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48556900000014

第14章 新闻标题研究(4)

语类结构Headline(主标题)Lead+“Satellites”+Wrap-up (具体报道内容)

中文新闻报道首审萨达姆巴格达当地时间7月1日下午,萨达姆第一次出庭终于在重兵守卫和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如期进行。不出所料,萨达姆断然拒绝了对他的所有指控,并当庭指出:布什才是“真正的罪犯”英文新闻报道IN THE DOCKBags beneath his eyes,beard greying,finger-jabbing with anger,Saddam was still the same fox,alert,cynical,defiant,abusive,proud. Yet history must record that the new “independent”government in Baghdad yesterday gave Saddam Hussein an initial trial hearing that was worthy of the brutal old dictator

主位系统Theme(主位)Rheme(述位)

信息结构Given(已知信息)New(新信息)

4.结语

报纸新闻标题是报纸新闻语篇必不可少的成分,不仅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色,也有概括报道内容、构成宏观语义结构的语义功能,还能达到抓住读者注意、激发起读者兴趣的语用目的。报纸新闻标题通过及物系统表达的概念意义体现世界,传播意识形态;通过语气-情态系统表达的人际意义确立社会身份,体现社会关系;并在报纸新闻语篇的主位系统中担任“主位”角色,在信息结构中充当“已知信息”来实现其语篇功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报纸新闻标题中,我们既看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完美体现,又体会到了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我们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探讨不仅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解读的一点补充,也能对把握报纸新闻语篇的生成与理解有所帮助。

第二节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应用

1.引言

指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被广泛应用于言语交际之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说话者/作者在选用不同的指称语时会考虑到一些认知的和语用的非言语因素(Ariel,1990)。所谓认知因素是指言语交流中听话者/读者能够在认知过程中获取所提及实体信息的程度。如两个指称语形式“Peter Skyba,the famous Slovakian physicist”和“Peter”都指代同一个人,但前者被认为是听话者/读者不太熟悉的,即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其抽象化体现形式的信息的程度较低。相反,后者被认为是听话者/读者所熟知的,在认知过程中获取信息的程度较高。所谓语用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自身不同的认知知识结构,听话者/读者所期望的实体影响着指称语所指对象的选择。例如,“Peteri gave money to Tomj because hei is generous/hej needs it”中,because从句中代词he的所指对象由该句的语境所制约。

我们在阐释文献中对指称语与语类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Ariel(1988,1990,1991)提出的“可及性理论”(Accessibility Theory)。通过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报纸以及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情况,试图对有关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模式的语类假设(即:不同种类的报纸及报纸的不同版面中的报纸新闻标题都应该反映出不同的指称语使用模式)进行验证。换句话说,我们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同语言的不同报纸之间及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模式是否存在语类差异性以及是否存在语间差异性?

2.可及性理论与可及性标示等级(Accessibility Scale)

Ariel 提出的可及性理论(参阅Kronrod &; Engel 2001)指出,所选择使用的指称语形式同在认知过程中获取指称语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Givón,1983;Gundel et al. 1993)。但这种关联并非偶然,它受到指称语的信息量、固定性和强弱程度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姜望琪,2003:194)。

指称语的信息量(informativity)主要涉及指称语对所指实体提供的词汇信息量。指称语提供的词汇信息量越大,说话者/作者认为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低。例如,指称语“the gentleman with a walking stick”比“the gentleman”的信息量大,前者在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低。

指称语的固定性(rigidity)主要指听话者/读者在考虑指称语所指对象时能缩小所选范围的程度。例如,the mammal animal比 the tiger的所指范围更宽,因而,the tiger的所指对象更确切。

指称语的强弱程度(attenuation)是由指称语的长度和是否具有重音来确定的。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音位特性越强,即指称语中所含词汇较多,并有重读音节,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到信息的程度就越低。例如,the USA 比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所含的词汇量少,因此,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对the USA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高(Ariel,1990)。

Ariel(1988,1990,1991)提出用“可及性标示等级”来划分指称语范畴。根据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能够获取指称语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她将指称语大致归纳为高、中、低三档。按照Ariel 的分类,本文所考察的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使用的指称语的可及性标示等级如表4-3所示(参阅Kronrod &; Engel,2001)。

3.报纸新闻标题

3.1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

为了了解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现象,我们有必要了解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及其语类特征。报纸新闻标题是报纸新闻语篇中的一个次语类(Bell,1991),是与报纸新闻报道内容相对独立的单位(Jucker,1996)。报纸新闻标题被认为是独特的语篇类型(Reah,1998),有其自身的形式、内容和结构。新闻语篇最为显着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新闻标题之中(van Dijk,1998 b:226)。标题中常常包含新闻价值很高的重要信息,并概述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体现报纸新闻语篇的语义宏观结构(van Dijk,1988 c),实现其语义功能。而另一方面,报纸新闻标题又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向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又要吸引住读者的注意,激发起读者的兴趣,并促使读者读完整篇报道(Nir,1994),实现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编辑们常常在报纸新闻标题中使用电报式的语言,通过版面设计(较大的空间、粗大的字体、丰富的色彩)等视觉手段,通过头韵、尾韵、同音重叠等听觉手段,通过夸张、双关语、暗喻等修辞格的语义操作,并通过措辞的词汇手段,实现报纸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Reah,1998)。事实上,报纸新闻标题体现了语义、语用和美学功能的有机融合。

与此同时,报纸新闻标题还通过词汇-语法系统中的及物系统(transitivity)来体现世界、构建社会现实(Chouliaraki &; Fairclough,1999;Halliday 1985,1994),并表达特定的思想意识形态(Fairclough,1995),实现其概念功能;通过语气-情态系统(mood and modality)来建立社会关系、构筑社会身份,实现其人际功能;通过主位系统和信息结构组建具有独特语言及语符特征的连贯的新闻语篇[即报纸新闻标题在报纸新闻语篇的主位系统中担任“主位(Theme)”角色,在信息结构中充当“已知信息(Given)”]来实现其语篇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新闻标题充分展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完美结合(参阅楚军、周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一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7月)。

3.2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类特征与指称语的使用

随着印刷技术和传媒业的发展,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的品种繁多,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商店、报亭出售的大众化小报(tabloid),如:英文的《每日镜报》(Daily Mirror),中文的《成都晚报》等;另一类是由个人或单位定期订阅的“严肃性”报纸(quality/subion newspapers),如:英文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中文的《人民日报》等。报纸又分头版、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商务、体育等不同的版面。不同的版面构成不同的语体(Bell 1991),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可能拥有不同的读者对象。

文献中,人们对语类差异是否对指称语的使用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Fox(1987)在对即兴演讲和学术性、新闻性书面语篇中指人的指称语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口头语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全称名词词组的三倍;而在书面语篇中,人称代词和全称名词词组的使用量几乎相同。Fox由此得出结论,英语中指称语的选用是受语类制约的。Jucker(1996)发现,与定期订阅的“严肃性”报纸相比,在街上兜售的大众化报纸在标题中更多地使用简短的名字和绰号,这说明“严肃性”报纸中有使用相对较为低等的可及性标示等级的指称语的趋势。Jucker(1996)还在分析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标题中的指称语时注意到,在体育版的标题中常常出现名和姓,而修饰语却很少出现;而在新闻版中,除了读者熟知的政府要员外,新闻标题中常涉及为读者相对不太熟悉的人物、事件等,因而,标题中的指称语常出现修饰语的情况。以上研究表明指示语的使用是具有语类差异的。

然而,Ariel(1990)指出,对指称语的选择并不存在明显的语类差异,即在不同语类中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指称语并不取决于语类,而是取决于说话者/作者对某一指称语所指对象的信息在听话者/读者的认知过程中能够被获取的程度的判断。譬如,在报纸新闻语篇中,与新闻报道相比,社论就会更经常地谈到读者较为熟悉的(即相对而言具有较高可及性等级的)对象。所以,Ariel 认为,尽管不同的语类或许就可及性等级而言会常常与不同的所指对象相关联,但是,可及性理论本身是毫无区别地适用于各种语类,即指称语的使用并不随语类的变化而变化。Kronrod &; Engel(2001)对以色列希伯来语的不同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模式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不同报纸之间和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的新闻标题中没有指称语使用上的差异,并指出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的出现频率较高;Toole(1996)对具有学术性和文学性的两篇书面语篇同非正式交谈和私人采访的两份口语语篇的指称语的分析结果支持了Ariel(1990)的观点:语类并不直接促使或预见指称语的使用。

有关语类差异与指称语的使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也就是对指称语表达式的统计方法不同(Kronrod &; Engel,2001)。Fox(1987)只考虑了表示指人的三人称单数的指称语;Ariel(1990)仅涉及有定描述性指称语的使用。Jucker(1996)在分析报纸新闻标题时没有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同时也把重点放在了指人的指称语上。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报纸新闻标题中的指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对指称语的使用是否具有语类差异以及是否具有语间差异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