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杨东中医男科论
48550400000040

第40章 科研成果(13)

还有人以棉球蘸95%酒精点涂疣体,多者反复多量点涂。每日1~2次,7日为1疗程。治疗40例,总有效率87.5%~95%。3例局部组织出现红斑、水肿、刺痛、糜烂、属局部原发刺激。本法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尖锐湿疣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

(二)物理疗法

1.液氮冷冻疗法

对小的疣体采用棉签蘸液氮后,速放于疣体上面,压置数秒钟。同样操作重复数次,立即发现组织变白,数分钟后,解冻肿胀,同时并发生疼痛。其后1~2日内形成水疱,并有渗液结痂,经2-3周痂皮脱落,可遗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甚至局部皮肤萎缩或残留斑痕。创面可涂龙胆紫液,防止继发感染。

2.激光疗法

通常用CO2激光(大功率激光)主要是热效应,在数秒内可使照射组织的温度升高达数百度,再加上激光的压力效应,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甚至碳化及气化。

选择20例肛门内CA病人,以2%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5ml在肛周选12点、2点、4点半、7点半和10点进行浸润麻醉,每点2ml,再以25-30WCO2激光逐个皮损进行气化,术后涂龙胆紫,1/8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月复诊1-2次,随访半年以上。均愈,1次治愈9例,2次11例。

3.电灼疗法

选择适当大小的电烙头或高频电刀,对疣体做烧灼或切割。创面不要过深,以免影响愈合。术前可用1%~2%盐酸普鲁卡因局麻,术后保持干燥,每日涂龙胆紫液,直到痂皮脱落。结果:治疗80例,痊愈76例,显效和有效各2例。1月后随访,复发4例。痊愈率为95%,复发率为5%。

有人治疗11例,每例取两块标本,一块系烧灼前的皮损,另一块取烧灼后认为完全碳化的损害。结果烧灼前标本均检到HPVDNA,经电灼后7例检到,阳性率为63.6%。其中6例复发,且在原皮损周围,这说明HPV检测与临床复发病例符合。本组病例1次治愈率66.7%,复发率33.3%。

有学者将145例CA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75例局部麻醉后,依皮损的部位和大小不同选用不同的探头和凝结时间进行接触加压电刀治疗;对照组70例用CO2激光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但治疗组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治疗CA的一种较好方法。

4.微波疗法

有报道应用WS-4A微波多功能手术治疗仪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40例,疗效满意。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复查,痊愈36例,显效2例,好转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7.5%。

(三)免疫疗法

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状态是影响CA发生和转归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年研究免疫缺陷尤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感染HPV的机会较正常人感染率为高。

1.干扰素(Interferon)

属于免疫增强剂的一种,并有抗病毒能力。干扰素以非特异方式在细胞内抗病毒,抑制快速分裂的细胞,抗增殖。本剂对人体无毒性,一般常用琢-干扰素,可供肌注、皮下注射或病变基底部位注射。此种方法尚在试验观察阶段。有干扰素外用霜剂上市治疗CA。

2.左旋咪唑(Levamisote)

本剂对免疫功能有影响,能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宿主恢复其免疫功能。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续3日,停药11日为1疗程(2周为1疗程)。但服药只3日,总量每日150mg,可连用4-6个疗程。

3.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转移因子是从健康人的白细胞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它的功能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以提高后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用法:

通常采用皮下注射,上臂内侧,每次1g支(2ml),每周2次,6次为1疗程。

总之,免疫疗法不宜单独应用,需联合应用或在疣体被去掉之后,加用免疫疗法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

(四)综合疗法

各种研究证实,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C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局部治疗必须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寻找能有效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内外兼治,减少复发,短期根治。

有文献报道微波和干扰素联合治疗CA64例,总有效率94.12%,发现经微波治疗组其处理后皮损中HPVDNA的阳性率比经CO2激光治疗组明显降低,说明微波对HPVDNA损害比CO2激光更有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认为微波联合琢-1b干扰素不仅能降低CA的复发率,而副作用小,易于操作,不失为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CA的有效方法。

(五)中西医结合疗法

用GX-芋电离子机电灼除疣,中药解毒除疣汤内服,外熏洗。组方:龙胆草、苦参各12g,黄芪、薏苡仁各15g,马齿苋、败酱草、蒲公英各20g,每日一剂,早晚煎服,余液熏洗患处,再用0.5%碘伏及酞丁胺软膏涂搽。1次治愈64例,占42.1%;2次48例,占31.5%;3次以上40例,占26.3%。总治愈率100%,随访3~8月无复发。

25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玉组78例,用GX-芋型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域组83例,用电灼去除疣体后肌注干扰素100万U,一次/日共10天;芋组90例,用电灼去疣后局部注射干扰素100万U,并加服抗病毒中药15天(黄柏、黄连、板蓝根、蒲公英、黄芪等)。结果治愈率分别为51.28%、67.47%、86.68%,域组与玉组,芋组与域组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以芋组疗效为优。

另外对于男性包皮过长者,切除包皮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七、关于CA的复发问题

CA病人存在轻度免疫缺陷,除白介素-2和干扰素-酌产生不足,NK细胞功能低下外,还存在CD4+T细胞数量不足。不论是免疫缺陷的自行纠正,还是HPV抗原进入网状内皮组织刺激特异性CD4+T细胞和抗体产生,都需要时间。病程越长,对HPV免疫越趋于完善,复发率就越低。

因此有人试用将疣体组织块包埋于患者自身皮下,以期望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减少复发,但涉及对组织块的处理,包埋的数量等因素,临床效益不如商业炒作所论的那样有价值。

检测126例CA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对CA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的外周IL-2水平、NK细胞数量、CD3+、CD4+、CD8+细胞的分布值、CD4+/CD8+细胞比率及治疗后的各指标分别设定数据,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CA的复发相关。发现3个月以内复发的CA患者其外周血的CD3+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无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3+细胞百分比都与CA复发呈负相关,说明CD3+细胞数量是影响CA复发与否的重要因素。CA治疗前的CD4+/CD8+比率和治疗后的IL-2水平、NK细胞百分比等指标越低复发率也越高。

八、HPV疫苗研究新进展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近10年来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病毒抗原成分尚未能确定。宿主免疫应答尚不完全明了,尚无可靠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外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已有一些动物实验甚至玉、域期临床研究,但要能真正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且优于目前已有疗法,则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获得无转化活性而保留抗原性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

E7C端,给进一步研制抗HPV16疫苗打下基础,应用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HPV16E7C端亚基因片段,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NCX。结果:准确获得含有E7C亚基因片段重组质粒pLNCE7C,将pLNCE7C转染B16细胞。Southern杂交阳性克隆应用E7C多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出E7C的表达,得出所构建的表达质粒适于DNA疫苗的制备。

另外,人乳头病毒16型在引起宫颈上皮转化过程中,持续表达E7蛋白,有可能成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将E7蛋白的编码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HPV16E7-HB核酸疫苗,将该疫苗直接注射BALB/C小鼠和Wistar大鼠股头四肌,动态观察,28日后仍能测出E7-DNA的扩增。提取肌组织RNA,RT-PCR检测老鼠特异性E7的转录情况,3/3大鼠、1/10小鼠为阳性;用ELISA法在免疫小鼠血清中检出了特异性抗体抗E7抗体。证明,HPV16E7-HB核酸疫苗构建正确且能够在哺乳动物体内和体外有效表达。

综上所述,本文就CA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复发问题及预防等进行阐述,随着疫苗研制的成功,CA将被有效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