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48599200000016

第16章 以“造”为核心的神哲思想(1)

“礼、道、教、造中,库布忍耶的重点是造。”“库布忍耶的‘造’,千头万绪,神秘无穷。”

“造”在《古兰经》中,作为伊斯兰教创世说的核心内容,成为使用较多的词记。如“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他创造了天和地,重重产生黑暗和光明。”“安拉就是依真理创造天地的。在那日,他说‘有’,世界就有了。他的话就是真理。”“你们的主就是安拉,他在六月内创造了天地,……他把日月和星宿造成顺从他的命令的。创造和命令确实只归他掌握,他是全世界的主。”“我确实已用泥土的精华创造了人。”库布忍耶学派把《古兰经》关于“造”的思想抽象出来,形成了自己学派独有的神哲思想范畴。最为系统地表达则是其《四门关合图》。

上图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看:

纵向看,四大苏非主义学派分别为:

“1.嘎吉忍耶:俩一俩海,冬季,风,道,俩乎齐,曼而勒范提,东方。

2.虎夫耶:引拦拉乎,春季,土,礼,哈乎齐,团勒干提,西方。

3.库布忍耶:穆罕曼董,夏季,火,造,麦来哭齐,哈给干提,南方。

4.哲赫忍耶:热苏笼拉黑,秋季,水,教,那苏齐,舍勒阿提,北方。

综合上图,四大道德门宦,平行各位,缺一不可。”

横向看:1.以嘎吉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哲赫忍耶,是中国四大苏菲主义学派。

2.“俩一俩海(万物非主),引拦拉乎(唯有真主),穆罕曼董(穆罕默德),热苏笼拉黑(是主的钦差)”,是清真言。

3.春、夏、秋、冬,表明一年四季。

4.风、土、水、火,表示“四行”。刘智《天方性理·四行正位》说:“四行即四象也。气自水生,土因火出,气土水火,是为四行。四行为万物之因。”四行各有一专注之方位,向其对面方向运行。如土位于西,自西向东运行,气位于东,自东向西运行,如此弥漫宇宙。这里的“风”通“气”。

5.礼、教、道、造即是“乘”的阶段。其中,礼、教乘属舍若阿提,道乘属妥若干提,是指人生之道,属宗教世界观。

6.俩乎齐(原世)、哈乎齐(始世)、麦来哭齐(妙世)、那苏齐(色世),表明伊玛尼(信仰)的四种状态。

7.舍勒阿提、团勒干提、哈给干提、曼尔勒范提是苏菲修炼的四大阶梯。

8.东、南、西、北为四个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教门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9.者白若义力(分管天启)、米卡义力(分管风雨)、义斯若弗力(末日来临时负责吹号角)、米卡义力(分管生死),是四大天使。

具体属性、传承、关联,我们将在后面进行分析。

这里的“造”,是真主衍生万事万物和人类的造化,是人类自身根据真宰意志的创造,更是统摄库布忍耶宗教理论的纲领。

一、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以“造”为范畴的一神论思想,把天地人物的产生看作是真主的造化,标志着苏非主义学理在中国的一大创新。

1.阿拉比的“自显”与“外化”说。苏非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统一的,一切存在都统一于真主。真主独一无二,真主创造万物。但这种创造不是一种简单的制作,也不是以他物为摹本的复制,而是真主以其无限的完美、至尊、至大而在自身之内包含一切事物,而万事万物都是真主流溢和派生的,是真主自显与外化的结果。阿拉比认为,真主的本质是造物主与被造物的统一。他在《麦加的启示》中,引用了三个概念以说明真主属性的显现。这三个概念是“品级”、“秘密”、“真实存在”。其中,“品级”指被造物存在层次的差异、形式的差别以及种类的多样性。“秘密”指神宠,也就是显化的过程。“真实存在”不仅说明真主的本然,本体是“真有”、“实在”,而且他在显化万物之前,已经具有关于宇宙万物的一切想象、意念和观念。也就是说,作为宇宙万物本质的原型早已潜在于真主本体的观念中,从而进一步演化出“隐”与“显”的关系。“隐”,是指真主以其本体显现自我。“显”,是指真主在其创造物中的显现。“万物在‘最初的聚合’之后,发生了分化,使一切可能性的存在成为现实。‘最初的聚合’是指万物(一切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与真主的名和属性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真主早已预定好的‘原型’是一体的。当‘原型’开始显现时,或者说,当万物产生后,一般人认为万物与真主分离了,而在求证真主者看来,万物与真主仍然是聚合的。一起存在都是真主名与属性显现的标记,人们见到了万物,就见证了造物主的存在。”

真主作为世界的本源,并不直接参与造化,而是通过“穆罕默德之光”(又称穆罕默德实在或穆罕默德真理)。“穆罕默德之光”,是穆罕默德诞生前的原初本质,是真主之光的余光,是真主造化的第一物,也是宇宙万物赖以产生的基础。“就是说,穆罕默德之光(灵魂)是宇宙之精髓,万物之起始根源,穆罕默德的本质先于他的肉身而存在。穆罕默德不仅是现世的,以肉身形式体现的‘至圣’、‘封印先知’,更重要的是,他在前世是以精神的、无形的、神光的形式,或者说是以理念的形式存在。他在后天是使者中的最后者,在先天却是一切理念中的原始者。神光作为真主最初的产物和造化,是先天和后天、上界和下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总根源。真主的造化借助于神光之余光不断地、分层次地照射或衍化,从而有先天的人性物理(原型)和后天的人与万物。神光论赋予穆罕默德以理念的形式,使之神化并形而上学化,从而为苏非派构起一座由真主创造世人、世人返回真主的神秘桥梁。”

世人返回真主也是造化。吉里认为,每种存在都带有主的一种恩惠,这种恩惠来自至高无上的“真”的完美。也就是说,真主把他整体的完美赋予万物个体的形象之中。由于主的恩惠,万物终将返回真主。“到那时,肉体完全受控于灵魂,灵魂分享‘看不见者’的知识,并在天界中飞翔,等等。在此阶段,人具有真主的属性,并与真主的本体同一。”

2.王岱舆、刘智的造化论。明末清初的王岱舆,是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第一位系统地研究伊斯兰哲理并例行其汉文着作的宗教学者,在他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鉴》等汉文着述中,阐述了丰富的造化论思想。王岱舆宗教哲学的核心是“真一”、“数一”、“体一”。在《清真大学·题纲》中,王岱舆写到:“《大学》正宗,‘作证之言’,特明主仆至大之理,真一、数一之殊。”《清真大学》一书中的宗旨是论述伊斯兰教的“作证词”,特别是阐明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原理,真一与数一之间的区别。做到这一点,“故首明单另之一,乃造化天地万物之原始,故能代理天地万物。”因此,首先要阐明独一是指造化天地万物的真主,且他又与天地万物不相类属,而是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数一是天地万物的原始,所以能受命治理天地万物。

在《清真大学·真一篇》中,王岱舆进一步论证了真主的独一性。“原夫成人至要,万善根由,必须首知单另之一乃真主,本与万物无干,而有三品作证:曰‘本然’、曰‘本分’、‘本为’。”主要是说,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极其重要的(事情),以及寻求一切善事的根源,必须首先明白单另之一就是真主,因为它本来与所有事物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它特有的质量可以证明:一为本然、一为本分、一为本为。本然,是“原有无始、久远不终,不属阴阳,本无对待。”原来就有而没有开始,永远存在而没有终结。本分,是“本然之动静,虽长守而浑一,其理显则不同。”本然之动静虽然长期具有且与本然浑然一体,但本分理显用于客体时又与本体不同。本为,是“其单另之余,总具无形之妙,是为能有。”本为是发自真主本体的余光,始终具有无形的奥妙,称作能有。在这一概念自身演绎的过程中,本然代表着真主的存在方式,本分是真主的属性,这个属性是动与静的矛盾运动,这个动与静能够分理客体但又有别于客体。动与静矛盾运动是通过余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这个余光,虽然处于无形状态,属于理念的世界,但已具备创造万物的能力,这个能力称之为“能有”。

本然具有的原有属性与本为代表的能有属性相互作用。原有属于真主的本体,没有起点,没有终结,不分表里;而能有则有始有终,有表象有内涵。这样,“始分体用”。本然为体,本为为用。“万事万物,本非原有,皆受命于真主保养之本然,与其本为之动静也。”但在这种用来自真主本体的全能的发挥,因为真主原来独一无偶,它就显造出一个“数一”。《清真大学·数一篇》说:“所谓数一者,乃一本万殊,即能有之首端。”从一个本原(真主)生发万般不同的事物,是真主能有显现的开始。数一“自能有之中,承命而显。

此为万物本原而载万理,斯为无极,亦为三品作证,即‘元勋’、‘代理’、‘代书’是也。”就是说,数一,受真主的命令从能有中显现出来,这个万物的本原(真主)承载万物的理念,称为无极,有三个职品可以作证。元勋,“乃至圣之通称,性命之大源,若海纳众流,何尝满溢,灌及万川,未尝消耗”。这个穆圣的通常称谓,也是一切性命的总根源,能海纳百川而不满,灌溉千河而不损。代理,“乃阐发万灵,性原纯粹,气本轻清,非干色有。”阐发一切生灵,本性是纯粹无染,气质是飘然清逸,与有形的物质世界没有关系。代理的作用是,“人类天仙神鬼之本来,天地万物之所以,皆始是时,莫不由其命令,是为发露。”就是说,人类、天使、精灵、魔鬼的诞生,天地万物的形成,都是真主通过至圣代理阐发,这就是一种发动和显露。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是本为之动静。“须知本然之动静,长守于真一,而与诸有无干;作为之动静,显然于万物,而有作证,皆像自能有而发,首先乃造化也。”本来的动静不能产生万物,而本为之动静,显示于万物之中,这都是能有产生出来的,首先称之为造化。代书,“乃精粹之余,自然发露于外,……斯为太极。”是说真主精细纯粹的造化能力的余光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称为太极。“太极化而为阴阳,统而言之乃天地,析而言之为日月星辰,土水火气。”“太极之代书化为阴阳,阳象又阴阳之描写,兹皆显本为之境界者也。”太极的代书化作阴阳二气,对阳刚之气和阴阳关系的描写,就成为显示真主造化万物能力的最高意境。

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哲学集大成者刘智,在坚持“真一”、“数一”、“体一”的前提下,把造化看作是真主意欲的首显,认为造化是真主产生“大世界”和“小世界”亦即万事万物和人类的妙用,把“造化”贯穿于“先天来降”和“后天复升”的始终,成为刘智哲学中最具活力的范畴。

刘智在《天方性理》中讲到:“最初无称,真体无着。唯兹实有,执一含万;唯一含万,妙用斯浑;唯体运用,作为始出。”茫茫宇宙最初本无称谓,造化万物的本然真体,也不借助于任何一物而存在。只有这个实有的本然,独一而贯含万千妙理,其妙用也就浑然莫测。只有本然之体意欲运动而产生体用时,才显示出它的作为。于是,“真理流行,命昭元化,本厥知能,爰分性智。”本然之体所具万千造化的真理流行,以至充周贯洽,显命生化。凭着他的首欲,首先显示了造化,以他所独具的知能,分别显示了先天的本性和理智,这就是万物的根本。进而认为:“一实万分,人天理备,中含妙质,是谓元气。”本然实体的万千造化,使人与天的理念完备,其中极其微妙的属性,当数元气的形成,因为它是先天万象发展到后天有象的开始。“造化流行,至土而止。”造化经过元气承备的先后无形的造化之理,而首开后天有形的化合,分离出阴阳二气,产生气、火、水、土“四大元素”,“四大元素”又生金、木、活类“三子”,合起来称之为“七行”。七行运行,万物无不依赖于它而生存。大千世界千差万别,其内部因本质差别而分为不同的宗属,都是先天无形之理随后天有形之气化合,各按不同的秉赋而生。但是,“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故唯人也,独秉元精,妙合元真,理象既全,造化成矣!”造化的循环不止,达到终点时又返回它的初始状态。只有人独秉七行的精萃,妙合真主的全能,能够感知这一奇妙的过程。先天之理和后天之象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造化的功用就完整地得以体现。

在造大世界的同时,“溟漠运精,元祖诞降,髭乳感孕,支裔衍生。”造物主从幽深和广大中,凝聚七行的精华,造化了人类的始祖阿丹,从此,相爱的男女结婚生子,繁衍生息。从男子一点精子注入女子子宫,到成人后德性的形成,无不秉承了先天无形的妙理,由无形的妙理显象后天有形的形象和品性。“德性既显,本然乃全,是谓返本,是谓还原,生人能事,至此而全。”德性的充分显现,是真主本然的全部显现,称为返本还原,就与当初先天纯洁的性命理念达到完善的一致,至此,真主造化先人的妙用也就完整地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