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一
48559800000013

第13章

这时,只有五六岁的曹冲也跟在父亲身旁看热闹,他见大家都没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来,就对他父亲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先把大象运到船上,然后把大船的吃水线记下,再把大象运下船,派人搬重物到船上,一直装到先前记下的吃水线与水面重合,再把船上的重物分批称过,得到的重量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连连称奇,立即命人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借威名涉险无忧抓时机劝降奏效

张辽与夏侯渊围昌于东海。几个月后,军粮耗尽,夏侯渊便想退兵。张辽对他说:“近几天来,我每次至军前行视,昌都盯着我看。而且,他射出来的箭也越来越少。我想,这是因为昌心中已经犹豫,所以不想拼命死战。我想请他出阵对话,或许可以诱他来降。”夏侯渊同意了。张辽便派人对昌说:“曹公有话,让张辽转告于你,所以请你相见。”昌听后,果然从被围的三公山上下来与张辽说话。张辽便劝他投降,昌同意了,便请张辽上三公山拜见昌的家人。张辽便与之单身上山。

昌投降之后,曹操责怪张辽说:“孤身弄险,不该是你这样的大将所为。”张辽说:“你威信着于四海,我以你的名义前往,虽然是单身涉险,昌却绝对不敢加害于我。”这正是张辽的聪明之处。

庞统察虚断案

三国时,庞统(公元179-214年)曾任过县令。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跑到县府告状。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庞统说:“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心虚。”

边说边拿出白银20两,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曹操坐山观虎斗

三国时,袁绍在仓亭被曹操战败后心情抑郁,得了重病,临终前立幼子袁尚为接班人。曹操亲率军讨伐袁氏兄弟,企图乘胜平定河北。曹军斗志旺盛,进攻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黎阳,兵临冀州城下。袁氏三兄弟和高干分别率领四路军马拚力死守。曹军连攻数日不下,曹操便召谋士商议对策,谋士郭嘉献计说:“袁绍废长立幼,兄弟之间为争权夺利必定不和,但他们也会联合起来对付强敌。如果我们暂时不攻冀州,而去攻打荆州刘表,他们就会自相残杀,到那时我们再来讨伐袁氏兄弟就一定会成功。”曹操觉得郭嘉说的很有道理,便率军南下攻打荆州。曹操刚撤军,袁绍长子袁谭便同袁尚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谭求曹操派军支援,曹操乘机北上,杀死了袁谭,打败了袁熙、袁尚,迅速占领了河北。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征讨张绣(袁绍部将),时值盛暑,长时间行军途中始终未见水源,将士们口干舌焦,十分难忍,影响了身体和士气。曹操心急如焚,担心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将士的士气,对征讨不利。曹操骑在马上看到远处有一片树林,心上一计,挥动马鞭,向前一指,对将士们说:“前边不远处有一片梅树林,梅树上挂满了又酸又甜的青梅,大家到了那儿多吃几个,保你们就不再渴了。”将士们顺着曹操所指方向望去,确实有一片树林,想到前边有止渴的青梅正等着他们,口中立刻生了津液,就不再口渴了,大家情绪饱满地往前赶路。大军向前走了一段路,终于发现了水源,解决了喝水问题。

曹操施奸防刺

曹操为人奸诈,自从把持汉室朝政以后,时时提防别人暗害他,即使亲信和贴身近侍,曹操也都怀疑。于是,他常用奸计。

一次,曹操对侍卫们说:“在我睡觉的时候,你们不要随便走近我,如果有人靠近我,谁就会遭到杀害。”有一天,他躺在床上佯睡,故意把被子弄掉在地上,一个近侍暗暗上前给他盖被子,曹操猛然跳起来把他杀了。接着又躺下睡觉,醒来之后又故作惊讶地问道:“是谁把侍者杀了?”从此以后,每当他睡觉的时候,别人都不敢靠近。

给敌人留条活路

公元206元,曹仁(公元168-223年)随堂兄曹操围攻壶关(今山西境内)。壶关地势险要,不易攻破,双方相持不下。曹操急得直骂娘,他对手下说:“等攻下城来,把里面的人都活埋掉。”

曹操的话传进城里,守城将士和百姓都怕城陷被埋,于是,人人死战守城。又过了几个月,城还未攻下。这时,曹仁对曹操说:“兵法说,要给敌人留条活路,所以,围城不能围得太死,一定要留出一个门来。现在您把四个城门都团团围住,而且还说攻下城把里面的人都活埋,这样,反倒会激励城里的人去拚命死守。如果我们长期攻城不下,消耗很大,会影响军心。”

曹操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命手下让出一条路,让城里的人出来。这个办法果然很奏效,没多久,壶关城里的人人心涣散,纷纷向曹操投降。

周瑜反间除蔡瑁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河北袁氏,又占领了荆州,便顺流而下,要灭东吴。由于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曹操就起用荆州水军降将蔡瑁、张允,让他们操练水军。蔡、张二人成了东吴的心腹之患。

东吴都督周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打算用计除掉蔡、张二人。恰巧,曹操派周瑜的老同学蒋干到东吴去说降周瑜。周瑜灵机一动,便打上了蒋干的主意。蒋干风尘仆仆到了江东,马上去见周瑜。周瑜热情接待,设酒宴为蒋干接风。席上,周瑜极力劝酒,假装喝得大醉。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同榻而寝。

半夜,一名周瑜的手下,慌慌张张送来一封书简,周瑜随便把它扔在一边。蒋干此时尚未睡着,他看到了这一切,等周瑜睡着后,他偷偷地起来,借着灯光看那封书简,原来是蔡瑁、张允与周瑜联系投降的信。蒋干大吃一惊,连忙藏在身上,回头一看,周瑜睡得正香,便趁天色未明,连夜跑回荆州,把信送给曹操。曹操见蔡、张二人竟然要投降周瑜,大发雷霆,情急之中,也不明是非,斩了二人。少顷,曹操醒悟过来,气急败坏地说:“我中了周郎的计了。”

蔡瑁、张允被杀,曹军失去了懂得水战的将领,水战能力大大减弱。

庞统假献连船计

公元208年,曹操率80万大军南下,占据荆州(今属湖北)后,训练水师,企图一举消灭割据江东的孙权和逃亡在夏口(今湖北武汉黄鹄山)的刘备。可是,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惯乘船,再加上长江上风大浪高,战船摇晃不定。十之八九都经受不住,许多人都得了病。这时,曹操又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杀了熟知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这使得曹操一筹莫展。

一天,忽然有一个自称是生长在江边的人求见曹操,向曹操献计说:“北方人善于骑马,南方人善于乘船,您的军队虽然强大,但要想在水上战胜南方人,是很难的。我建议您将大船用铁索锁上,几十条船为一排,大小搭配,再在上面搭上木板,人在上面往来通行十分方便,再不会摇晃了。”曹操听了,仍有些疑虑,他说:“这办法好是好,但是,假如敌人用火攻,我们无法躲避,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人回答说:“凡是用火攻,必须凭借风力,现在正值隆冬时节,风多起于西北,止于东南,我军在西北,假如敌人用火攻的话,不正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所以,您不必担心。”曹操一想,这是个好主意,便下令把所有的船都用铁索连结起来。这样,风浪再大,船体不再摇晃,士卒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曹操大喜。可是,曹操哪里知道,向他献计的人正是孙、刘一方的谋士庞统。曹军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战船连结在一起。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曹军战船,而曹军战船因连结在一起不能拆解,全部被烧沉,曹军惨败。

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前,经庞统游说,曹操将战船用铁锁连结起来,周瑜用火攻烧曹军战舰的计策已实现了一半,但是,由于没有内应,无法接近曹军的船只放火,周瑜还是忧心忡忡。一天晚上,老将军黄盖对周瑜说:“要想得到内应,只有诈降,而且只有做出逼降的样子,曹操才会相信。”

第二天早上,周瑜召集将士在帐中议事,黄盖劝说周瑜还是归顺曹操的好,周瑜十分恼怒,喝令推出去斩首,经众将苦苦央求,黄盖被责罚五十军棍,打得黄盖皮破肉绽,鲜血直流。

由于责罚太重,全军上下都为之叹息。

黄盖被责罚之后,就派亲信送信给曹操,说他准备投降曹操,并约定了日期。曹操派人打探,证实黄盖受罚确有其事,便等着黄盖来投降。黄盖准备了数十艘大船,船上装满了干柴,还灌上膏油,上面盖着油布,船头插着青龙旗。到了约定的日子,正逢东南风大起,数十艘大船顺风疾行。

曹操在军营中远远看见黄盖果真驾船来了,十分高兴。当船行到距离曹营二里远的地方时,突然水面上出现数十条火龙,风猛火急,直奔曹营袭来。曹军的连环船不能躲避,烧成一片火海。随后,烈火又从水军大营蔓延到陆上军营。这时,周瑜的水军乘势出击,曹操带领残部逃到陆上,又受到刘备的追击。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被打垮,曹操本人差一点做了俘虏。

诸葛亮活用兵法

魏王曹操在赤壁遭到大败后,仓皇逃命,行至华容,见前面有两条通路。一条是小路,山险道窄,坎坷难行,但却近50里;另一条是大路,宽畅平坦,但却远50里。诸葛亮认为曹操深谙兵法,多谋善断,故用反兵法原则而用兵。他在华容小道上预先设点埋伏,并故意暴露若干目标,让曹操看出有兵马埋伏。

曹操犹豫了,究竟走哪条路好呢?他派人上山观察,回报说小道上有数处炊烟,并有旌旗飘扬;大路却不见动静。听完报告,曹操沉思片刻,下令从华容小道撤退。众将觉得奇怪,为何主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曹操得意地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他精通兵法,他不会不知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个道理,现在他故意反兵法而用计,他让手下在小道烧火生烟,诱我走大路好中其埋伏,我偏不上其当。”谁料想,聪明反被聪明误,曹操自以为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结果恰恰中计。

周泰舍命救主孙权数伤敬酒

南宋抗金英雄辛弃疾有一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名孙权,确是一代英才。他为周泰数伤敬酒的事,也颇为感人。周泰,字幼平,下蔡人,原是东吴一位部将。有一次,孙权领兵住在宣城,突然数千山贼把他包围起来。孙权左冲右突无济于事,连他身边的几位大将也惊慌失措起来。这时,周泰却毫无惧色,他呼喊着冲入敌阵,手起刀落,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时他已身受重伤12处,血染战袍,但他不知疼痛,依旧追杀,终于保护着孙权冲出了重围。而他终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好半天才苏醒过来。

此后,周泰也便成为孙权独挡一面的大将,更受孙权信任,连徐盛、朱然这样的名将都成了他的部下。但徐盛、朱然等对他并不服气,有时也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孙权得知后,思忖半天,就召集文官武将同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他首先致词:“今天是庆功宴”,说着,便东张西望寻觅周泰的座位。人们不知主公在找谁,也不知为谁庆功,都三三两两地猜测着。这时孙权收回目光,接着说道:“这第一杯酒,大家同饮,然后,我们再按功敬酒。”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他捧着酒来到周泰面前说:“他身上的伤痕,就是战功的标志,我们按伤为他敬酒吧!”周泰连忙站起来想说些什么。但没等周泰开口,孙权就命他解开衣服,露出了满身伤疤。孙权按伤疤的上下左右顺序逐一盘问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留的。周泰每说完一处,孙权就提议为他干一杯,如此共敬美酒十几杯。人们见他伤痕累累,又听他言简意赅的介绍,不但为其勇猛而折服,还深为他从未显示过自己而赞叹。尤其是看到孙权如此敬爱功臣,都极受感动,决心以周泰为榜样,誓死报效贤明仁义的主公。

宴会之后,徐盛、朱然等都一改以往的态度,对周泰由衷地佩服和尊重了。

智童巧对孙权

三国东吴将领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少有才名,生性聪明,善于应对。一日,吴王孙权宴请群臣,7岁的诸葛恪也随父出席。孙权见诸葛瑾脸长,便想取笑他,让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了几个字:诸葛瑾。在座的人都放声大笑。这时,小诸葛恪从容离座,走到驴跟前,在驴脸上加上“之驴”两个字,合起来一念,是“诸葛瑾之驴”,孙权和众大臣无不惊喜,都称赞他是个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