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情况下,行业的衰退期往往比行业生命周期的其他3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大量的行业都是衰而不亡,甚至会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例如,钢铁业、纺织业在衰退,但是人们却看不到它们的消亡。烟草业更是如此,难有终期。因此,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有的行业的产品是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有漫长的生命周期,有的行业则由于高科技含量,需要高额成本、专利权和高深的知识来阻碍其他厂商的进入和竞争,但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仍然适用于大部分行业。
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显示其不同风险水平与盈利水平,有利于把握产品及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帮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
(1)生物工程、太阳能、电子商务等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幼稚期。如果计划投资于这些行业,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可供选择,且投资该行业的风险较大,但也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投资者可以通过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来决定是否投资于该行业。
(2)个人计算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医疗服务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大规模计算机和快餐服务业处于成长阶段的后期。由此可判断个人计算机行业将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较大;而医疗服务等的增长速度要低于个人计算机行业,竞争风险则相对较小。
(3)石油冶炼、超级市场和电力等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这些行业将继续增长,但速度要比前面各个阶段的行业慢。成熟期的行业通常盈利较好且稳定,投资风险较小。
(4)纺织、自行车、酿酒、钟表、造船业等行业已进入衰退期。对其投资应当谨慎,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当然不排除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变化,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10.3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中可以看出,行业兴衰的实质是行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就是行业经历“幼稚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过程;是资本在某一行业领域“形成-集中-大规模聚集-分散”的过程;是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转移-落后”的过程。判断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从行业规模、产出增长率、利润率水平、技术进步与技术成熟程度、开工率、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及资本进入或退出的程度等方面进行。一个行业的实际生命周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包括: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
10.3.1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动新兴行业的生产与发展,并对原有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科技贡献率只占10%,在工业经济后期占40%,到了当今信息时代要占80%以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必然导致新型行业的兴起及落后产业的消亡。
1.当前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
当前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21世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世纪90年代末,以微电子、网络技术、计算机和通信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最终取代了汽车、化工、钢铁等行业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是迄今为止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关键技术最广的行业之一。
(2)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引起相关行业的技术革命,并加速改造着传统产业。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信息技术早已通过CAD、CAM、CIMS、计算机模拟等系统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缩短了研发周期。
(3)研发活动的投入强度成为划分高新技术群类和衡量竞争力的标尺。从技术进步的方式上看,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强度比以设备更新投资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改造投资强度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和一个产业技术进步的实力与潜力。目前,多数国家和组织以R&D投入占产业或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来划分或定义技术产业群。
(4)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周期明显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个人计算机从1981年起,到1995年蓬勃发展,用了15年的时间。信息产业有两个定律:①“摩尔定律”,即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越来越便宜;②“吉尔德定律”,是指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
2.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
当前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仅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而且理论科学向实用技术的转化过程也被大大缩短,速度大大加快。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催生了一个新行业的出现,同时迫使一个旧的行业加速进入衰退期。例如,电灯的出现极大地削减了对煤气灯的需求,蒸汽动力行业被电力行业逐渐取代,喷气式飞机代替了螺旋桨飞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则取代了一般的电子计算机等。这些新产品在定型和大批量生产后,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能够被消费者所使用。上述这些特点使得新兴行业能够很快超过并代替旧行业,或严重地威胁原有行业的生存。未来优势行业将伴随着技术创新的到来,处于技术尖端的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将催生新的优势行业。
同时,大部分行业都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新旧行业的并存是未来全球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多数行业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生变化,以新的增长方式为自己找到生存的空间。例如,传统农业已经遍布全世界,未来农业还会靠技术创新来获得深度增长。传统工业在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深度增长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行业的国际间转移,在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获得广度增长的机会。
10.3.2产业政策
政府对于行业管理和调控主要是通过产业政策来实现的。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及各产业发展先后次序的政策。在不同时期,确立产业发展重点的具体情况、各产业的地位不一样,因此要确定在某个时期哪些产业为主导产业、哪些为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从而在政策上区别对待,以优化产业结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农业、教育等行业采取鼓励政策,通过税收、信贷、津贴等措施激励这些行业发展。而对某些长线行业采取抑制政策,如纺织行业等,政府通过税收、信贷、限价等措施来限制它的发展。
总体上来看,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行业及战略性行业,政府可能实施较多干预,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供水、邮电通信、广播电视、铁路、航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例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行业,由于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等特征,众多厂商投巨资竞相建设是不经济的,因此,政府往往通过授予某些厂商在指定地区独家经营某项公用事业特许权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被授权的厂商也就因此而成为这些行业的合法垄断者。但是,同时政府又限制其不能任意规定不合理的价格,其定价受到政府的调节和管制。
在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中,行业的管理和调控大多通过法律来体现,而在法制尚不健全完善的国家中,则更多地通过政策来实现。产业政策可以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产业结构政策是选择行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的政策措施,其目的是促进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协调,社会资源配置更合理。产业组织政策是调整市场结构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以反对垄断、促进竞争,规范大型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核心。产业布局政策则是促使不同地区包括城乡之间的行业分布合理化。产业技术政策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
实施政策的措施可以包括政府投资、制订差别税率、实施折旧和成本控制等。政府的决策和协调措施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非经济的,如法律、行政措施。政府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保护性关税和保护某一行业的附加法规等措施来实现。因为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该行业的成本,并刺激和扩大其投资规模。因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的股票价格将会上升;相反,股票价格则会下跌。
10.3.3产(行)业组织创新
当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企业群体(行业),已初步建成彼此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不断融入各种社会资源,最终能独立地生产出标志该产业存在的主要产品时,产业便形成了。推动产业形成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就是产业组织创新,包括持续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过程创新等。如果某个行业内的企业安于现状,没有创新意识,重复投资,必将造成行业的过度竞争格局,降低行业的平均利润,最终使行业日渐衰退。对于缺乏产业组织的行业,如建筑业、纺织业等,由于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其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较低,增长缺乏潜力。如果某个行业形成垄断的市场格局,将抑制行业的创新意识,延缓行业的技术进步,如一些公用事业行业。如果产业组织创新活跃,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如计算机行业、生物医药行业、通信行业,则该行业能够获得超额创新利润。此时市场竞争以技术竞争为主,行业增长的潜力较大。对于某些已经处于衰退期的行业,由于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或新用途的开发,往往使行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生机。
产品创新可以来自外部或内部。彩色电视机是由黑白电视业的领先者首创的。但电子计算机是由电子公司而不是由机械计算器或计算尺厂家推出的。产品创新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和扩大原有市场,从而促进行业增长和加强产品的歧异化,使买主的经验化为乌有,创造出新的市场,并形成新的行业壁垒。另外,与产品创新一样,营销创新可通过增加需求直接影响产业结构。新营销方法能影响规模经济性从而影响行业壁垒。营销创新还能改变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影响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不平衡,从而影响竞争的激烈性。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的创新可增加或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性,提高或降低规模经济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10.3.4社会习惯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改变,这又会引起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兴衰。在基本温饱解决后,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不受污染的天然食品和纺织品备受人们青睐;对健康投资从注重营养保健品转向健身器材;在物质生活丰富后,注重智力投资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旅游等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偏好便捷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如人们很少使用邮寄和发电报这种传统通信工具,而用互联网的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这对传统邮电业是一个冲击;高度的工业化和生活现代化又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存环境免受污染的重要。所有这些社会观念、社会习惯、社会趋势的变化都足以使一些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业衰退而又激发新型行业的发展。
所有影响行业兴衰的因素最终都集中表现于对某一行业产品的供应和需求关系上,投资者通过分析行业的供需关系可以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可以说需求变化是未来优势产业的发展导向,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兴衰。在收入相对较低的时候,由于恩格尔定律的作用,人们对生活用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提供消费品的公司和满足这些需求的销售渠道可在不断满足这些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逐渐下降,人们更多地需要服务消费和金融投资,金融、旅游、教育、医疗、保险、体育、文化等行业从中获得了快速增长的动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
10.3.5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有日益加深的趋势。它是全球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的全球性转移。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技术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化转移,制造业结构正在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行业加速转移,产业全球化导致的国际竞争和国际投资因素对行业结构具有重大的影响,且选择性发展将成为未来各国形成优势行业的重要途径,战略发展思路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如美国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印度的计算机软件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