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48518200000017

第17章 肾病综合征(2)

祛痰四法

慢性肾病多痰浊,祛痰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在这里顺便把我个人总结的祛痰四法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一种痰是清稀流动的,或者说就是咱们通常讲的湿气。主要表现是体内的水停,身体的水肿,这时阳气还是比较足的,痰湿瘀滞还不是很严重,整个一气流通得还不错,这时用一下淡渗利湿的药就可以了,代表方就是五苓散。五苓散是一个分利水湿的很好的方子。就像农民的地里涝了,用五苓散挖几条渠道把多余的水引流出去,这就是五苓散的作用。以前有老师讲过用五苓散治疗类风湿那种很厉害的肿痛,我在临床上也用过,效果不错。五苓散把痰湿一去,阳气流通开了,肿痛就缓解了。肾炎水肿早期也可以用淡渗利湿的办法。第二种痰是接近有形的,流通得不太好,这种情况最多见,就是二陈汤、平胃散所主治的情况。痰湿瘀滞在中焦,比较滑腻,舌苔大多厚腻滑润,不是很燥。二陈汤化痰主要起一个推动排痰的作用。半夏把痰温化开,我一般喜欢用生半夏,与等量或倍量的生姜同用,药房的清半夏效果不是很好。陈皮属金,能收能降,把半夏化开的痰湿从中焦往下推。如果湿气也比较明显,还可以再加上三仁汤。用杏仁从上焦把肺气往下推,白蔻把弥漫的湿气收在一起,薏苡仁再把湿气从下焦引出去。痰湿偏于中焦的就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偏于上焦的,看着湿气比较重的,就用三仁汤。气比较虚的,可以用五味子或川椒替代杏仁。第三种,是比较黏着的痰,黏着在体内,不活动了,几乎没有什么流通性。这种黏痰,如果比较少,或者说比较分散,还没有聚成堆,还有流通的可能,就是上面肾病综合征的小伙子出现的那种胶黏痰,治疗就用皂荚丸加鲜竹沥。把这种黏痰化开,流通出去。皂角化痰比生半夏还厉害一些。不能耐受皂角的,可以根据情况,用一下射干、桔梗等,作用相似,但力量弱一些。如果这种胶着的黏痰比较多,聚集成一团了,比较紧实,甚至有点硬了,这时候就要用到甘遂了。用甘遂来把这种比较紧实的黏痰挖出去,就好比在痰瘀内挖出一条通道一样,这样痰浊就可以出去了。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女孩,用甘遂的效果就比较满意。张仲景用甘遂治疗的,都是这种瘀浊比较紧实的情况。大陷胸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甘遂汤,都是这种情况,大家可以自己去琢磨。第四种痰比较少见,比上一种还要顽固,很黏,很结实,就好比嚼过的口香糖一样,黏在那里根本就扒不下来,用皂角根本就化不开,用甘遂也挖不下来。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口香糖粘到衣服上,怎么也拿不下来,他妈妈很有智慧,就把衣服放到冰箱里冻一冻,黏黏的口香糖冻成固体了,一下就拿下来了。这不就是在教我们怎么治疗这种顽痰吗?所以对这种顽痰,我们可以用一些很苦寒的药,像龙胆草、苦参这些药,把痰先冻一冻,一冻就凝固成形了,就与流通的气血分开了,再用一些药把痰清理出来,像乌梅、山楂、枳实这类消导之品。这种痰比较少见,多见于比较严重的肾病或者是肿瘤患者。这四种痰情况不同,但治疗的思路是类似的,无非是想办法祛除瘀浊,恢复人体内环境本来的清净状态。

治疗蛋白尿的验方

肾病综合征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的蛋白尿。如果长期蛋白流失造成明显的低蛋白血症,这样导致的水肿,有时候很不好办。单纯用中药效果不理想,必须得补充白蛋白。那么蛋白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它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肾主藏精,藏的是一股清灵之气,这股气在体内大概也要有所依附才能藏起来。我的理解是,人体产生的白蛋白,可能就是人体肾气收藏时所依附的物质基础。蛋白丢失了,肾气可能就收藏不好,肾气弱了,一气周流就鼓动无力呀,所以水肿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下,采用西医补充蛋白的治疗措施,消除水肿可谓立竿见影。平时对于不是很严重的蛋白尿,我们中医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收藏肾气和流通水湿。因为蛋白尿还是因为有瘀滞导致木气下陷,风木盗泄而产生的。肾气也因此不能很好地收藏。因此单纯收藏肾气来治疗蛋白尿效果并不理想,祛除瘀浊还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肾气的收藏。以前有个老大夫治蛋白尿的一味特效药就是薏米根,效果很好。薏米根和白茅根、芦根都很相似,都是中间空,外周皮上有一圈纵行的小孔,所以流通的效果非常好。一个流通的药用来治疗不能收藏的病,效果还很好,值得我们思考呀。这正说明了蛋白尿是因为有瘀浊造成的肾气不能收藏的一种症状。北方的薏米根比较少,我们可以用白茅根来代替,效果也不错。茅根比较细而坚实,作用偏于下焦;芦根比较粗而轻清,作用偏于上焦,所以在千金苇茎汤中被用来清除肺中的浊痰,治疗肺痈。治疗蛋白尿,除了白茅根,还有一味药就是胡芦巴。余国俊老师用胡芦巴治疗脐周痛,效果很好。肚脐属于先天肾气的部位,这说明胡芦巴有很好的补肾气的作用。胡芦巴又叫芦巴子、苦豆子。它的种子很小,淡黄色,仔细看形状很像个蜷缩的胎儿,味道稍微有点苦,所以补肾气的作用很好。这个苦味就是收敛呀,火味苦,就是火要收藏的意思。白茅根和胡芦巴这一对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我个人体会效果还是很好的。开始时可以先以白茅根为主,先祛瘀浊,以后可以逐渐变成以胡芦巴为主,主补肾气。药量可以根据病情灵活变化。有些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单用这两味药,就会有不错的效果,大家可以试一下。

两次转危为安的孩子

性肾病在瘀浊清除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补肾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就是胜利在望了,马上就要痊愈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注意平时的生活养护,要尽量避免受凉,不要吃凉东西。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是孩子,后期快痊愈时,几乎没有什么症状了,孩子各方面自我感觉也很好,往往就不注意了,一旦不小心受凉,往往会导致病情的反复,甚至功亏一篑。所以下面就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寒趋温,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这个男孩7岁,是一个肾病综合征患者。他来找我看病很有缘分。当时他在另外一家医院住院,用西药症状控制得不理想,主管大夫就要用激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知道激素有很多副作用,所以坚决不同意。这个大夫就告诉孩子的家长,这个病根本就治不好,用激素也不过是暂时缓解,不用激素就更没有办法了。小孩的爸爸一听这话,就非常生气,我这么乖的儿子,怎么可能治不好呢?所以就跟大夫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立刻就出院了,要换一家医院治疗。就这样抱着孩子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我们医院,正好碰上我。一见我就问,他儿子这病我能不能治?我告诉他中药可以治疗,只是完全治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至少要半年以上。这个孩子的爸爸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高兴地说,只要能治好,多长时间都行。就这样,开始在我这里接受中医的治疗。

这个孩子刚来的时候,是全身浮肿,蛋白尿三个加号,走路都走不利索了。

我就按照咱们前面讲的治疗思路,给他温阳利湿,祛痰补肾。这样治疗了两三个星期,慢慢孩子的肿就消了。又治疗了两三个月,蛋白尿也消失了。家长很高兴,说我救了他们孩子一命。

治疗到5个多月的时候,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了,可以正常去上学了。

只是摸脉时尺脉还有点弱,肾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我平时都告诉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吃凉的,也要尽量避免受凉感冒。

有一天,天气比较热,正好是五一刚过去没多久,天气刚开始转热的时候。

他妈妈带他到一个亲戚家串门,亲戚家刚好买了一个刚上市的大西瓜,就给这个孩子切了一半。他妈妈见天气比较热,又是在亲戚家,也没好意思推辞,就让这个孩子把这半个大西瓜全吃完了。回家之后,这个孩子觉得还不过瘾,又在家里的水池子里玩了半天,把一身的衣服都弄湿了。

结果到了晚上这个孩子就开始发烧了,他妈妈以为是感冒了,第二天就赶紧带着孩子来找我。我一摸脉,脉细而紧,沉取稍弱,确实是感冒的脉象。我就给他开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了一点化痰的药。告诉他妈妈,吃两付药就好了。

结果两付药吃完,不但没有退烧,发热反而加重了,体温已升到39度以上。

我再去摸脉,两脉急数浮散,沉取近无。这是元阳欲脱的危证呀,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再问孩子的妈妈,这才知道发病的经过,所以立刻就收住院了。

当然住院只是为了方便给孩子提供能量的支持,他光发烧,不吃饭呀,所以就给他输点葡萄糖之类的,真正治疗还是以中药为主。

这种慢性肾病的孩子,根基比较差一些。这种阳虚的发烧,按说用附子回阳救逆就可以退烧的,为什么给这个孩子用了没有效?就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供发散的本钱。附子是散精化气来起作用的,现在连精都没有了,用附子就是徒然消耗一气呀,所以反而加重了病情。

这个时候,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缓缓收摄阳气,把这股飘散在外的虚阳,慢慢收回去,只要肾气收足了,一气周流就又有了动力的源头,这个病就会好。这就是少火生气的路子。

所以我告诉孩子的父母,这个发烧不可能很快退下来,要慢慢来,急于退烧的话,这个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好在孩子的妈妈对我非常信任,所以治疗过程中非常配合。

我就用封髓丹煎汤,给这个孩子送服桂附地黄丸,用的是九芝堂的小水丸,每小时12粒,不得停药,只有孩子睡觉的时候可以停服。并让他爸爸去找童便和鲜猪胆汁,配合同服。

这样连续吃了两天一夜,吃了快两瓶桂附地黄丸了,高烧仍然没有退。到傍晚的时候,他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坏了,孩子鼻子大出血了。我赶紧去看,只见这个孩子鼻孔中出来的都是血块,就像指头那么粗,有几寸那么长,不停地流出来。我一摸孩子的脉,弦紧有力,已无飘散之象。我说好了,孩子有救了。

这就是阳盛鼻衄呀,阳气收得比较足了,才会出现这个情况。半小时后,这个孩子的鼻血自己就停了,发烧也跟着退了。

又留院观察了一天,发烧没有反复,脉象也进一步好转,就出院了。等于是又救了这个孩子一命。

这个孩子,我们如果固守大剂姜附回阳的治疗思路,很可能吉凶难料。这次连续高烧五天,治疗当中我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能够最终痊愈,实属幸运。

讲这个例子呢,就是告诫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哪怕是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也一定要跟患者强调清楚,以免发生意外,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呀。

课后问答

问: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对桂附地黄丸的理解?答:桂附地黄丸就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八味地黄丸。它的成分是: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肉桂、附子(炮)各一两。现在有的药厂在八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往里加了牛膝、车前两味药,也按八味地黄丸的功效来卖,这是名不副实的,这个实际上是济生肾气丸,大家要注意分别。桂附地黄丸这个药很好理解。半斤地黄为君药,收镇敛润一身之气,先摆出一个阵势来,把地方先占下。萸肉酸敛收固,山药柔润滋阴,这就是地黄的左膀右臂,就跟桃园三结义一样,共同来成就大事。牡丹皮疏通体内的血分郁滞,泽泻清除体内的湿浊停滞,茯苓最后清理一下中焦剩余的湿气,就跟三个工兵一样,把家里都收拾干净了。这个时候,就迎来了年幼的真命天子,少量的附子肉桂,代表体内虚弱的元阳,在地黄等忠臣的拥戴下,逐渐长大成人,君临天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内经上少火生气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