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48572800000006

第6章 工作重压下的心理疾病(3)

具有逃避心理的人的具体表现是:

(1)借口多多。选择逃避的人通常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在面对上司或同事的指责时,他们往往会说出:“我也不想……。“事情本来不是这样的,都是……。”“×××让我这样做的,我没有选择的余地。”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些辞令听起来表达了说话者无可奈何的心情,其实是他们逃避责任的潜意识的表现。

(2)选择欺骗手段。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没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时,除了会说出上面的那些话之外,他们还会采取欺骗的手段。例如,因为自己在网上玩游戏而没有做完报表,当领导问他的时候,他却说是因为出去陪客户而没有完成。

(3)怨天尤人。有逃避心理的人在面临工作中的挫折或挑战时,总是喜欢从外部条件出发,让外因成为主导因素。抱怨没有好的环境发展自己,抱怨别人排挤自己等等。在这种抱怨中,人会变得胆怯畏惧,适应不了新的变化。而如果任凭这种心理发展下去,就容易由逃避心理产生焦虑、恐惧甚至轻生的心理。

1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

2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2)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又没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3)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在工作中,一个人若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而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就会产生自负心理,于是在工作中就容易彰显自负的个性,而忽视了他人或全体的力量。即使有人对他的缺点做出指正,他未必就能听得进去,这样我行我素,势必会在自己的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中甚至是在和领导的接触中处处暴露自视清高的迹象。这样一来,他就很难和周围的同事融洽相处,会在同事和领导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到了这个份儿上,他的工作不出错则好,如若出现问题,自然与他的自负性格脱不了干系,抹泪的结果估计都是轻的,他的“饭碗”说不定就会因此而失去。自负心理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80后”职员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单位属于学历高,又出类拔萃,老板又宠信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2)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3)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年人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4)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背景不很好的职员,生怕被家庭背景优越的职员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人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他们通常表现为:

(1)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忌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2)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惟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3)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1)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2)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4)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职场抑郁症,你有吗?

现代人的生活步伐加快,得失之间也变得鲜明无比起来,情绪的震荡常常会使一些上班族们晃得七昏八素,再加上人际之间竞争的复杂化,若稍有心理调适不当或外在支持无法配合,就很容易落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当中。

什么是“恶性循环”呢?所谓的“恶性循环”,是指一旦你因为某件事的不顺利而忧郁不振,导致心灰意冷,甚至进一步使工作效率下降。恶性循环后更多的挫败和失落事情便会接踵而来,如此内外交加,忧郁症就等着你了!

也难怪近年来上班族罹患忧郁症的比例愈来愈高,影响重大者,造成企业团队里整合不良,小则出现个人离职、失业和自杀个案频传,实在令人不得小看忧郁症的破坏力,这也是目前企业文化里强调情绪管理为重要课题的原因。

1易患抑郁症的职业

究竟什么样的职业类型较容易患忧郁症呢?这方面的研究调查并不简单,因为行业里又有不同的职级和情境,若要明确地做排行统计,恐怕有采样上的偏差。

不过专家指出,某些特质的工作容易引起较大的压力,相对的忧郁症也较常见:

(1)具有时间紧迫性及人际竞争性的工作,如业务工作及定期有业绩汇报的工作者。

(2)需要频繁调动工作地点以及内容的工作,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以及与新同事之间的关系,稍有不适,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3)缺乏同侪伙伴的工作环境,压力及责任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担。一旦有事,只能独自承受,压力难以排解。

(4)缺乏社会认同感、社会价值观评价较差等级的工作,也极易导致长期缺乏自我认同感、成就感以及缺少满足心理上需求,这也包括工作前瞻性等因素。

(5)作息时间不正常的工作,如轮班、熬夜、时差大等工作,容易影响生理时钟,造成内在失调,相对的危险性也会增高许多。

2患抑郁症的关键因素

其实,从更广的角度来看,上班族承受的压力来源除了工作本身之外,其自身的认知系统如何去看待压力与处理压力才是情绪失调与忧郁挫折的关键因素。

(1)自卑心理。有些人总习惯用悲观、消极、绝望的观点看问题,不自觉地具有自卑心理,在自卑的指引下,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例如当看见别人取得某种成功,就会想“人家有本事,我不能跟人家比”。如果自己遇到挫折,不去从根本上找原因,而是想“我的运气本来就不好”,毫无根据地自怨自艾或愤世嫉俗,导致本来松弛的情绪又开始变得紧张。

(2)自我评价过低。有的人把一般性过失、欠缺、挫折和困难看得过于严重,似乎做了不可挽回的错事。生活中总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过低估计自身的长处,做事时常常灰心大于信心。

(3)扩大推理。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觉当成事实的证据。

(4)走极端。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任何价值,失去自信。

(5)以偏概全。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现。生活中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6)消极思维。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忧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7)敏感多疑。有些人无事生非,终日担心自己将大病临头,遇事往往自我断论,主观猜疑,杞人忧天。

(8)自责自罪。有的人总是主动承担别人的责任,并且妄下结论,认为一切坏的结果都是自己的过失和无能所致。比如有些无意中的过失,别人并没有计较,或者早已忘掉了,可他们却还忧心忡忡,担心别人对他们有看法、有成见。这些人过分注意别人脸色,以至遇事束手无策,不敢行事,或者自暴自弃,不能有所进取。此种变形的自卑、内疚心理来源于人格的变形和过分的责任感及义务感。以上的错误认知,导致了许多人陷入抑郁困境而不能自拔。

再有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挫折也会导致抑郁,比如工作、事业遭到了重大失败等等。

做好职场压力管理,自然就没有机会让忧郁症成为自身的苦痛。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消除抑郁呢?所谓自我心理调节,是不依赖心理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自己通过心理调适,自己训练,自我心理保健等方法,消除忧郁,恢复健康的纯心理。

(1)目标合理。学会自我称赞,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坦然对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如果你充满信心,“结果”就会朝好的方向走。有位成功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世界会为你让出一条路来!”

(2)扩大人际交往。悲观的人周遭大部分都是悲观者,而乐观的人身边亦多为乐观者,因此要想改变命运,你必须要向乐观者学习。不要拘泥于自我这个小天地,应该置身于集体之中,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这些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人会使你更多地感受到事物的光明和美好。

(3)自己调节情绪,逐步改善心境,从而使生活重归快乐。要想消除抑郁情绪,首先应该停止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埋怨,明确自己的认知错误来源于以感觉作依据来思考问题。因为感觉不等于事实。每当你焦虑抑郁时,切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①记录。瞄准那些自然消极的想法,并把它们记下来,别让它们占据你的大脑。②反思。③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心态。

(4)学会宣泄。要善于向知心朋友、家人诉说自己不愉快的事。当处于极其悲哀的痛苦中时,要学会哭泣。另外,多参加文体活动、写日记、写不寄出的信等等,都可以帮助消除心理紧张,避免过度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