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迪克尔”的念法。这是就宗教修行的核心内容而言。勉维霖认为:“苏非派在念诵迪克尔方面,历来分属两大派:一为低诵学派,称为虎夫耶。他们是闭目合口,低声念诵,或采取“意念”的方式叨念,也叫默念。“虎夫耶”一词系阿拉伯词语,即低沉、低声之意;一为高诵学派,阿拉伯语称“杰赫勒”,回族穆斯林译称哲赫忍耶,原意为高昂、高声、公开,在中亚、阿拉伯一带的卡迪里教团、库布拉维教团、雅萨维教团多为高诵派,乃格什板迪多数教团为低诵学派,故在中亚虎夫耶往往是乃格什板迪苏非派的别称。在我国新疆,黑山宗苏非派高诵迪克尔,白山宗和其他苏非教团多低诵迪克尔,我国内地同新疆大体相同,除哲赫忍耶苏非派高诵迪克尔外,其他各苏非门宦都是低念或默念。”细细琢磨,勉维霖的归纳略感笼统。哲赫忍耶属高念派,这里就不再缀述。
但虎夫耶是默念迪克尔。“虎夫耶的主要教义和礼仪是:《古兰经》和圣训为信仰的根本依据,遵行‘天命五功’,重视隐修和默念‘迪克尔’。”嘎德忍耶也以默念为主。“嘎德忍耶一般都要早晚散香和念‘迪克尔’。”“如念‘迪克尔’,有的吸气念‘海’,出气念‘乎’,有一定的念法,一呼一吸都要起于丹田,作深呼吸,而且不能出声,把它念出来,从呼到吸,时间既长又慢,在此期间进行参悟;有的学派念‘迪克尔’时,选有一定的穴位;有的出、闭气,有一定念词和规范;有的念‘迪克尔’时,左右摇晃并有一定法则。”这里的“不能出声”,表明是默念。而库布忍耶则是从低念到默念。“一生奉念一遍清真言为天命,多念为余功。念法有四,即口念、心念、意念、气念。用口念是舍若而提之大道。
其余念法,明师传授。”这里的口念,是低念;心念、意念、气念,是默念。“这种口念到默于心念,进而意念,默运气念,不思尘世,忘乎一切,‘一呼一吸为一息,息息相关,无念而念也,念之功实’;静默肃悟时,低头向胸,口对心,按旨静思,其妙不尽,其乐自然。”这种念法和库布拉维教团的念法近似。如前所述,库布拉维信徒“在沐浴或者至少是完全的洗手礼后,穿上干净的衣服,而后进入一个空的、暖的和干净的房间,焚香后坐下,两腿交叉,手放在大腿上,面向麦加方向,使内心激动而不至于入睡,然后再深深的敬意下,出声地说:‘俩一俩海,引兰拉乎。’(除真主外,别无他神)俩一俩海发于丹田,引兰拉乎则被吸入内心,声音不要太大,尽可能地使他减弱或变低。此后,他经常而专心地说迪克尔,心里想着它的意义,排除每一个分心的东西。”“迪克尔”是苏非主义教义中的核心内容,“迪克尔”的相似,表明了库布忍耶学派和库布拉维教团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思想上的什叶派倾向。这是就教派倾向而言。勉维霖认为:“我国伊斯兰教,不论新疆伊斯兰教,还是内地伊斯兰教,几乎是清一色的逊尼派信仰。特别是伊玛目哈乃斐的教法思想,长期以来,在我国伊斯兰教占据首要地位,他的传统影响在我国穆斯林中是根深蒂固的。明末清初以来,传入我国内地穆斯林中的各种苏非主义,基本来说,都是属于所谓‘遵法派’的苏非体系。正因为如此,这些苏非主义才在我国内地穆斯林中得到广泛传播。”马通认为:“我国门宦中有不少对阿里很尊重,但他们并非什叶派。”在中国的四大苏非主义学派中,显然总体上对阿里很尊重,有的将其奉为神秘主义的首领,但在宗教教义中的表现较少,唯有库布忍耶学派则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对此,马世英认为库布忍耶学派中具有什叶派的因素。他说:“张门掺合着什叶派的因素,如,特别敬仰穆圣的第四位‘海里法’(大弟子、替位人)阿里,笃信在十二关中,阿里占了上八动咽喉关;在元气的运行中阿里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贤妻法蒂玛(穆圣之女),在人体机秘的部位中又守着主要的一关。他(她)夫妇的两位战功显赫的儿子豪三与乎赛尼,代表着呼吸二气的显迹。同时,对阿里的颂赞是相当高的,如“哎!‘亥足热提’你是一切‘索哈班’中受喜的人。哎豪三、乎塞尼的父啊!你是‘哎亥顶耶’的本然,色俩目(庆贺)在你上,你是封印万贤的人。哎!‘亥足热提’你是天堂门前的‘狮子’,是夜明珠,是一切离乡人的背靠;你是正道的光亮,你是一切贫穷人的朝向,你是有本领人的师傅。教门的荡漾是你,关心是你,表是你,里是你,万物一总的杂体(本然)是你,万圣的去处是你,主的凤凰是你,圣人的索哈班是你,显‘尾俩也提’(掌管)光亮的人是你,打开‘奴本万提’(为圣)的机秘的人是你,罕格的罕格的罕格也是你。
哎,‘亥足热提’,尕夫山的凤凰是你,一切的开头与结尾是你,我的席面是你,浮层与久里是你。哎!什么是你!什么是我!除非是无你无我无他,浑化归一,唯独是哎拉乎!”
张门的道学中,认为阿里是智勇双全的人,执掌水火风土中的火,是才智之“父”。承认什叶派宏扬的隐遁伊玛目马赫迪(救世主)的出现。还有拜谒拱北,过阿述拉节,用绿色彩袍“穿衣”,尊重“太服西若”(注解)的教款,用法若西(波斯语)论道,都是应用了什叶派的特点,足以说明,对什叶派的感情很深。
综上所述,我们从本体论中关于对真主的“真一性”认知,到苏非主义修行的核心“迪克尔”的干法,以及对什叶派的态度和教义上的借鉴等方面,看到了库布拉维教团和库布忍耶学派的必然性联系。
二、库布忍耶的道祖是否是穆罕印地尼。从前面的介绍我们看出,库布忍耶主张“道出一源”之说,这个“源”,就是穆罕引地尼。在中国,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勉维霖,他所说的“源”,是指中亚,特别是新疆。勉维霖认为:国外伊斯兰教苏非派,特别是中亚一带乃格什板迪苏非主义首先传入我国新疆,形成了新疆的依禅苏非主义,然后由新疆再传入甘宁青穆斯林地区。而阿帕克·霍加首先把依禅白山派苏非主义传入甘宁青地区,便产生和形成回族伊斯兰教第一个苏非派别——虎夫耶苏非派别。甘宁青穆斯林中广泛流传着所谓“圣裔二十五世希达叶·通拉西入中原”之说,虎夫耶苏非派最早产生的毕家厂、穆夫提、鲜门门宦,都说它们就是这个圣裔二十五世希达耶·通拉希直接所传。他们都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把他做为第一代的开山鼻祖。第二代以后就分岔了。两者到十七代时,都把谢赫·白哈翁丁·乃格什板迪做为道祖。
这里最重要的是,从二十一代开始,他们道统谱系,几乎完全传到阿帕克霍加宗族世系上来了,依次把阿帕克霍加曾祖父默合杜木·艾孜木尊为第二十一代的道祖,阿帕克霍加的祖父依禅·卡朗(穆罕默德·依敏·霍加)为第二十二代道祖。而二十三代分别插入依禅·哈什目和依禅·代海闭地为道祖,两位尚不知为何人,亦恐怕不出阿帕克霍加家族。到二十四代则把阿帕克霍加的父亲依禅·穆罕默德·优素甫尊为道祖,二十五代便是回族称为华者·赫达耶·通拉西·阿法格·曼什乎勒的为道祖。二十四代二十五代与阿伯克的宗谱完全投合。上一代既是阿帕克霍加的父亲,下一代当然就是阿帕克霍加本人了,何况他们也把阿帕克的祖父、曾祖父都尊为道祖。阿帕克霍加到湟中一带回族地区,传授几个回族弟子(传说共传授了七、八个弟子),如前面讲到的马宗生、马守贞及太巴巴等人,随之,在甘宁青形成了毕家厂和穆夫提虎夫耶苏非主义门宦,稍后又形成了鲜门门宦,这三个门宦是回族伊斯兰教中最早出现的苏非神秘主义派别。到本世纪前半叶,甘宁青伊斯兰教中仅虎夫耶苏非主义门宦就有十九个。其中临洮门宦、小刘门门宦、明月堂、高赵家门宦、崖头门宦等,都是前三个门宦自身分化产生的,可以说是由新疆依禅白山宗阿帕克霍加直接或间接所传的。又有六个门宦是它们的始创者到新疆求学于依禅白山宗而受传的虎夫耶苏非主义门宦,如北庄、洪门、灵明堂、丁门、通贵、撒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