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文写作实务
48561300000027

第27章 商务文书(9)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005年计划总投资200万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区域内的道路、护坡、水渠、截流蓄水,进行水土保护的营造,通过流域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使生态观光园项目达到高效、示范、带动、辐射的效果,项目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工程措施

1.修建拦水坝一处

2.修筑1000米生产便道1条,硬化砼路面

3.修砌排水沟1000米

4.灌溉渠1000米

5.砌石护坡500米,开挖运送土石方20000立方米

6.平整部分土地用于育苗造林

7.地下管网的铺设

(二)林业措施

在裸露的山体上栽树造林70亩,栽植雪松、黑松、果树、茶树等苗木20万株,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集

(一)投资概算

依据有关部门核定的水利工程造价及所用物资当前的市场价格,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发内容,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额19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60万元。

1.水利工程措施投资

(1)新建拦水坝一处投资45万元

(2)新建生产道路一条,铺设砼路面5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3)修砌排水沟1000米,投资5万元

(4)灌溉渠1000米,投资10万元

(5)砌石护坡及运送土石方,投资40万元

(6)平整育苗护坡梯田50亩,投资15万元

(7)地下管网铺设,投资5万元

(8)修拦水坝一处,投资10万元

2.林业项目投资苗木投资60万元

(二)资金筹集

整个项目共需投资250万元,申请青岛市立项扶持100万元,自筹150万元。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初步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以下成效:

1.生态效益显着。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同时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2.社会效益显着。一是项目的水利建设和道路建设,可大大缓解项目区内水资源供求矛盾,调节水源的分布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二是能发挥项目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的小流域治理;三是通过流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

3.经济效益可观。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山上山下的灌溉现状,还可推动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极大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使项目区内出现“山青、水秀、粮丰、林茂、民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苗圃

二〇〇五年一月四日

例文评析:这是一篇招商合作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市场分析准确、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设计合理,并提供了投资概算、资金筹集方案及效益分析等实际运作方案。

例文2

龙头山庄旅游招商的可行性报告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

为了提高现代人们不断追求的高质量生活品位和精神文化需求,经过深思熟虑,拟建龙头山庄旅游股份公司。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己多方共赢的大好事。经组织专业人员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切实必要和可行,为此特提出可行性报告如下:

拟建的龙头公司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龙头寨自然风景区内。此地青山绿水,风景秀美,湖水荡漾,且地质结构独特,溶洞居多,奇形怪异,相互贯通,冬暖夏凉,春来山花烂漫,秋日天高气爽。开发本项目在溶洞中再配以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等设施,必使旅客置身其中,飘然欲仙,美不胜收。此处在小三峡之中,丹江口水库中段,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旅游开发区,县政府为了支持此地的旅游开发,特于2006年下发了[2006]淅旅字023号文,表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个人开发旅游事业,并规定了相关优惠措施。

此地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通便捷,且辐射相邻的湖北、陕西等省,周边有湖北的丹江市、襄樊市;河南的邓州市、南阳市;陕西的商洛市五市七县。从京津、西合、郑南、日南、襄丹出发高速公路分别4小时的汽车行程,交通的便捷也为开发龙头寨旅游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目前,该开发区已经有坐禅谷旅游公司、香严寺旅游公司和下寺风景区三家。虽然有三家,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旅客需求,加上他们均是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经营模式,没有独特、新颖的项目。尽管如此,其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仅以“五一”黄金周为例,日游客量竟达2.5万~3万人。因此,开发龙头山庄其前景十分看好。开发本项目,我们运用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将某些现代高科技手段有效运用到旅游事业中,突破传统的旅游观念,我们坚信本项目的建成运作必将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的新亮点!

二、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龙头山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肖双明

项目地址: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

三、项目投资

全部投资约人民币393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00万元,个人借款40万元(个人借款利息同银行贷款),真诚欢迎各界人士独资、合资、入股均可。

四、投资概算和用途

1.从小三峡向龙头山顶建一条1.5米宽,1.5千米长的青石阶路,路两边分别用木桩和铁链锁起来,约需45万元。

2.在龙头山顶建一座约60平方米的明清庙宇,上层可观望,取名叫龙王庙,内设龙王、财神、菩萨三座神像,以满足当代人的兴趣和祈求平安、发财的心理。连同彩绘工、料合计约65万元。

3.在龙头山顶修缮城墙,在现有清代残留城墙的基础上加宽、加高,此围墙1500米长,宽为2.5米,再建东西城门两个,旗杆120个,看台4个,土炮20台,约需75万元。

4.凉洞一次性买断需8万元(已谈妥),在此修建一座八仙过海像,加光、电、冷烟配置,共计约28万元。

5.金鱼洞开发:一次性买断15万元(已谈妥),上下台阶,内外配置水、电、声、光约25万元,合计约40万元。

6.在龙头山下修建一座停车场,容量为80辆车左右,约15万元。周边建10间当地风土人情的石头房,约12万元。两座环保卫生间,需约12万元。此项合计39万元。

7.建三座收票的小房子以及龙头山顶、凉洞、金鱼洞、停车场等绿化约18万元,卫生箱20个约5万元,环保设施约5万元,合计约28万元。

8.在龙头山的东边建成一座六角亭;西边建一座四角亭;山下修一座小龙门排房,合计约44万元。

9.表演队招20~40岁的,男女不限,健康均可;1.2米的小个子表演队员10名;吹、拉、弹、唱房子5间,培训及所有费用约11万元。

10.在景区内全部安装太阳能节能灯,约需18万元。

11.农家乐体现一村一品,从现在开始先由张沟、石桥组种植果木、梨、樱桃、葡萄、香元、木瓜、柿子等,全村上年龄妇女在家织布,布上绣有南阳当地独特的名山、名人、名地,也是宣传淅川很好的一张名片,使旅客不白来一趟。

以上总投资约393万元。

五、本项目效益分析

1.龙王庙:以现阶段中等偏下的游客人数估算,每年5万人观光,门票每张20元,年收入100万元。

2.金鱼洞:每年按5万人计算,门票每张25元,年收入125万元。

3.凉洞:每年按2万人计算,门票每张15元,年收入30万元。

4.其他辅助小项目:如休闲垂钓、绿波划船、水上游艇等,这些附加小项目的收入尚未算在内。

经以上分析,年毛收入在255万元以上。

六、支出情况分析

1.员工工资:①保安5名,每人每年6000元,合计3万元;②保洁员6名,每人每年4800元,合计2.9万元;③维修电工一名。每年6000元;④业务经理2名,每人每年1.8万元;⑤表演队:9.2万元。共计约18.7万元。

2.非工资性支出:①水电费每年3.6万元;②税金:1.5万元每年;③保险费:20万元每年;④折旧费8万元每年;⑤员工培训费2万元每年;⑥管理维修费:5万元每年。此项合计:72.3万元。

七、利润回收

本项目计划建造两年,两年后投入经营,由上述各项分析结论可得知,年收入为255万元,减去年总支出72.3万元,全年纯利润182.7万元。此利润为最保守计算。

综上所述,投资龙头山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项目的开发,顺应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事业发展的要求。

欢迎各界领导实地考察!

肖双明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五日

招商电话:13080935726

例文评析:这是一篇建设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从市场调查与分析、项目内容、项目投资、投资概算与用途、项目效益分析、支出情况分析、利润回收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

例文3

杜山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鄂城区杜山镇基本情况

鄂城区杜山镇位于鄂州西南城郊,长江中游南岸,东临三国吴都樊口,西接鄂南明珠梁子湖,南通荆楚名城黄石,北达华中重镇武汉。全镇国土面积68平方千米,农用地面积2681.5公顷,下辖9村1场1所,106个村民小组,31528人。近年来,杜山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武汉城市圈”和县(镇)域经济“一主三化”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省、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工业强镇、兴农稳镇、旅游活镇、科教兴镇、生态立镇”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多元开发、融入城区”的思路,全面实施“三区一体化”

(建设杜山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与鄂州城西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镇村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财政收入1300万元,增长31.6%,占年度预算的119%。其中国税同比增长53.98%;地税同比增长30.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7.83万元,同比增长2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4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20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杜山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重点镇、全省水产50强、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示范乡镇、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乡镇、省级教育先进乡镇、省党员电化教育优秀基层组织、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先进集体、全省渡口改造达标“十佳”乡镇、全省电力设施保护“十佳乡镇”。

二、示范镇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先行区的目标,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的原则,促进城乡统筹和城镇集约、有序发展,把杜山建设成为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

2.发展目标。一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镇实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布局规范、街区美化达标、生活环境清新、文化广场亮丽、配套设施齐全、城镇管理有序,向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城西新区目标迈进。到2010年,集镇镇区面积达到2平方千米以上,镇区人口在1万人以上,全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平方米左右,人均住宅水平38平方米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形成汉鄂、武黄高速公路间“一街带五村”(路口街、三山、柯营、东港、路口、先台5个3000人以上中心村)组团式发展的新兴小城镇;二是镇村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到2010年,全镇GDP达10亿元,年均增长34%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510万元,年均增长41%。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达到12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左右;社会治安保持“治安模范镇”水平;计划生育创建为生育文明“三好”乡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以上,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建设标准。以“四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创建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凸显产业特色,增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大力开展以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杜山集镇建有两条配套较好的街道,并实现主、慢车道和人行道硬化,路灯、给排水、绿化设施及垃圾收集点、果皮箱齐全;镇村路网覆盖率和硬化率达90%以上,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道路网络合理,功能明确,标志明显;自来水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有一个集贸市场;镇区停止零星宅基地审批以及住房建设,建有一个不少于100户的文明住宅小区;编制完成绿化体系规划,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有一个公共绿化休闲场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建有一个经济适用的文体休闲健身活动场所;有一个卫生填埋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必要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有一个相应规模的停车场;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电信、供电等主要基础设施基本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