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络脉,名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后联系于脑部。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想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手少阴络脉出现实证,可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则不能说话。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午时心经当令。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
6.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路线: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臑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颈部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髎髎髎(颧),到外眼角(会瞳子),弯向后(会和),进入耳中(听宫)。
面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穴脉气相通。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像牵引,上臂痛得像折断。本经腧穴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未时小肠经当令。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
7.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路线: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头部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回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髎髎髎上、次、中、髎下、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腘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头重痛,眼球要脱出,腘后项像被牵引,脊背痛,腰好像折断,股关节不能弯曲,窝好像凝结,腓肠肌像要裂开;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痔,疟疾,躁狂、癫痫,头囟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都可发生病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申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
8.足少阴肾经
循行路线: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腘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上行主干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彧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饥饿而不思饮食,面经络养生保健操18色黯黑像漆炭,咳嗽痰唾带血,喝喝气急,刚坐下就想起来,两目视物模糊不清,心像悬空而不安,有如饥饿之感;肾气虚容易惊恐、心中怦怦跳动,好像有人要捕捉一样。还可发生为“骨”方面的深部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口热,舌干燥,咽部发肿,气上逆,喉咙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腹泻,脊柱,大腿内侧后边痛,萎软,厥冷,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酉时肾经当令。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
9.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胸部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心中热,前臂和肘弯掣强拘急,腋窝部肿胀,甚至胸中满闷,心跳不宁,面赤、眼睛昏黄,喜笑不止。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脉”(心主血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19点到21点。
10.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会、肩),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颈旁,连系耳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髎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髎耳中,出走耳前(和、耳门;会听会),经过髎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接足少阳胆经。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耳聋,耳鸣,咽颊肿,喉咙痛。
本经腧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疼痛,无名指不好用。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是指21点到23点。
11.足少阳胆经
髎循行路线:从外眼角开始(瞳子),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髎、和、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目部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躯体主干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髎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部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部像蒙着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骨”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酸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用。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23点到次日凌晨1点。
12.足厥阴肝经
循行路线:从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腘经之后,上膝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眼部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气血异常变化所表现的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性可出现小肠疝气,妇女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如蒙有灰尘,脱了血色。
本经腧穴主治有关“肝”方面所发生的病症:所属如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疝气,遗尿或癃闭。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
三、奇经八脉——人体中的湖泊
我们一定都非常熟悉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领衔所建的都江堰,至今还能运行而赞叹!正是这些分布在大江大河周围的大小湖泊、水利工程,为防止洪水泛滥或干旱缺水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同样,古代的医家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将人体的“奇经八脉”比作大江大河周围的湖泊、水库,有调节和溢蓄正经脉气的作用。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所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溯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裘沛然教授根据历代文献载述,结合临床体验,将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和特点归纳为:联系、渗灌、统辖及主导。认为奇经是一种性质比较离奇,具有经脉和络脉双重作用的奇脉。奇经八脉的地位介于经脉与络脉之间,其作用性质既似“经”又似“络”,与各经脉构成相互联系的“交会”关系。
1.督脉
督脉的循行,起始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在女性,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外端。由此分出一络脉,分布外阴部,会合于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它的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而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在男性,则循阴茎,下至会阴部,与女性相同。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穿过肚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
督脉循行于身后背部,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亦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妇女子不育等证。
据《针灸大全》载八脉八穴,后溪通于督脉,其主治证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
2.任脉
循行路线: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历石门,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循神阙、水分,会足太阴于下脘,历建里、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上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环唇上至下龈交,复而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