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文写作实务
48561300000045

第45章 教育文书(1)

领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项目报告的概念、类型和必备知识;通过写作实训,重点掌握上述3种教育文书的内容与结构要素,提高写作应用能力。

(注:本章受篇幅所限,“例文预览”只分别选取文科类毕业论文、文科类毕业设计、文科类毕业项目报告各一篇)

第一节毕业论文

一、例文预览

对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S管理的探讨

公共管理系文秘专业王丹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改革日益深入,市场经济日臻完善,要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只有切实把管理工作搞活、搞好,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全面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而6S管理能为企业很好地实现这个目的。力图通过对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S管理的具体分析,结合该企业所处行业情况及自身发展能力的具体情况,就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体系等方面作出初步探讨,为其他企业的现场管理或从事6S研究的同仁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6S管理的系统研究,目的就是把有限的条件使企业做得规范,推进6S的精益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设文明、整洁、高效、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体现大集团的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人的品质,追求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来消除浪费,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基于以上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首先,介绍沈飞集团及其发展历程,并通过以前的管理环境与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就沈飞的6S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再次,通过对沈飞集团6S管理的探究,得出进一步的启迪与探索,并把6S管理用于实践,融入员工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规范现场管理6S管理

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背景介绍

(一)沈飞集团简介

沈飞集团的标志,似飞机昂首起飞,象征着沈飞集团公司强劲的发展气势。又似凝神的眼睛,寓意沈飞放眼世界,憧憬美好未来。SAC即沈飞集团公司英文名称缩写。底线似无垠的大地,寓意沈飞在激烈的竞争中,脚踏实地,搏击奋进,永无止境。蓝色,寓意蓝天,象征着沈飞人“航空报国”

的博大胸怀;红色,寓意朝霞,象征着沈飞充满勃勃生机。红蓝相映,似蓝天彩虹,喻示沈飞两个文明建设绚丽多姿,前程似锦。

自1951年创建以来,伴随共和国的发展,沈飞集团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军机研制管理方法,网络计划、矩阵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和系统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在新品研制开发中得到应用,尤其体现在民用产品开发制造中。沈飞以卓越的制造开发能力在国内外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上赢得主动,先后研制开发出六大系列300多种民用产品,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业、通信、烟草及工业生产等领域。民用飞机项目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8个国家13家世界着名飞机公司开展了转包生产业务。客车、轻型越野车、通路地板等机电产品实现了向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国家的出口。作为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沈飞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形象与品牌意识,建立了适应新经济形式的全方位的技术创新体系。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主导产业的知识经济时代,沈飞公司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开发与创新领域。同时,沈飞公司已将体制改革推向更深层次,逐步建立了一个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统一、协调、有效、顺畅的技术中心实体。沈飞集团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和它的管理体系和至高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它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工作理念,承载着“航空报国的实践者、客户需求的创造者、员工价值的实现者”的非凡使命,诚信立业、精益成业、创新兴业,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领军企业。

(二)沈飞集团的发展历史

沈飞集团公司于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被命名为“国营112厂”。1957年6月15日,启用厂名──国营松陵机械厂。1979年6月5日,改称国营松陵机械公司。1986年1月1日更名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994年6月29日,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基础上,裂变组建了沈飞工业集团,公司更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沈飞集团公司实施“军转民”战略,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内外结合”的成功之路。公司充分发挥航空技术优势,大力开发民用产品,目前已形成了汽车系列、轻金属结构系列、仓储物流设备系列、大中型机械设备系列、机电产品系列、民机零部件系列六大系列300多种产品。自1985年以来,先后与8国13家着名飞机公司开展了民用飞机零部件转包生产业务,民用飞机零部件产品外贸出口合同累计达3亿多美元。公司于2000年成功交付了首架波音737-700尾段。标志着沈飞民机零部件生产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低层次重复到高水平发展的大跨越。近年来,沈飞集团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迈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形成了军品、民机、民品、第三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公司先后荣获了“国家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1世纪的沈飞集团公司将实现航空精化重组、民品规模发展、三产放活壮大的目标,大力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把企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三)沈飞集团的管理比较分析

如今,在沈飞集团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一个系统的管理体制正指导着沈飞集团在一步步地迈向优秀的现场作业,那就是6S管理。6S管理帮助沈飞从一个小小的国有企业走向了现如今中国航空的领军企业。可以说,是6S改变了沈飞集团的灵魂;是6S改变了沈飞集团的发展;更是6S改变了沈飞集团的明天!

(1)6S管理实施前的现场状况。沈飞集团实施6S管理前,生产现场环境非常恶劣,员工们随心所欲地摆放工具及私人物品。这种工作环境表明,工人在工作中随意散漫、品质意识差、责任心欠缺。

(2)6S管理实施后的现场状况

干净整齐的生产车间。沈飞集团实施6S管理后,运用定位、定标、定量等手段,把生产现场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根据物品的形状和特点,对物品进行标识和定位。

5个月之后,杂乱无章的现场变得规范、整洁、有序。整个现场井井有条,工人能够迅速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任何工具。

分类、标识清楚的零件抽屉和物料柜。6S管理实施之后,企业车间中的小零件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抽屉里,并且被清楚地标识出来;对物料柜的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各种物料均按照规定的位置和顺序摆放,并且将责任人清楚地标识出来。这样,不仅保持了工作现场的整洁有序,时间长了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实施目视管理的现场。沈飞集团在6S实施之前的办公区域,物品的摆放缺少标识和相关的责任人。实施目视管理后,对办公室内的每个水杯都进行了标识,现场的设备用黄色的油漆标明了介质的流动方向,甚至对每一根电线都确定了放置方法并加以标识。

6S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各大着名企业寻求卓越创新以提高质量品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是6S激活了沈飞集团的管理领域,成为沈飞集团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对沈飞集团6S管理的具体分析

(一)理论综述

1.6S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6S起源于日本的5S,它是由日文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罗马拼音发音的第一字母“S”,统称——5S。起先,日本制造的工业品曾因品质低劣,在欧美只能摆在地摊上卖,但是自从他们发明了“5S管理法”后,养成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有规定按规定做”的工作作风。可就是这种作风,彻底改变了日本人的命运,为生产一流品质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管理方法营造出“对错一目了然”的管理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人员素质。在这之后,中国企业根据实际的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因为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对现场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6S管理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所采用,6S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公司通过“6S”活动,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公司物质、资源的有效管理,突出对物流的管理及工作现场的管理,保持企业环境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有条不紊、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并将资源浪费降低到最低点。

因此,一个企业若要实现“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企业”的目标,就要从根本上规范现场、提升人的品质。而推行6S则是改变现场、提升人的品质的最有效手段,否则,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或设备,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6S管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将是其他管理活动展开的基石,是TPM(全面生产管理)的前提,是TQP(全面品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ISO2000有效推行的保证,是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的必要手段。

2.6S管理的内容

所谓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1)整理(seiri):是指及时将无用的商品清出现场。就是彻底将要与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并将不要的东西加以处理,它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需对“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观念予以突破,必须挑战“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丢了好浪费”、“可能以后还有机会用到”等传统观念。经常对“所有的东西都是要用的”观念加以检讨。整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贵在日日做、时时做,工作场所和环境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整理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腾出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2)整顿(seiton):将有用的商品分类定置摆放。使所需物品始终处于能够高效地可取可放的状态,使用方便,节约找各类物品的时间。对必要的物品根据用处、用法和使用频率进行定置管理,明确数量,加以标识,按照取放方便的原则摆放整齐,做到井然有序。固定物品要定置放置,标识清楚、准确、有效。整顿的关键是:定位、定品、定量。抓住了这三要点,就可以制作看板,做到目视管理,从而提炼出适合本企业东西放置的方法,进而使该方法标准化。

(3)清扫(seisou):指自觉地把生产、工作的责任区域、设备等清扫干净。就是彻底地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使之恢复正常。它的前提是已经进行了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对清扫人员、清扫方法、清扫器具等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效果。清扫活动应遵循的原则:①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②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设备的点检和保养结合起来;③清扫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当清扫过程中发现有油水泄漏等异常状况发生时,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而不能听之任之。

清扫的目的就在于:使不足、缺点明显化,是品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