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证券投资学
48571400000067

第67章 公司分析(4)

2)运用财务指标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静态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常常只表明公司在静止状态下,在特定时点上,偿还短期债务的可能性,它们不能反映全年平均状态,也难以准确显示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因此,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必须配合运用应收款项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等动态指标。

(2)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并非越强越好。例如,过高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可能意味着公司资金使用的低效率;过高的应收款项周转率可能妨碍公司正常销售量的扩大,影响公司的发展;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可能表明公司较低的营业净利。

(3)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难以用一个标准衡量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每一个财务指标在运用时,要与公司不同时期的指标值相比较,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才有实际的运用价值。

(4)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时,须配合其他分析方法才能减小偏差,增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分析公司各项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历年的变化,分析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用接受条件,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等。这类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3)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是指运用一系列财务指标,对公司一年以上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债务能力的分析。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8种。

(1)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是指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它是公司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性负债,还包括短期性负债。这是因为,流动负债作为一个整体,公司都是长期占用的,可以视为公司的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否则该指标就无法体现公司真实的负债情况。“资产总额”则是扣除累计折旧后净额。

负债比率反映了公司总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产所占的比率。对债权人来说,负债比率越低,表明股东权益的比率越大,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负债比率越高,则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弱。

(2)权益比率。权益比率又称净值比率,是指公司股东权益与资产的比率。

权益比率越高,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高;权益比率越低,表明公司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越低。

(3)产权比率。产权比率又称债务股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

产权比率反映了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表明了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低,表明股东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越大,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产权比率越高,表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

(4)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净值之比。有形资产净值是股东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即股东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的净值。

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实际上是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的延伸,是更为谨慎地反映公司清算时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式(1118)中之所以扣除无形资产净值,是因为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不一定能用来偿债。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该比率越低越好。

(5)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是指公司长期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反映了公司的总资产对长期负债的负担能力。长期负债比率越高,表明公司总资产对长期负债的负担越重,公司经营对外来长期资本的依赖性越强,公司长期债务的偿还压力越大,债权人的风险越高;反之,长期负债比率越低,表明公司长期债务的偿还压力越小,债权人的风险越低。

(6)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比率。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比率是指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了公司债务结构。

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比率越高,公司长期偿债的压力就越大;长期负债对总负债的比率越低,公司负债中可供长期使用的部分就越少,对短期债权人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7)流动资产对总负债的比率。

流动资产对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了公司在不变卖长期资产的前提下,以流动资产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反映公司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该指标对分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8)利息支付倍数。利息支付倍数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利用这一比率,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

式中的“税息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预测;“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是用于衡量公司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中获得的收益是所需支付利息的多少倍,只有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公司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判断公司该指标是否合理,需要将该公司的这一指标与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一般说来,企业的利息支付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

4)运用财务指标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各种指标中,反映资本、债务结构类指标分析,对公司债务的风险分析、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分析有重要意义。这类指标有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

(2)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并非越强越好。公司举借长期债务形成的资本成本一般较低,且利息费可在税前扣除,在公司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公司过高的长期偿债能力,意味着公司长期资产中股东占的比重过大,股东权益的报酬率可能相对降低。

(3)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难以用一个标准衡量其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应注意将有关财务指标与公司不同时期相比较,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

(4)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因此,分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必须与分析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相结合。此外,公司是否对外承诺担保责任、是否有长期租赁或其他负债,对判断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也至关重要。

2.公司资金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

公司资金营运能力分析,是指对公司运用现有经济资源能力的分析。公司营运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也是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反映。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时运用的主要财务指标有以下4种。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又称投资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如果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包含无形资产,则应作相应扣除,即以销售收入与平均有形资产总额相除。

式中的“平均资产总额”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的年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

总资产周转率说明企业投资的每一元钱在一年之内可产生多少销售额,从总体上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收入的效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投资发挥的效率越大,企业利润率也越高;反之,则说明资产利用程度低,投资效益差。但是总资产周转率在不同行业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总资产率越低。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销售收入总额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单位固定资产创造的销售收入越多。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

式中的“平均流动资产”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较慢的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与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4)营运资金周转率

营运资金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销售收入总额与营运资金平均额的比率。

营运资金周转率越高,表明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越好,单位营运资金创造销售收入的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周转率越低,表明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越低。

3.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公司投资和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润额。公司盈利分析是投资者最重视的分析内容之一。公司盈利能力主要表现在公司经营业绩、资产收益效率、投资效率等方面。

1)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分析

分析公司销售业绩时,运用的主要财务指标有以下3种。

(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关系。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百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及形成盈利。一般说来,毛利率越大,说明在销售收入中,销售成本所占的比重就越小,产品的获利能力就越高。如果企业的毛利率过低,公司就不能盈利或盈利太少。

(2)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净利或称净利润,在我国会计制度中是指税后利润。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式来看,净利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相应获得更多的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提高。通过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发展稳定,在竞争中的优势明显。

2)资产收益效益的财务分析

资产收益效益的财务分析是指对公司运用资产获取利润能力的分析,分析公司资产收益效益时,常用的财务指标有以下3种。

(1)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又称资产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效果,即企业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资产报酬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否则说明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该项指标,可以用该项指标与企业前期、与计划、与同行业平均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对比。

(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年末净资产的百分比,也称作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

式中,“年末净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合计”的期末数。一般来说,如果考察的企业不是股份制企业,该公式中的分母也可以使用“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收益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规定的指标要求,将无法进行证券市场的再融资,从而也就无法继续通过发行股票融资。

(3)营运资产收益率。营运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平均营运资产的比率。

营运利润是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所获取的利润,它一般由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营业利润构成。营运资产是总资产中扣除投资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后的余额。

营运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营运资产的创利能力越强;营运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营运资产的创利能力越低。由于营运资产收益率排除了非营业因素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因而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公司运用营运资产获取营运利润的能力。

3)投资效率的财务指标分析

这里的投资效率分析,是从公司所有者即股东的角度,分析其投资获利的能力。分析时常用的财务指标有以下7种。

(1)每股净收益。每股净收益是指税后净收益减去优先股股息后,与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式中,“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是指对某一会计期间不同时间发行的普通股,按照其流通在外的股数进行加权平均的股数。

每股净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相对的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施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2)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加权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每股净资产反映了普通股每股所代表的股东权益。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普通股每股所代表的权益额越大;该指标值越小,表明普通股每股所代表的股东权益额越小。

(3)市盈率。市盈率是指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亦称本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