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辉煌科技2
48560500000014

第14章 军事探秘(5)

救生作战服是一种形似衣服的救生装置,由4个充气部分组成。当士兵休克、骨盆及下肢骨折、脑颅(lú)及腹部受伤、内出血等,这种装置能在第一时间派上用场。它可在5分钟左右组装和充气完毕,其下肢部分压强达69帕,腹部达390帕,以保证伤员血液在体内重新分配。它的设计也很方便,既可组成完整的衣服,又可分成几部分。医生在救护时不必将整件脱下,只需解开某一部分就能对患者进行诊断。

变形金刚“纳米战袍”

“纳米战袍”具有隐形、变形、防弹和为士兵治疗等多种神奇的功能。士兵穿上它,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就成了真正的“变形金刚”。

科研人员发现,纳米碳管具有很高的强度,比一般的高强度钢要高一百多倍,用纳米碳管制造的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低、耐高温等特性,用纳米碳管制作的防弹衣柔软、合身、防弹性能极好。

该“纳米战袍”由于运用了纳米传感技术,无论遭到炭疽袭击,还是子弹射来,它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感知并作出应对的反应。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指标突然升高,战袍头盔中的透气口可以自动关闭,供氧系统自动打开,使士兵免遭毒气的攻击。如果远方的敌人向士兵开枪射击,在子弹射出的一瞬间,枪口冒出的火花,能够被战袍首先感应到,在子弹未到之前,战袍会立即开启防弹功能,使士兵免遭子弹的杀伤。

该“纳米战袍”的外层材料还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形。这种特殊材料在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后,能够按照不同的战场情况改变服装材料的物理状态。如果士兵不幸在战场上受伤骨折,它可以当作石膏来使用,起到固定骨折疗伤的夹板作用;如果士兵连续战斗而过于劳累,需要休息时,材料就会变得松软,充当士兵的靠背和座椅;如果士兵与敌人面对面地展开肉搏,战袍的外侧材料就会变得十分坚硬,如同士兵穿上铁布衫,但战袍内侧仍然十分柔软,穿着格外舒适在纳米战袍的表面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还可以大量吸收电磁波,提高士兵的隐身性能。同时,士兵穿上这种纳米材料制作的神奇战袍,在激烈的战斗中,通过先进的微小型敌我识别系统,还能够准确地辨认谁是敌人,谁是自己的战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战斗中的误伤。

什么武器能呼风唤雨?

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叫“心理幻觉”的武器,它可以在战场上生成虚拟的三维图像,从而达到战术欺骗和心理威慑的目的。

这种武器的技术基础是激光全息投影,它借助激光和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图像投影,能够在任何表面和大气层中投射出虚幻的物体形象,如飞机、坦克、舰船,甚至能够凭空“造出”整支战斗部队,肉眼很难辨出真伪。

还可在战场上投射“包括云、烟、雨点、建筑、飞碟、宗教人物和劝降信息的三维图像”。

为什么说信息是“战争之魂”?

信息是“战争之魂”,从古到今的战争,都证实了这一点。古代,用烽火来传递信息,打仗时用击鼓鸣锣来传达命令,击鼓就进攻,鸣锣就收兵,还用摇动旗帜来传递司令部意图等等,这些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

现代战争的规模和战场空间不断扩大,司令部也随之用电报、电话来向远距离作战的部队发布命令,并利用雷达来捕获来袭敌机的信息,从而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遥感器和现代通信网络等综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人了“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信息传递手段更是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

什么是数字化部队?

为了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美国陆军率先提出了“21世纪陆军发展构想”,并着手建立“21世纪新型陆军”。这一构想的实质是“用信息武装部队”,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提供的机遇,在传统陆军的基础上建设一支数字化的新型陆军部队。数字化部队是数字化技术在军队中大量运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以计算机为支柱,以数字化通信技术联网,武器装备通用化,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各作战单位高度协同一致的部队。

目前,数字化部队与普通部队在编成和结构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数字化部队从单兵到装甲战斗车辆、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指挥车、侦察直升机、攻击直升机和战术航空兵的近距离支援作战飞机以及战斗勤务支援车辆等都装备有数字化通信设备、敌我识别的装置、第二代前视雷达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数字化装备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实现各军兵种和各种武器在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等方面的一体化,极大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为什么核能可以安全使用?

20世纪初,人们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将核燃料的一个原子核击碎(裂变反应),那么,1克\重的核燃料就能释放出相当于几吨煤产生的能量。

目前,核电站采用的方法是用中子轰击像铀—235或钚—239等核燃料的原子核,打碎原子核后释放出能量,同时又发射出新的中子,新的中子又打碎其他原子核,这样不断循环下去,能量就会无限增加。为了控制能量,就必须控制中子的数量。核电站反应堆内有一种控制棒,能将多余的中子吸收掉。这样,核能就可以安全地为人类服务了。

什么垃圾最危险?

1945年,一颗原子弹释放出的蘑菇云从日本广岛冲天而起,从此,世界上最危险的核垃圾被人为地带到地球上,核恐怖像一个无法摆脱的魔鬼开始在人间徘徊。

核垃圾的危险性是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它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在几年内得到解决,但它释放出的毒性却能存在千百万年,可以危害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灵。目前,世界上待处理的民用核废料(不包括军用)已有约24万吨,2010年将达到30万吨,处理这些垃圾成了人类最棘(jí)手的问题之一。

为什么高能辐射有害?

人们早就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人体暴露在射线的高能辐射下,会导致癌症。

对人体致命的辐射量约为4.5希沃特(单位),这相当于在医院做1000次X光检查所受的辐射量。核辐射能破坏人体内的DNA分子,辐射能量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DNA分子受到损害后可能被一种专门从事修复工作的酶修复,这在我们的身体内是经常发生的。但如果修复不好,受损的DNA分子就可能转变成癌细胞并不断复制这种细胞,甚至将人置于死地。

核电站的废料是怎样处理的?

利用核反应堆发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得方式。然而,反应堆排出的核废料有一定的放射性,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就必须妥(tuǒ)善地处理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

目前,全世界的核废料已积累了大约100万立方米,科学家们反复论证,设想出了一些妥善处理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我们可以把核废料埋入地下。首先用渗透性小并且耐辐射的材料做成的箱子把核废料装起来,再放入用耐腐蚀的不锈钢做成的箱子里面,然后埋入岩层之下深600米的地方,再用有较好吸附力的岩土加以填实。

另一种方法是把核废料埋入海底,即在海底打一口竖井,把装有核废料的合金箱子装在井里,然后再用混凝土密封起来。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核废料用火箭发射到太空去。由于发射高度达3000千米,因此核废料就会离开地球,从而不再危及人类的健康。

第一颗原子弹是怎样诞生的?

1942年6月,原子弹的总设计师奥本海默受命主持这项工作,这项计划称为“V计划”,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1942年10月,格罗夫斯在新墨西哥州的荒原上选择了一个偏僻地区,修建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中心。在这里的工作是史无前例的,它聚集了大批的土木工程师、冶金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军人。这里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实际上已经与世隔绝,他们的妻子仅知道丈夫唯一的地址是:美国陆军邮政信箱1663号。他们在奥本海默的领导下,通力合作,终于在1945年7月初制成了两枚原子弹,其中一枚装料为铀-235,另一枚为环-239。不久,第三枚核弹也降生了。它们的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大男孩”、“胖子”。为制作这3颗原子弹,美国总共动用了约10万名科技人员和工人,政府拨款一再追加,最后共耗费了20多亿美元。

另类武器

隐藏的“树叶”

草丛中散落的一片树叶定然引不起你多大的兴趣,可是你会想到吗,它竟是一颗地雷。这就是树叶雷,又称布袋雷。它的形状和颜色极像树叶,重量仅为50~70克,内部却装有30~50克高级炸药。树叶雷由雷壳、装药、摩擦片3部分组成。双层布袋的雷壳,有方形和扇形两种,外涂绿、黄、白等多种颜色。由于外表特殊,它通常被撒在杂草、灌木丛里,隐蔽性很强。单单用肉眼,人们的确难以辨别它的真面目。

穿脚的“铁钉”

英军研制了一种地雷,其弹斗部就是一颗子弹,形如铁钉。设置时,弹头朝上,往地上一插,微露地面就行。这个布设过程看似简单,可要是哪个倒霉鬼踏上了它,弹头就会直射而出,击穿脚掌。另外,越军也装备了一种子弹雷。这种雷不包括子弹全重160克,配有压发引线,当雷上的压力为98~294牛时,就会起爆并射出子弹。子弹射出后,还能再装弹使用。子弹雷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设置容易,同时也便于伪装,常常布设在小径、田埂、堤坝上,并多和竹签、防步兵陷阱等障碍物混合使用。

多腿的“蜘蛛”

一般绊发反步兵地雷上仅有1~2根绊线,可是美军研制的一种形状很像蜘蛛的BLU-42/B型反步兵地雷,却有8根绊线。这8根绊线形同蜘蛛的8条腿,只要触动其中1根,都会引起爆炸,因而命中率大大提高。蜘蛛雷装有60克TNT与黑索金组成的混合炸药,全重470克,配有触发引线。空投落地后,它就像只大蜘蛛。一旦爆炸,雷壳会形成数百个米粒大小的杀伤破片,其密集杀伤半径可达8米。

会叫的“铅笔”

你见过会叫的雷吗?俄军就有一种会叫的CM信号雷。它重400克,直径25毫米,长320毫米,看上去像枝铅笔。CM的雷体上有个噪音发生器和一个闪烁火焰装置。当绊线拉发引信后,噪音发生器便会发出能持续8~10秒的汽笛叫声,然后发射出一股高达5米、能持续稳定10~12秒的闪烁火焰。战场上,它能起到战斗警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