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环。妇女在采用宫腔内节育器的半年内可因上环不适应,导致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也可见月经过多。
(3)全身性疾病,如重度贫血、血液病等,临床上也常伴见月经过多。
(4)同时注意排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若患者经期延长超过2周以上,或周期延后月余,经量突然增多,应注意鉴别。
43.祖国医学对月经过多如何分型辨治?
月经过多所引起的原因基本与月经先期相同,主要是气虚统摄无权,或血热流行散溢,冲任不固,血随经泄所致。此外,尚有瘀血内阻,以致经量过多者。
(1)气虚型: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气虚血不固摄而致。其症状为月经量多,色淡质稀,面色白,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肢软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虚弱。治宜益气摄血升阳固冲。方选举元煎(《景岳全书》),人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升麻10克,炙甘草10克。正值经期量多,加阿胶10克(烊化)、焦艾叶10克,乌贼骨30克,炮姜炭15克,以固涩止血;心悸怔忡加龙眼肉30克,柏子仁10克;头昏时加牡蛎30克,女贞子10克,平时用补中益气丸配服复方阿胶丸口服液,正常量服。
(2)血热型:禀赋热盛或过食辛辣食物,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致月经过多。症见经行量多,色深红或紫而黏稠,心烦口干,溲黄便难,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选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味。生地黄15克,熟地黄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白芍30克,山药30克,续断20克,生甘草6克,地榆15克,槐花15克。若热甚加黄连、牡丹皮、知母各10克;口干甚加白茅根30克,麦冬10克;血块多时加泽兰15克,丹参30克。
(3)血瘀型:经产(堕胎、小产、人工流产)之后,瘀血停留,积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月经因而量多。证见经行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有瘀点,或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方选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蒲黄30克,五灵脂10克,血余炭30克,茜草10克,益母草30克。若见舌红无苔,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等阴虚症状者,酌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44.自我调治月经过多都有哪些简易方法?
月经过多一般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调治。但一些临床伴发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亦可在家庭治疗,或是选择成药或验方,或食疗调治。
(1)中成药
①人参归脾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3次。或乌鸡白凤丸,每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不摄者。
②固经丸,每服6克,每日3次。或知柏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麦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③定坤丹,每服1丸,每日1或2次。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④云南白药,每服0.3克,每日3次。适用于出血不止者。
(2)简便验方
①棉花根、黄芪、仙鹤草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摄者。
②卷柏30克,鲜知母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热者。
③栀子、黄芩、香附、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肝郁化热者。
④茜草、大小蓟各30克,生大黄5克。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血热或血瘀者。
⑤三七粉3克冲服,每日3次。或益母草30克,茜草15克,水煎服。适用于血瘀者。
(3)饮食疗法
①干芹菜、金针菜、鲜小蓟各30克,水煎代茶饮。或鲜生地黄30克,生百合50克,粳米60克,煮粥食用。或藕250克,猪瘦肉100克,水煮后食用。适用于血热者。
②乌骨鸡500克,黄芪50克,艾叶30克,煮熟后食肉喝汤。或黑豆、红糖各30克,人参10克,煎汤服用。适用于气虚者。
③益母草100克,鸡蛋6枚,煮透后食用。适用于血瘀者。
45.何谓月经过少?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或肝肾不足、血海亏虚,或因精血衰少,血海不盈。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经脉壅阻,血不畅行。
(1)血虚:素体血虚,或久病、大病之后,耗损阴血,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致经期过短,经量过少。
(2)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禀赋素弱,或肾气亏虚,或肾精暗耗,以致冲任失养,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
(3)血瘀:调摄不利,寒凝血脉,血行不利而凝滞;或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瘀血凝聚冲任胞宫,阻滞经血正常运行而致经行过少。
(4)痰湿: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经脉,血不畅行,致经量减少。
46.如何运用成药便方调治月经过少?
(1)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者。
②人参健脾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③阿胶膏,每服20克,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者。
④调经化瘀丸,每服20粒,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者。
⑤右归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⑥八珍益母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不足而夹瘀者。
⑦调经化瘀丸,每服3克,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阻滞者。
(2)简便验方
①益母草20克,当归、白芍各15克,川芎10克,熟地黄24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而有瘀者。
②桃仁12克,丹参30克,水煎服。或当归、山楂各30克,川芎10克,水煎服。适用于瘀血内阻者。
③香附12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④熟地黄、枸杞子各24克,党参、当归、香附各12克,水煎服。各型均可使用。
(3)饮食疗法
①当归30克,生姜10克,羊肉200克。加水适量,煮熟后食肉喝汤。适用于血虚者。
②白鸽1只,血竭30克,黄酒1500毫升。煎取30分钟后滤取清液,每服30毫升,日服2或3次。适用于血瘀内阻者。
③鸡血藤30克,水煎取汁200毫克,加入红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1次。适用于血瘀型患者。
④鸡血藤、当归各30克,生鸡1只,煮熟后食用。适用于血虚血瘀者。
⑤胎盘粉3克,黄酒30毫升冲服,每日1或2次。适用于肾虚患者。
47.何为月经延期?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甚则淋漓不断达半月始净,经量不多,或稍多于正常量者,称为“月经延期”,又称“经期过长”,亦称“月水不断”、“月水不绝”。本病应与月经过多、崩漏相鉴别,但是本病迁延日久,也可形成崩漏。西医“有排卵型功血”中的“黄体萎缩不全”及“子宫内膜炎”,其临床表现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月经延期主要是由于脾肾亏虚,冲任不固,或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所致。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等。
(1)气虚失摄:素体脾虚气弱,或劳倦伤气,脾气益亏,失于统摄,以致冲任不能约制经血,以致经血来后持续不止,淋漓不净。
(2)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房室不节,或孕产过多,或久病大病之后耗伤阴精,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以致经行淋漓不止。
(3)湿热蕴结:素体湿热内盛,或经期性交,起居失节,或经行产时,或流产手术之际,胞脉空虚,摄生不慎,以致湿热之邪侵犯胞宫血海,扰动血海,血海不宁,以致经血过期不净。
(4)血瘀阻脉:旧有瘀血内停,或经产之期,血室正开,余血未尽,又感寒邪,血为寒凝,形成瘀血,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得归经而致月经过期不绝。
48.如何运用成药便方调治月经延期?
本病患者经过有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因素外,可进行自我调治。下列方药可供参考。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②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③定坤丹:每服1丸,每日1或2次。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④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虚失摄者。
⑤益母草膏:每服20克,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阻脉者。
⑥云南白药:每服0.5克,每日3次。适用于各型之出血量多而经久不止者。
(2)简便验方
①女贞子、墨旱莲、生地黄各15克,茜草10克。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②黄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30克,侧柏叶15克。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③三七粉3克,每日3次,水冲服。适用于血瘀者。
④生黄芪30克,人参10克,炒升麻、炒荆芥各10克,枳壳10克。适用于脾虚失摄者。
⑤鹿角霜、川续断各15克,乌贼骨30克。适用于肾气不固者。
(3)饮食疗法
①黄芪、人参各30克,乌鸡1只,切块。煮熟后食肉喝汤。适用于脾虚者。
②当归、川芎各15克,红花10克,黄酒500毫升。煮数沸后过滤去渣,每服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血瘀者。
③山药、黑木耳炒肉片,以真藕粉着泥食之。适用于肾气不固者。
④知母、女贞子、墨旱莲各10克,代茶饮。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⑤鲜生地黄60克,赤小豆30克,粳米2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阴虚内热或湿热下注者。
49.经色浅淡时如何进行自我调治?
月经来潮,经血颜色较正常浅淡者,称为“经色浅淡”,多由气血亏虚,或脾肾阳气不足所致,但也有少数因痰湿而致者。以下处方可供选用。
(1)中成药
①四君子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者。
②八珍益母丸,每服9克,每日3次。或复方阿胶浆口服液,每服1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③桂附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④人参鹿茸丸,每服9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肾不足者。
(2)简便验方
①黄芪30克,白术15克,荆芥穗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者。
②熟地黄30克,鸡血藤15克,丹参1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者。
③人参10克,当归、龙眼肉各15克,香附6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④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补骨脂、续断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⑤苍术、白术、薏苡仁各15克,陈皮10克,川芎、当归各9克。水煎服。适用于痰湿下注者。
(3)饮食疗法
①鸡血藤、黄芪各30克,生鸡500克。煮熟后食肉喝汤。或黄芪、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100克,煮汤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②黑豆60克,大枣30克,煮熟食用。适用于血虚肾亏者。
③小茴香10克,党参20克,仙灵脾15克,黄酒1000毫升。煎煮数沸后过滤去渣,每服30~50毫升,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④鲜橘皮30克。代茶饮。或薏苡仁、山药、芡实各30克,粳米100克,熬粥食用。适用于痰湿下注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关元、血海、足三里、脾俞、肾俞、命门、阳陵泉、神门。每次取3或4穴针刺或用艾灸。
②耳穴:子宫、小腹、脾、肾、肝、皮质下、内分泌。每次取2或3穴针刺,或用埋针法。
50.经色紫黯时如何进行自我调治?
月经来潮,经血颜色紫晦不鲜者,称之谓“经色紫黯”。多由气滞血瘀、寒凝或热结等因素而致,以下处方可供选用。
(1)中成药
①固经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瘀热内结者。
②妇科通经丸,每服3克,每日2次。适用于瘀热型或气滞血瘀型患者。
③调经活血片,每服5片,每日3次。或红药片,每服2片,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④十二温经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⑤艾附暖宫丸,每服9克,每日2次。或桂附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有寒者。
(2)简便验方
①香附15克,川芎12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②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赤芍、川芎、黄芩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瘀热内结者。
③秦艽、玄参各12克,牡丹皮、生地黄、地骨皮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瘀热内结、阴虚津亏者。
④艾叶、益母草各12克,干姜10克,水煎服。适用于寒凝血瘀者。
⑤鸡血藤、当归各15克,桂枝、小茴香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有寒者。
(3)饮食疗法
①艾叶、川芎、益母草、生姜各30克,鸡蛋10枚。共置锅内加水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煮数沸即成。每吃2枚,每日2或3次。
②小茴香、生姜、桂皮各15克,羊肉200克,做汤食用。适用于寒凝血瘀者。
③香附30克,黄酒500ml。煮数沸后过滤去渣,每服30ml,日服2或3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④当归30克,红糖60克,鸡蛋2枚,做汤食用。适用于血虚有寒者。
⑤芹菜、金针菜各30克,做汤食用。适用于瘀热内结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中极、关元、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期门、膈俞、命门、天枢、太冲、气海、地机。每次取3或4穴针刺,或合用艾灸。
②取穴:子宫、内分泌、肝、肾、皮质下、腹。每次取2或3穴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