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信息学
48552800000063

第63章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3)

(2)非强制统一发卡模式:国外普遍采用这种方式,即各个医疗单位发放自己的患者就诊卡,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与这些子系统互联,收集所有子系统的患者主索引信息,并进行相似度的匹配处理,找出同一患者的不同主索引,建立相应的对照表。如果一个医生需要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调阅某个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就可以通过这个对照表,找出该患者信息,由正在就诊的患者和医生共同确认即可。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对不同医疗机构汇总的患者信息进行深入地统计分析,因为除了患者主索引信息能够高度匹配,机器无法自动识别具有不同ID 的同一患者。而患者在填写主索引信息时,经常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使用匹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需要人为参与识别。

14.5.3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式

从数据存储分布结构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可以分成三种模式。

1)集中式

集中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所有的医疗数据和数据的索引都存储在一个区域中心当中。对于数据的管理是集中式的,主用户索引也是集中管理。参与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中的各个医疗机构,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向中心更新数据变化。中心端需要一个高可靠性的大型数据中心。

集中式的模式在国内非常常见,通常建设一个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时候,建设部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都希望采用集中式的方式。主要便于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数据是否需要同步到中心,应该首先从应用出发,看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需要这样进行。

2)联邦式

联邦式的架构也称为分布式的。患者的数据信息仍然保留在数据产生的地方——如患者看病的医院里。区域医疗网络中心只是对患者在各个医疗机构存储的数据记录进行统一索引。同时在区域中心还负责管理各个机构之间的认证和授权的安全问题。

当一个医生或患者自己需要获得患者的病历时,这个请求会送到区域医疗信息中心,在区域中心通过检索患者主索引确定患者的身份,同时区域中心通过记录定位服务功能确定出患者病历存放的地点。区域中心不会去各个医院将患者病历数据检索集中,而是由请求方通过网络到各个医院获取需要的患者病历数据。在这种模式下,区域中心与各个医院之间对患者病历的索引更新情况定时同步进行,但不必传递数据本身的更新,从而降低对区域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压力。

但同时,各个医疗机构都要保证一定程度的数据质量和数据高可靠性。否则,请求站点即使获得了所需病历文档的位置,也无法正确地获得该文档。

3)混合式

混合式是上面两种架构的结合。它更加复杂,但在功能上和性能上也更加通用。这种模式综合了集中式和联邦式的优点,在二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在混合模式下,数据中心存储完整的医疗数据索引和部分医疗数据。完整的医疗数据还是保留在数据最初产生的医疗机构数据库中。安全性和患者主索引以及记录定位服务与分布式一样,还是由数据中心主站点统一进行控制。

14.5.4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两个层次:区域卫生管理层和辖区卫生机构层。

区域卫生管理层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管理中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个地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也可以是更高一级的数据中心。区域卫生管理层主要提供一系列服务,作为服务于卫生医疗区域(如省、地区、县市卫生管理机构)的单一实例而存在,主要服务组件包括注册服务、公卫数据服务、医疗数据服务、时序档案服务、数据仓库服务等。

辖区卫生机构层,是指在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等)所有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生成、收集、管理和使用那些可以公布的区域范围内居民相关的健康数据,包括临床医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数据等。这些系统分布在所有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点,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各类健康服务。

区域卫生管理层和辖区卫生机构层之间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应用访问层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健康档案的互操作性。信息访问层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提供通信总线服务,如消息传输服务、消息路由等;另一方面提供应用软件通用的系统管理功能,如安全管理、隐私管理、应用审计等。

14.6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

14.6.1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支持不同部门、机构之间共享医疗卫生信息,这些部门、机构拥有和正在建设各种不同用途的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需要建设一个信息交换平台,通过接口与各个不同部门、机构的子系统互联,按照一定的规则交换信息。该类工作涉及的是IT 领域专门研究的一项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EAI 被定义为: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实际就是研究异构系统互联的方法学。

从集成的内容上看,随着集成的发展及人们对集成的不同需求,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次去实现。分别是数据层(数据集成),应用层(应用集成包括方法集成和应用接口集成)及表示层(界面集成),根据其实施机制分为以上4种集成模型。其中数据集成主要是在不同的系统间传递数据,目前HL7主要还是用于数据集成。应用接口集成和方法集成是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功能集成,传统的功能集成很多通过远程调用实现,Web Service在功能集成方面代表了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界面集成主要讨论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用户界面的集成方法。HL7标准组织专门制定了界面集成的标准——CCOW,希望通过该标准让不同的应用系统共同配合工作,自动同步显示需要的数据。但CCOW 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使用十分复杂,在实际中很少有医院使用。

为了实现EAI,很多公司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支持EAI 模型和各种交换协议。

这种软件系统也称为EAI 工具或平台。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就是在EAI的理论和EAI 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为了满足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文档交换共享的特殊要求,IHE(医疗卫生信息集成规范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相应的规范,称为MPI/PIX 规范和XDS 规范。

MPI/PIX(master person index/patient identity cross‐referencing)规范是IHE 根据MPI 的基本原则,针对区域医疗文档交换的需要制定的患者主索引建设的规范。该规范不要求统一各医疗服务机构患者ID,主要通过汇总和匹配患者索引的方法解决分布在不同医疗机构的患者信息/文档查找问题。

XDS (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主要为医疗机构之间的文档共享的管理提供一个规范,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跨医疗机构的患者信息共享是建设该系统的主要目标。XDS 就是针对该目标设计的一套文档共享规范。下面,我们简单介绍文档提交和使用的基本过程。

文档提交:当患者在一个医疗机构A 就诊时,该医疗机构的系统需要事先在“患者身份主索引(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MPI/PIX)”中登记该患者的本院ID 信息。当患者产生可以归档的信息之后(如检验结果报告),系统将该结果报告文档放在“文档库”中,然后在“文档注册”服务器中登记注册。

文档使用:当患者到另外一个医疗机构B 就诊时,医生需要从原来的医疗机构A 调取检验结果报告。系统首先根据该患者在医疗机构B 的ID 在“PIX”中查找出该患者在医疗机构A 的ID,然后根据该ID,在文档注册服务器中找出该患者的检验报告注册登记信息,最后根据该登记信息,从文档库中调出患者的检验结果报告。

介绍的信息交换模型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信息交换平台的基本结构,目前一些厂商已经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大多建在原有的EAI 平台上,实现了IHE 规定的有关规范,并开发了与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接口,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平台。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示意图,其中虚线标出部分就是基于IHE 的MPI/PIX和XDS 规范细化构建的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平台。由于这个平台需要具有权威性、公平性,因此一般应该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讨论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建设问题。

14.6.2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建设

1)数据中心的概念

企业数据中心(enterprise data center,EDC)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从而达到数据共享与利用的目标。

企业数据中心按规模划分为部门级数据中心、企业级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主机托管数据中心等。通过这些规模从小到大的数据中心,企业可以运行各种应用。一个典型的企业数据中心常常跨多个供应商和多个产品的组件,包括:主机设备、数据备份设备、数据存储设备、高可用系统、数据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等。这些组件需要放在一起,确保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2)数据中心建设原则

数据中心核心建设内容是:企业数据资源建设及其数据服务系统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及软硬件基础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建设。在技术上应坚持如下原则:

(1)规范化:为了保证企业数据共享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使科学数据信息便于各类用户使用。

(2)网络化:企业数据共享平台是基于因特网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各企业数据中心须采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布。

(3)实用性: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系统要提供易于使用、界面友好、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系统扩展等功能,同时具有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级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4)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软件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企业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5)安全性:企业数据中心必须具备数据系统安全和访问安全的技术措施。

3)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特点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是解决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内异构数据库互联、数据分布、数据交换与共享等一系列问题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数据中心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提供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统一的数据安全服务机构。数据中心提供包括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内的各种数据服务,并负责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业务部门遵循统一的交换与共享数据标准。数据交换与共享不仅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保持共享数据的一致性,而且有助于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卫生业务的监督管理。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必须具有三个功能:

(1)收集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所有工作站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2)实现各种业务数据共享,将有关信息根据业务分级管理的原则提供给各个工作站,实现医疗卫生数据资源(如患者基本资料,市民健康卡信息,个人健康档案等)的区域共享。

(3)数据中心不仅负责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交换数据部分的协调、控制和管理,还应该负责向有关部门提供同步的共享数据和异步的一部分符合要求的交换数据,以支持医疗卫生宏观决策。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居民主索引数据集、电子健康档案EHR 数据集和卫生管理业务数据集,而这些数据集的标准可参考卫生部的标准,并根据实际业务进行完善和补充。为了支持将来更大范围的联网和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和接口应该尽量遵循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

14.7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标准与规范

14.7.1标准与规范体系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连接多个系统的工程项目,标准化是成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规范体系由一系列的规范、制度、标准组成,因而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技术标准和规范

(1)体系结构标准和规范

①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框架:如加拿大政府制定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蓝图》、我国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

②文档交换标准和规范:如HL7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IHE 的MPI/PIX和XDS规范、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制定的《检验互操作性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