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氏成为巨人之后,他有喜怒哀乐表情,而天地之间的变化也是随着他的喜怒哀乐变化而变化。盘古氏高兴的时候,天空就很晴朗,发怒的时候,天空就显得阴沉,当他哭泣的时候,天空就下起雨来,呼吸的时候,大地上就形成一阵阵大风,当他睡下来发出的鼾(hān)声,就是轰鸣的雷声。
也不知多少年过去了,这位伟大的开天辟地的巨人终于死去。他躺在大地上,头东脚西,他的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左臂化为南岳衡山,右手化为北岳恒山,他的肚子化为中岳嵩山,他的五脏六肺、头发和汗毛就化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情节虽然离奇,可他给后人留下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人能创造一切。
标点符号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古人写文章一气到底,没有停顿。读的人可就吃力了,甚至还会产生误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看出标点符号的重要,某校篮球比赛结束,裁判在黑板上宣布:“我校篮球比赛已经结束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结果,两个班都说自己是冠军,初二(1)班同学说黑板上明明写着“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初一(2)班同学说,不对,黑板上写的是“初二(1)班打败了,初一(2)班夺得了冠军”。你看,不用标点符号,引出多大麻烦。
读错了还是小事,如果翻译外国着作那就更加麻烦。清朝末年的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老先生就闹过不少笑话。林琴南不懂外语,却用文言文翻译过150多种外国小说。他翻译时苦恼的倒不是自己不懂(dǒnɡ)外语,而是中国没有一套统一的标点符号。特别是外国小说中的省略号,弄得他束手无策,只得在省略号的地方写上“此语未完”四个字应付一下。
古人也明显地感觉到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实在难读,汉朝人便发明了“句读”符号,语义完整的一小段为“句”,用“。”表示;句中语义未完,语气可以停顿的地方为“读”,用“、”表示。这样,文章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宋朝人开始改用“,”“。”表示句读。明朝人又进一步发明了人名号和地名号。有了这些符号便可以避免误读,但用于文章的表达还是远远不够的。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以上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解放以后,出版总署(shǔ)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9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趋(qū)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10个阿拉伯数字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打交道的,正是以这些数字为基础,数学的世界才变得无比奇妙。那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的人创造发明的吗?
阿拉伯数字从名称上看起来,似乎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其实不是,科学家普遍认为这种数字最初出现在古代印度。到公元8世纪才传入阿拉伯地区。经阿拉伯人的不断改进,又传入欧洲,再传遍全世界,现在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公元前2000年到前1000年,定居在印度河上游流域的雅利阿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意识到计算需要数字,于是创造了简单的数字符号。到公元前300年前后,印度出现了波罗门式的数字1、2、3、4、5、6、7、8、9。当时还没有“0”。“0”这个数字,在那时是一个黑点。又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才出现“0”这种写法。这样,一套完整的十位数字就形成了。10个阿拉伯数字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数”是怎样产生的?
“数”是人类在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狩(shòu)猎、捕鱼以及后来的家禽饲养和劳动工具的制作等等生产劳动过程中,为了估计产量和生活需要量,逐渐产生了有关数的概念。
人类最初产生的“数”的概念是“有”和“无”。例如大家出去打猎,可能打得到,也可能一无所获,于是就渐渐产生了“有”和“无”的概念。进而产生了“多”与“少”的概念,如甲打到了5只野兔,乙打到了3只野兔,甲就比乙多打了2只。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我们知道,位数表示一个整数所占有数位的个数;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对于3028这个数而言,我们说它是4位数。如此看来,0也占一个数位了。但是记数法里有个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不允许是0,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规定呢如果没有这个规定的话,那么“0”就应该是最小的一位数,因此,00是最小的两位数,000是三位数……那么,这样一来,最小的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乃至任意位数都是0,这显然是错误的。不仅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对一个数也就没办法确定是几位数了。例如8是一位数,08就变成两位数,008就变成三位数……也就是说,同一个数,我们可以任意称它为几位数了。“位数”这一概念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位数、两位数、或更多的位数只是指自然数。0不是自然数,不能说它是几位数。那么,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呢同学们清楚了吗?
你也许还会问:生活中不是有许多08、009、038这样的数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在特定条件下表示特定意义的。如田径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的号码是028,表示参加该运动会的运动员数不足或刚好是1000人。
常见的数字有哪些?
1中国数字。是指我国汉字中以及过去商业中通用的记数符号,大小写、大写、数码三种:
小写: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
大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
2罗马数字。是罗马人创造的记数符号。基本的共有七个:I(表示1),V(表示5),X(表示10),L(表示50),C(表示100),D(表示500),M(表示1000)。
这些数字在位置上不论怎么变化,所代表的数是不变的。
3阿拉伯数字。共有10个,0、1、2、3、4、5、6、7、8、9。由于它书写简单,记数方便,看起来清楚、便于运算,所以早就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字。数学中所说的数字,一般就是指阿拉伯数字。
常用数学符号是谁创造出来的?
人们会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使用+、-、×、÷等数学符号却是近几百年的事。那么,这些符号是由谁创造的呢?
加、减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的。他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合并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表示减少、拿去的意思。
乘号(×),是17世纪英国数学家欧德莱(lái)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表示相乘。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易与字母“X”混淆(xiáo),主张用“”号,至今“×”与“”并用。
除号(÷),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后来莱布尼兹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和比号都用“:”表示。
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
中括号([])和大括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魏治德创造的。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7世纪的数学家哈里奥特创立的。
这些数学符号既简单,又方便。使用它们,这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我国最早的数码字是什么样的?
据发现,我国最早的数码字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在甲骨文上的数字。在殷朝都城(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一带)的废墟(xū)上,出土了约10万片刻着文字的甲骨,人们在其中共发现了13种数码,现在这些数字的书写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当时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十进位制”是怎样形成的?
国际上最常用的进位制就是十进位制,即较低位上的十个单位组成较高位上的一个单位。那么,“十进位制”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美国数学家易勒斯的调查,在最早的原始各民族307种的记数方法中,就有146种是十进位的,106种是五进位、十进位混用的。这就说明十进位制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周代的《易经》中表示数量时,就有“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的记载,说明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就有十进位制了。
1500多年前,印度人也知道了十进位命数法。公元595年,在一块版面上记载着346个日期,这些日期都是用十进位位值符号写出的。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又把十进位制传到了欧洲(zhōu)。
人类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采用十进位制呢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这是由于人的手有10个手指,可以自由伸屈,是一个很好的天然记数工具。因此,大家都不谋而合地采用了十进位制,而且很快就传播开来。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质数吗?
1992年,在质数研究方面,国际上又有重大突破。
3月26日,英国科学家用超高速计算机,发现了到目前为止的最大质数,写成2756839-1。
这个质数拥(yōnɡ)有227832位,个位数字是7。它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谁发明了小数点
小数点是用来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现在的小数点是用一个实心的圆点来表示的,然而,以前表示小数点的方法却很多。16世纪,比利时有个叫西蒙斯芬的人,把965表示为9(0)6(1)5(2);17世纪初,英国人威廉·奥垂德用9<65表示965。这些记法都不方便。17世纪末,英国人约翰瓦里司创造了现在的小数点。
现在小数点的使用大体分两派。欧洲大陆(德、法等国)用逗号做小数点,而小圆点用来做乘号的符号,乘法避免用“×”,以防止与字母X相混淆。中、英、美等国用小圆点而不用逗号做小数点,逗号用来做分节号。
追根溯源
卢茜——最早的原始人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发现了一个古猿遗骸,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和最完整的古猿标本。这是一具生活在约340多万年前的年幼女性的遗骨。她形似类人猿,能直立行走。这个爱称为“卢茜”的遗骸外表与类人猿很相像,有着低额和突出的上下颚。卢茜的骨骼轻而易碎,低额的颅骨中一个很小的脑部,眼睛以上的骨头像类人猿眉骨一般突出。
旧石器时代的猎人们南非的克拉西斯河口是研究中石器时代或者旧石器时代猎人的重要遗址。有证据表明,在大约公元前12.5万~公元前7万年间,有人生活在河口附近的岩洞里。他们靠集蛤贝等海洋食物为生,也猎取水中的海獭。就我们所知,这是人类第一次从海里获取食物。
他们使用的标枪和小刀是用锐利的尖石片固定在本杆上制作而成,有证据表明,他们可能已经会用黄赭石来涂抹身体,并开始埋葬死者。这可能是人们第一次考虑生存之外的事情。
4500年前的图书馆1974年,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叙利亚古城埃布拉的过程中,发现了1.9万块刻有文字的泥版,每一块都写满了一种没人能看懂的楔形文字。它与考古学家们已经能读懂的苏美尔使用的手写文字很相似,但有着许多不同的符号。这些泥版记录了这个城市140多年的历史。显示了当时人们用食物向城市统治者缴纳的税额细目,内容非常丰富,好象一个图书馆。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位抄写员用来在泥版上书写的文具:有用于做记号的骨质尖笔和用于改错的石质擦除器等。经考证,这些泥版距今约有4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800年,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