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诚信培养在家长
看到高考题目——-诚信,不禁击掌叫好。我们经常说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诚信"无疑是人的素质和品德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诚信"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因为一个人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受其父母的影响最大。
笔者去年暑假与某市实验中学的教师一起去北京北戴河观光旅游。同去的有几个教师的孩子,年龄四五岁左右。下火车出站特别严格,孩子超过规定的高度要补票。当时,几位教师就告诉孩子们说,出站时别忘了弯一弯腿,这样就不用补票了。结果一个小男孩经过检票口时,由于紧张没弯腿,被检票员留下来补票。后来,男孩的父亲训斥他说:"你真笨。"男孩被说得满面通红。同行的一女孩说:"我穿着裙子,所以我弯腿他们也瞧不见。"她妈妈说:"还是我们家青青聪明。"我发现那个补票的男孩一直为此闷闷不乐。更有甚者,在参观科技馆和海底世界时,有的家长为了省下几十元的门票,让孩子假装睡着背过去。或许他们没想到,这样做不经意间已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播下了不诚信的种子。当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不诚实时,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罪魁祸首恰恰是自己。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还记得"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家长为了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孩子请家教、买钢琴,攒钱让孩子有机会去旅游。在培养孩子成才的同时,是否也要注意培养其品德呢?曾在报纸上看到某著名学府一女生,竟盗取其同室女友联系的一美国大学的通知书而出国留学;另一堂堂博士生竟然杀害了自己的导师。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究其原因,与他们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父母是有责任的。
家长们,一定要当心啊!您的不经意间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孩子如果有诚实、守信用的高素养的父母,他的素质、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也将明显不一般。所以,培养孩子的"诚信",家长的作用最关键。
33.帮助孩子克服"伙伴危机"
最近,一项在南京市100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这种"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本来就缺少伙伴,而很多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控制甚至禁止孩子和外界接触。长此以往,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必然低下,心理健康也不容乐观,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交往对少年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正是交往,才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各种知识并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同时,交往还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兴趣。对孩子来说,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开阔,学习就越轻松。现在正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里,孩子接受的知识大部分是维持性的,而在课外,孩子如果能多与他人交往,就能取长补短,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针对孩子面临"伙伴危机"的情况,现代家长应适时对孩子的交友、择友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片面地阻止孩子交友。
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串门。串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可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合群。家长对孩子的串门时间和礼仪要给予指导,要引导孩子学会使用交往礼仪,包括文明礼貌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待人接物态度和优雅得体的举止等。
第二,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增加交往的勇气。要知道,勇气就是在反复实践的锻炼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第三,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家长应该避免以成人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因为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家长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予建议,教育孩子正确地选择交友的对象。
第四,要指导孩子正确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和分寸。一般来说,孩子的思想比较单纯,而不顾社会道德规范,做出越轨行为,乃至违法犯罪行为。加之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又缺乏自制力,所以,常会在交往的时间和程度上把握不好分寸,影响正常的学习。
家长平时做到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他人交往,适当地给孩子提些建议,这就能有效地克服孩子的"伙伴危机"。
34.让孩子自信地成长
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不排除先天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以后天形成为主,其主要原因有:①家庭过于溺爱。这样的孩子独立性差,做事没主见,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就退缩。②教育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期望过高,孩子无法完成任务或达到要求,造成心理紧张而不自信;成人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持更多的否认、拒绝态度,也容易使孩子能力发展比别人差些,做什么都不如别人,经常失败,这些会使孩子最终失去信心,造成自卑。幼儿自卑心理在情感上表现为对人对事害怕,在行为上表现为退缩,在个性上表现为缺乏信心,这种心理对幼儿发展极其不利。
那么,父母应怎样帮孩子克服自卑,让孩子自信地成长呢?
(1)创立民主、宽松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包办代替;对胆小、性格内向的孩子要鼓励其多进行活动,锻炼其胆量;把孩子视为平等的家庭成员,与孩子、与家庭有关的事尽量让其参与,发表意见,适当地采纳孩子的意见,满足他们的要求;当孩子学习不自觉、活动不主动或有过失行为时,不打骂、责备或庇护,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让孩子积极改正。在和谐、愉快、民主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自信的人格。
(2)改变对幼儿评价的态度。幼儿认识自我还停留在"他律"的状态,即以他人评价为主,自我评价能力差。因此,教师、家长对幼儿的评价要正确、恰当,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尤其对那些胆小、独立能力弱的孩子,更要注意表扬鼓励和耐心帮助,对孩子的弱点和错误,不能轻易地予以否定。成人要承认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认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不要将成人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3)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当孩子学会独立做事、独立活动,独立思考,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学习穿衣、系鞋带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赞扬。从孩子开始独立活动起,家长就要给予适当的锻炼,使其得到成功,树立信心。孩子对成功的体验,是信心的源泉。如教孩子走五子棋,刚开始学时,成人可以故意先输,让孩子获得赢的愉悦,接着,双方有输有赢,让孩子在输与赢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分析输的原因,慢慢地引导孩子入门,保持学习的兴趣,这样由浅入深不断获得成功,可以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对于容易失败的孩子,更要促其成功。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能干的地方,虽然与同伴相比,有些方面不如别人,这只说明你学得慢一些,只要努力,同样能行,以后会赶上。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肯定。减少横向比较,让孩子在自身纵向比较中感受快乐,获得成功感。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最重要的是成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和预防孩子的自卑心理的产生,利用各种环境资源,创造教育机会,让幼儿体验生活和活动的乐趣,引导他们爱自己,相信自己"能行",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