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八
48558100000011

第11章

如意见不合,在大声说话前各人离开一会。

各以诚相待。

假日工作完毕,夫妇当互给肉体和精神的愉快。

一方不快时,当互省日间未了之事及明日当做之事。

从此后,他们都按“约”办事,互相遵守,彼此间相处得十分融洽,感情的裂缝完全修补好了。

巧背圆周率

据说,解放前江南某名山上有座寺庙,山下有所学校。教书先生每天让学生背圆周率,要一直背到22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然后,他就上山与和尚对饮去了。

学生们背不来,很着急。一天,有个聪明的学生用先生喝酒的事编了顺口溜,与数字谐音。这一来,人人都能背了。这几句话是: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苦煞吾,(……26535……)

把酒吃,酒杀尔,(……897932……)

杀不死,乐尔乐。(……384626……)

教书先生听了,哭笑不得。

毕加索冷对侵略者

世界着名绘画大师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人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冷的接待。

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到德军轰炸后的惨状。

一位德军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毕加索严肃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

问得昏头昏脑

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欧底姆斯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就想在初次见面时给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因此,一见面他就劈头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这个青年回答说,学习的当然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于是,欧底姆斯就向这个青年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认识字母?”

“我认识。”

“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

“是的。”

“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

“是的。”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

“是的。”

“那末,或者你并不在学习,只是那些不认识字母的人在学习吧?”

“不,我也在学习。”

“那末,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你就在学习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是的。”

“那末,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这个青年就这样被欧底姆斯混淆时间概念的一通提问弄得昏头昏脑了,最后承认自己失败,而甘心拜他为师了。

提醒“收尸人”

在医学还不够先进的时候,对死亡和休克,以及其实并没有死的“假死现象”,是不好区别的。因此,有些人被过早宣布“死亡”送进墓地,其实是“活埋”了。

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非常害怕被人“活埋”,所以,他外出时,口袋里总要装上一张纸条,提醒别人如果发现他不省人事时,千万不要不经检查就认定他死亡。

在家中,他也把一张纸条放在床头柜上,上面写着:“我只是看来像死了。”

保护学者

在军事行军中,指挥员总是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到队伍中间,加以保护,这样,便不怕首尾遭到突然袭击。

法国着名军事家拿破仑,在远征埃及的长途行军中,下达过只有一句话的简短的命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您可千万别寻短见”。

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一天,他为新作《米特里达特》构思,来到御花园里。他想着,走着,越想越有兴致,以至紧挨着一片池塘来回走了几十趟。一位正在修整草坪的园艺工人,见拉辛不修边幅,精神异常地在水池旁边徘徊不止,不禁起了疑心。他急忙放下工具,跑过来挽住拉辛的胳膊,说:

“先生,您,您可千万别寻短见呀!”

拉辛惊讶地站住了。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连忙对这位好心肠的园艺工人表示谢意,并说:“我不但没有跳水自杀的意思,连身旁有没有水池,都还不曾留意哩!”

不能省去“亲爱的”

法国工程师汉斯刚结婚不久,就被临时分派到瑞士去办事。

在机场他吻别了新婚的妻子,登上了飞机。一星期后,圣诞节要到了,汉斯买好返程机票,匆忙赶到电报局告诉妻子返程日期。他拟好电文,交给一位小姐说道:“算算多少钱”,小姐告诉他应付的款数,汉斯发觉自己所带的钱不够。

汉斯说:“把‘亲爱的’这几个字从我的电报中去掉吧,这样钱就够了。”

“不!”电报局的小姐打开自己的钱包,掏出钱来对汉斯说,“我来为‘亲爱的’这几个字付钱好了。做妻子的最需要从他们的丈夫那儿得到这个字眼。”

“前卫”的甘苦

世界着名的艺术家毕加索,在漫长的一生中,从未停止不倦地、无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称他是艺术的前卫。这做“前卫”的甘苦,知道最清楚的莫过于毕加索自己了,他曾这样说过:“前卫受到的从后边来的攻击要比从前边来的多得多。”

握手的快乐

1830年,英国作家威廉·科贝特到英格兰北部工业城镇旅行。每到一处,大群工人出来听他演讲。他在进出会场的时候,无数工人抢着和他握手。第二天他的两手都肿了,肿痛如受棒打。

但是他说:“一想到这是由于工人的粗壮大手握捏而成,这点痛楚也就变成了最大的快乐!”

真正的英雄

有人问俄国杰出的军事家苏沃罗夫:“在你看来,一个真正的英雄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苏沃罗夫回答了他17个“要”和17个“但是”。

要勇敢,但是不能急躁;

要行动迅速,但是不能轻举妄动;

要机灵,但是不能随心所欲;

要服从,但是不能卑躬屈膝;

要能统率,但是不要盛气凌人;

要做胜利者,但是不能贪图虚荣;

要气度高雅,但是不能骄傲自负;

要亲切和气,但是不能虚情假意;

要坚定,但是不能固执己见;

要谦虚,但是不能言过其实;

要招人喜欢,但是不能举止轻浮;

要博得别人赏识,但是不能施展权术;

要善于洞察,但是不能诡计多端;

要坦率,但是不能疏忽大意;

要注意言辞,但是不能转弯抹角;

要为人效劳,但是不能图谋私利;

要坚决果断,但是不能顽固不化。

两句台词

1858年,小仲马完成了剧本《私生子》的创作。剧本讲述一个富人诱惑一个女工,女工怀孕后,富人又抛弃了她,后来私生子成名了,他想认儿子,但遭到儿子的拒绝。剧中有这样两句台词。

父亲:“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你会同意叫我爸爸的。”

儿子:“是的,叔叔。”

剧本将举行首次演出时,剧院老板要求去掉这个结尾,改成父子热烈相抱,小仲马冷冷地回答:“我就是为这两句台词,才写这个剧本的。”

尽管吩咐总司令

在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名士兵安装一根大梁,班长喊着:“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

一位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看见这种场面就问班长自己为什么不动手干活。

“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

“噢,您是班长。”军官叫了一声,随后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尽管吩咐总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您的士兵的。”

班长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的“解放者”、独立战争的着名领袖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孔明大摆疑敌阵

公元219年三、四月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今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斗争日趋激烈。

魏蜀两军隔着一条河安营扎寨。刘备的军师孔明使用了疑敌计惊诈曹操,大败魏军。孔明命数百名士兵带上战鼓和号角,埋伏在上游的山上。要他们以炮声为号使劲敲鼓吹号。于是,或在黄昏,或在半夜,只要军营里炮声轰鸣,这些士兵就拚命擂鼓吹号。

曹操听到从蜀营传来鼓号声,以为蜀军要来劫营,忙出帐察看,连一个蜀兵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他就回帐中休息。隔了一阵子,蜀营又传来炮声和鼓号声,曹操又被惊动。这样一连折腾了好几个通宵,曹操被弄得心惊胆颤,疑虑重重,为了对付蜀军的偷袭,他只好把军营从隐蔽的地方迁到宽敞的地方。

孔明见曹操中计,魏军暴露,就率大军渡河背水设阵。曹操看到后,更是心疑。双方交战后,蜀兵佯败,并故意沿路丢弃兵器。曹操的士兵一边追,一边争抢兵器,一片混乱。曹操见状,下令杀死了那些抢兵器的士兵,同时命军队撤退,孔明乘机指挥蜀军追击,魏军大败。

赵云一身是胆惑曹操

三国时,公元219年春天,曹操率魏军出长安直逼汉中。

刘备凭险固守。一次,赵云带领数十骑兵出营侦察敌情,正巧遇上曹操的大军。面对强大的敌人,赵云当机立断,率轻骑主动进攻,且战且退。赵云退至营寨,命令士兵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怀疑营中有埋伏,不敢冒然攻营,却下令撤军。赵云见曹操中计,立刻命令士兵击鼓呐喊,并令弓箭手射箭追射,曹军以为伏兵杀出,惊慌中夺路而逃。

赵云明知自己兵力空虚,难以抵挡曹军的攻势,却故意命令兵士将营门大开,造成曹操上当受骗,以数十轻骑大败曹军,真是勇中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