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战后国际关系透视
48568600000045

第45章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1)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和首要原则,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继续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立足点和首要原则。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我国在判断国际问题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时候,不受任何大国或国际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根据我国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要求,独立自主地做出决断。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有两个基本特点,即自主性与和平性。

邓小平还把独立自主与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面对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邓小平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他认为,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他说:“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这说明,在今日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系。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与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好方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与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上的谈判中首次提出来的。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受到亚非各国的广泛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后,随着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更多国家的理解、赞同和支持。它不仅是我们国家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成为其他许多国家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其他国家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在于它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原则就是要求各国在出现诸如领土、边界纠纷、民族、宗教分歧,以及其他各种矛盾时,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能诉诸武力;《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就是要求各国相互尊重,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各国不论大小,在国际法上一律是平等的;《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就是反对战争,反对侵犯他国和干涉他国内政,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基础上,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其次,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而且还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处理社会制度相同或相近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好准则。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今天,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为重要。

第三,长期的国际关系实践表明,任何时候,当国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的矛盾和冲突时,矛盾和冲突就容易解决,两国就容易建立起信任与友好的关系。例如,中俄两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好地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相反,当国家一遇矛盾与冲突,就想用战争的手段或战争威胁的手段来解决,那么矛盾和冲突不但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而且会给当事国带来更多、更深的矛盾与仇恨。例如,南亚的印巴矛盾和冲突等。

第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以及地区之间的矛盾,使其建立信任友好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保持和维护地区乃至国际和平,有利于推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文明与繁荣。

第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于,至今世界上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常常违背《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挑起战争和冲突,搞霸权主义,随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略和欺负弱小国家,使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国际社会不能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在今天,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对我国而且对国际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邻国及有关国家关系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我国保持了与朝鲜、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关系,恢复了与俄罗斯、越南、蒙古、老挝、缅甸的传统外交关系,发展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交关系,与俄罗斯、越南较好的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与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领土、边界之争,我国也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不应因此而影响正常的国家关系。我们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中国历来重视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不会忘记是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我们重返联合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的历史遭遇,今天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使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相同任务。因此,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中国就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中国早已与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经贸合作关系。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中国将一如既往,把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关系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探索优势互补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的新途径。

我们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发达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不仅有利于国际和平,而且有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还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上升。今天,外贸总额已达3.5万亿美元。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得益于我们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分歧,求大同存小异,着眼于经贸合作的大局。因此,今后我们要继续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特别要加强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以及中国与欧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