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嫉妒心理对领导干部本身的危害也十分严重。一则有害身心健康。因为嫉妒引起的心理冲突可以使自己血压升高,心情郁闷,睡眠不足,烦躁不安,甚至心力交瘁,猝然死亡。同时,嫉妒者极易产生难以摆脱的自惭、自责、自罚、自弃等变态心理,从而使其得以自伤。二则恶化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领导干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领导干部嫉妒他人,则势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三则有损于个人威望。如果领导干部嫉妒他人,既说明自己欠缺美德,又说明自己缺少才能,这样,群众对领导就不会服从,领导干部就会失去辅佐的力量。同时,自己领导的组织就会失去知名度和荣誉度,因而便会失去外援,这样势必影响领导干部的总体形象。四则有损集体荣誉。领导干部如果有嫉妒心,就会在本组织中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不仅会打击受妒者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散布流言蜚语,会引起不知情者的议论和猜测,从而打破了集体的安宁,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为组织目标齐心奋斗转移到评说是非之上,使人心涣散,或观望徘徊,或“窝里斗”,或另奔他乡,使集体遭到破坏,嫉妒成了“害群之马”。
(二)心理失衡的调适与应对
面对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领导干部要不断做好心理调整,保持心理平衡。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心理失衡的调适与应对。
1.加强党性修养。
领导干部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对中央精神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不平衡心理的干部,要做到以下“四个正确对待”,才能不攀比、不计较、不失衡、不堕落、不变质,才能永葆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高风亮节。一是要坚持以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胜任本职、成就事业离不开学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离不开学习。要树立“本领恐慌”意识,立足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着力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要坚持以不敷衍、不塞责、不畏难的态度正确对待工作。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事业不懈追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培养干事创业的务实作风,形成大胆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切实干出成绩、干出水平。三是要坚持以不攀比、不计较、不失衡的态度正确对待名利。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看淡名利,看轻得失,对职务进退、荣誉评定、报酬多少抱以满足感和平常心,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四是以不抱怨、不苛求、不辜负的态度正确对待组织。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组织中的一员,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培养,对组织始终抱有感恩之心,自觉服从组织的决定和安排,接受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珍惜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2.筑牢“防腐堤”。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不会因为党龄长、职位高,党性随之就强。有的人大半生都信仰坚定,最后却晚节不保。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加固思想防线的大堤,从思想深处培基固本。二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才能做到乐于奉献、无怨无悔,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作为领导干部,不应该在名利、待遇、享乐上攀比,攀比必然导致心理失衡,导致思想道德防线溃口。四是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付出”,要把尽心尽力搞好本职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而不是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当做自己索取私利的资本和筹码。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要正确对待职位的“高低轻重”。不同的职位在社会眼里,有职级高低和权轻权重的区别,但对党的事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同样重要。任何职位,说到底是为党和人民做实事的一个舞台。要坦然对待组织的挑选,一切服从组织的需要,服从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珍惜组织的信任,在组织安排的岗位上比贡献的大小、比群众的口碑。居高位,当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处一线,当恪尽职守,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在重要岗位,要谦虚谨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艰苦岗位,要不怕辛苦,迎难而上,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重托。
要正确对待职务的“进退留转”。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干部的“进退留转”,是党的事业代代相传的客观需要。进要进得坦然,责任大了,担子重了,更要注重好的思想、好的作风的传承;退要退得愉快,退位不褪色、失权不失志,搞好传帮带,奉献余热;留要留得安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转要转得踏实,在新的环境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新的岗位中干出新气象、新业绩。
(三)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适当降低自己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如果要求过高,就会因小事而自责。为避免受挫,最好还是明智地把目标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欣赏到自己的成就,心情自然就舒畅了。
不要过分苛求别人。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作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
尊重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只要大的原则和方向正确,目标结果不受影响,在一些小问题和操作细节上,有时不必过于坚持自己的标准,避免与人相持不下,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三、面对挫折的自我调适
(一)正确认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工作目标不能顺利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或失意的情绪反应。领导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有些还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事业的顺利发展,成为看似难以逾越的一道“坎”,给心理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时候,领导干部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挫折。每次挫折都会对人产生影响,是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是产生消极的影响,取决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面对挫折,人的反应能够使遭遇的痛苦更加剧烈,也能够使它立刻减轻。因此,正确的反应对个人成功尤为重要。
1.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
挫折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没有人一生都一帆风顺,任何人可能遭遇不如意,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因此,挫折既然难以避免,我们就应当正视挫折,坦然接受挫折,而不应对之无端恐惧或害怕。
2.每次挫折都会过去。
挫折一定会有结束的时候,任何挫折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被解决。因此,挫折如果已经产生,就应当丢开它,不要总是把它留在记忆里。痛苦的感受如同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地脱身,就越可能越陷越深,直到不能自拔。因此,在遭遇挫折后,能否成功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往往是摆脱挫折困扰的重要条件。
3.每次挫折都是转折点。
挫折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同时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正如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强者能够胜利,就是由于他们面对挫折采取积极思考的态度。他们变换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挫折。
(二)挫折心理的调适与应对
挫折感的产生不仅与外部的客观环境有关,而且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领导者肩负着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矛盾处理不好、问题解决不了,工作中遭受一些挫折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每个领导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一个生活的强者,不仅在风调雨顺时信心十足,更重要的是在遭遇挫折时,也能勇气十足,信心百倍。
面对挫折,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下。
1.正视挫折,认清挫折的本质。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受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因为每个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能否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人生在世,难免受挫。遭遇挫折时,一定要冷静面对,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注意汲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的不足。
2.应对挫折,摆脱受挫后的消极心理。
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会感到痛苦、自卑、怨恨,甚至失去希望和信心,这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影响人的健康。应对挫折有两种简单的心理应对策略。
优势比较法。当你受挫后,尽量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然后,再找出自己的优势,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大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同样蕴含着力量,处理好挫折也能激发潜能。
目标法。挫折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因此,受挫后应当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更切合实际的新目标。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