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蛇养殖场
48544600000037

第37章 蛇发生疾病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人工养殖毒蛇要求有良好的外界环境,也就是环境良好的微小气候(指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的总称),它既受空间外气候的影响又有本身的调控能力,并与蛇体体温调节关系密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人为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不良就会引起蛇病。

(1)物理因素。导致蛇病发生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蛇是变温动物,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蛇的生长发育、繁殖及代谢功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蛇的生存。温度变化大且忽高忽低不稳定时,蛇的捕食量就会明显减少,造成蛇体质下降,一旦病原体侵袭入侵就会感染蛇病。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绝大多数病原体的繁殖速度成倍增长,这样蛇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湿度也与蛇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湿度太大,各种霉菌、寄生虫以及一些胃肠道传染病的病菌大量繁殖,通过皮肤及消化道入侵,使皮肤发霉,同时发生腹泻等疾病。此外,蛇园中地面上的玻璃、石头、金属丝等的摩擦也会损伤蛇的皮肤,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门户。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毒物、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以及场内腐败的有机质污染,它们影响水池、水沟中水的水质,或者被捕食的动物所污染。所有这些有害物质均能直接刺激蛇体,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发生中毒症状或带来其他疾病。此外,蛇园、蛇房及蛇窝中的蛇尸、蛇粪及各种小动物的死尸长久不清除,都因腐败而产生有毒的气体,容易导致蛇皮肤腐烂及呼吸道疾病。同时,蛇园、蛇房及蛇窝等用药物进行消毒时,由于浓度不合理、消毒方法不对,也会给蛇带来毒害。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可造成对蛇不利的生存环境,降低蛇体的综合抗病能力,这也是导致蛇生病的原因。蛇场选址不当,如建造在大型化工厂或农药厂附近及嘈杂的农贸集市之地,往往使蛇不能正常捕食、活动,长期处于惊慌、不舒适的状态之下。因此,蛇体瘦弱多病、死亡多。此外,饲养管理不当、过多的人为干扰、放养密度过大、饲料单一、混合饲料中死肉发霉变质、投喂不定时定量等,都容易引起营养缺乏症和胃肠炎等。长久如此,会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蛇的肝、肾及胃肠的正常功能,这也会诱发或加重蛇病,造成蛇大量死亡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