3~5/d,3~5d为1个疗程。该药有清热利湿止痒的作用。

压疮:局部常规清创后,取双料喉风散喷患处,1/d;渗液多时,3~4/d,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15~25min,15d为1个疗程。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作用。

口疮:将患处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双料喉风散外搽患处,2~3/d,3~5d为1疗程。该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14.增液冲剂新用途

增液冲剂由生地、玄参、麦冬三药组成,有增液润燥的作用;传统应用于季节干燥津液耗伤、烦热口渴等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辅助治疗以下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顽固性鼻出血:内服增液冲剂,1次1袋,3/d,10d为1个疗程。该药能缩短凝血时间而减少出血,亦可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有止血效力。

慢性牙龈炎:口服增液冲剂,1次1袋,3/d,5d为1个疗程。该药对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能“中和”毒素。

习惯性便秘:内服增液冲剂,1次1袋,3/d,7d为1个疗程。该药有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的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服增液冲剂,1次1袋,3/d,10d为1个疗程。该药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15.十全大补丸新用途

十全大补丸(包括膏、口服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有温补气血的作用。

传统应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还有如下新功用。

胃下垂:方法是内服十全大补丸(大蜜丸),每次1丸(9g),2~3/d,10d为1个疗程。该药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白细胞减少症:内服十全大补丸,1次1丸,2~3/d,一般4~7d即可显效。该药对于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回升的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服十全大补丸,1次1丸,2~3/d,15d为1个疗程。该药有补脾健胃的作用。

低血压症:内服十全大补丸,1次1丸,2~3/d,7d为1个疗程。该药有升压,抗休克的作用。

贫血:内服十全大补丸,1次1丸,2~3/d,7d为1个疗程。该药有纠正贫血的作用。

16.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是常用中成药。有温补肾阳,行水化气等功效。能治肾阳不足,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以下疾病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慢性肾炎:时有血尿、蛋白尿、肾性高血压、水肿等。用桂附地黄丸(浓缩丸),口服1次8粒,3/d,温开水送,7d为1疗程,可连服3~4个疗程。

(2)糖尿病:用本方口服,1次8粒,3/d,温开水送,1d为1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

(3)腰肌劳损:以反复发作腰痛为主。用本方口服1次8粒,3/d,温开水送,7天为1疗程,可连用至腰痛消失为止。

(4)前列腺增生:用本方口服1次8粒,3/d,温开水送,1月为1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

(5)老人夜尿增多或尿失禁:用本方口服每次8粒,3/d,1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

(6)痛风:用本方口服每次8粒,3/d,温开水送服,可连服2~3个月。

(7)复发性口腔炎:用本方口服每次8粒,3/d,温开水送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8)老年性阴道炎:用本方口服每次8粒,3/d,温开水送服。7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即可。

17.清暑益气丸新用途

清暑益气丸,是夏季常用的一种中成药。有益气生津、清暑祛湿的功效。

传统应用于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症见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还有如下新功用。

慢性疲劳综合征:方法是口服清暑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9g),2~3/d,10天为1疗程。该药可减轻人体的疲乏感,可补充机体营养消耗,故可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口腔溃疡:内服清暑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2/d,5d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后可显效。该药能解毒,消炎,故能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

治动物蛋白过敏:取藿香正气丸6g,上、下午各1次,连服半年,即可随意进食蛋、肉、鱼、乳等食品。药理研究证实,本药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抗过敏作用。

18.跌打丸新用

(1)治落枕:取跌打丸2粒,加白酒适量,蒸发成膏状,洗净患处,将膏药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并用热水袋定时加热,12h换药1次,连续2~3d。

(2)治药物性静脉炎:采用中成药跌打丸外治药物性静脉炎效果较好。根据患处大小,取跌打丸3~7丸,研细,用白酒调为糊状(以敷后不外流为度)外敷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并保持药膏湿润,不断洒酒,1/d,敷后患者可感局部轻松,痛减,有轻微瘙痒感,一般换药2~3次即愈。

19.参苓白术丸新用

参苓白术丸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香,倦怠乏力,胸痞饱胀,呕吐泛恶等症。经临床发现还可治疗下列疾病。

(1)用于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时,同时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g,2~3/d,坚持服药3~6个月,可以减轻其口淡乏味,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厌恶油腻等肠胃道不良反应,帮助其顺利地完成放疗化疗的治疗。

(2)慢性肝炎、肝硬化:口服参苓白术丸,6g1次,2~3/d。坚持服用3~6个月,可解除肝内毒素,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恢复,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使其病情尽早消除和痊愈。

(3)用于慢性结肠炎: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g,2~3/d,一个月为1个疗程。

该药能健脾顺气,利湿止泻,使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状逐渐消失,属脾虚引起者,疗效较佳。

(4)用于美容保健: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g,2~3/d坚持服用,可使肤色润泽,使黄褐斑、青春痘减少或消失,还可治疗脂溢性脱发,以及分解色斑,减少皱纹,防治皮肤病变,如皮炎、湿疹等。

20.香砂养胃丸新用途

香砂养胃丸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处方来源泉于《万病回春》中香砂养胃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党参为主,可益气健脾,辅以白术。茯苓,砂仁,香附,木香,麦芽,甘草等诸药;能燥湿健脾,化湿和胃,理气止痛,对不思饮食。胃脘胀满。四肢倦怠,肠鸣泄泻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发现香砂养胃丸有以下新用途:

治疗老年性肠功能紊乱:3/d,每次4.5g(半袋),待大便逐步正常后,可隔天服。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口服每次9g,2/d,10d为一个疗程。

治疗神经性呕吐:口服每次9g,2/d,7d为一疗程。

此外,还有报道该药对呼吸道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加服香砂养胃丸1/d,1次9g,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21.黄连上清丸新用途

黄连上清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黄连、栀子、连翘、防风、荆芥、白芷等药组成。有清热通便、祛风止痛的作用。传统应用于内热火盛引起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耳聋耳鸣,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

流行性感冒:方法是内服黄连上清丸,1次1~2丸(每丸重6g),2/d,该药能抑制流感病毒,并有解热作用。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口服黄连上清丸,1次1~2丸,2/d,5d为1个疗程。

口腔溃疡:内服黄连上清丸,1次1~2丸,2/d,5d为1个疗程。

扁桃体炎:口服黄连上清丸,1次1~2丸,2/d,5d为1个疗程。该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急性额窦炎:内服黄连上清丸,1次1~2丸,2/d,一般用药3d即可见效该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特别提示:孕妇慎用黄连上清丸。

22.牛黄清胃丸新用途

常用中成药牛黄清胃丸,由人工牛黄、大黄、栀子、黄芩、石膏、桔梗等药组成。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的作用。传统应用于心胃火盛广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尿赤便秘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