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48602200000006

第6章 0—1岁孩子的新妈妈:做一个身心安定的母亲(2)

我只能在夜里抱着满脸通红的儿子悄悄地落泪。他鼻翼扇动,一脸痛苦地轻轻哼着,我后悔自己的盲从,没有尽到保护他的责任。

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我目瞪口呆。

开心的发烧让所有的人挂在心上,他们纷纷向爷爷奶奶出谋划策,晚上我都睡下了,还听见他们在那屋里唧唧喳喳。我用手搓着开心的后背,他渐渐地睡着了。他一有不舒服的时候,总是喜欢让我给他浑身揉搓,手、脚、耳朵、后背,轻轻地搓一遍,病痛就好像减轻了似的。

正在我也渐渐睡着的时候,奶奶突然推门进来,叫醒我说:“请来个大夫,要给开心打针呢!”

开心正安静地睡着,我不同意。我向来不赞成给孩子打退烧针。

奶奶很生气地说,请个医生不容易呢,怎么那么任性,还不打针了?说着声音就大了,其他人也进到我的卧室来。我没有机会辩解,奶奶抱起孩子就往外走,开心从睡梦中惊醒,有气无力地哭起来。一帮人簇拥着祖孙俩全都出去了。

我从没受过这样的待遇,一时间悲愤交集,呆在床上。

那一夜开心没有回到我身边,据说跟奶奶睡在一起。我也深深地感到,这个孩子不完全属于我,起码在这里,我失去了做母亲应有的权利。

第二天早上再见到开心,他正在爷爷怀里,一脸的茫然。一见到我,他直起身子大声地哭出来,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他的哭声也勾起了我的悲愤,我抱过孩子就走到外面去了。

没有人追出来。我的脸色让他们怕了。虽然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大家庭,但是我的个性他们早有耳闻。

那个早上,虽然正是春节前后,却不怎么冷。走出那个村子,就是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一直通到车站。我什么都没有想,只是抱着孩子沿着路走。开心在我的怀里居然又沉沉睡去,越来越沉了。我想着我们的处境,不禁感到悲从中来,顿时身心疲惫,坐到路边的石头上哭起来。

开心在睡梦中依然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脸上的表情痛苦却安然。他全身心地依赖着我,我又怎么能放弃照顾他、保护他的责任呢?我下定决心,再不让别人来决定有关我们俩的事情,再不让别人忽视我作为母亲的权利,不惜任何代价,为了孩子我付得起!

科学新知

听懂婴儿的语言

怀孕期间,多日的共生生活造就了母子之间的特殊感应,只有母亲才能对孩子的需求和面临的危险有本能的预感和觉察。所以,母亲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为他适应外部世界提供帮助。外界环境,尤其是母亲能否及时满足他的需求,是孩子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孩子的任何举动都透露着身心的需求,母亲要尊重来自内心的感觉,重视孩子的本能“表达”,并进行积极的反馈。

一、要听懂孩子的哭声。会说话之前,孩子用哭声表达所有的情绪和要求,这是他特有的语言。母亲要密切关注他的反应,争取尽快了解孩子的密码,听懂他的哭声。

我饿:哭声带有乞求,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试着用手指触碰孩子的面颊时,他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

尿湿了:轻声哼哭,无泪,一般发生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哭的同时也许两腿还在蹬。

困了:阵发性啼哭,一声声不耐烦的嚎叫,这是孩子困了,如果屋里人太多,声音嘈杂,或空气污浊、闷湿过热时,孩子会持续长时间闹觉。等环境恢复安静适宜,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入睡。

谁来抱抱我: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啼哭时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像在寻找,当母亲走到跟前时,哭声停止,双眼盯着看,一副着急的样子。

不用管我,我在运动: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不刺耳,是孩子特有的运动和娱乐方式。一般不影响饮食、睡眠,也没有伴随症状。每天可以有4—5次,每次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有人轻轻触摸宝宝,他就会停下来。

吃得太饱了: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奶后,要赶紧把孩子抱起来,让他脸朝下,轻拍后背。此时孩子也许会哭声加剧,甚至呕吐。但一定要等孩子吐完再放他躺回去。

冷了:哭声较低沉,有节奏,哭的时候身体很少活动,同时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候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可以增加衣被或者把孩子放到暖和的地方。

太热了: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需要减少衣被,降低环境温度。

疼:哭声尖利,急促,这时要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是不是有硬东西,或者孩子皮肤是不是被蚊虫咬伤。

害怕:突然发作,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嚎叫,多是受惊吓所致。所以要加强陪伴,并且避免让孩子独处、环境过于黑暗、突然的大声等。

身体不舒服:持续不断,悲悲切切的啼哭。表示身体有病痛或者床铺、衣物不舒适。

二、孩子清醒的时候尤其应该关注他的表现,及时回应孩子的交流信号。

孩子最早就能识别母亲的脸,母亲在微笑的时候轻声地跟孩子说话,孩子就能把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这个发现会使他很快乐,也使他对环境获得一个积极的印象。

精神愉快的孩子在吸吮母乳时,会盯着母亲的脸,进一步把吸吮的快乐与微笑的、轻言细语的母亲形象联系起来,获得更完整的印象。如果母亲在喂奶的时候心不在焉、不看着孩子;或者情绪很差、手忙脚乱地忙活别的事情,就会使孩子失去将各种感觉整合的机会,使心理发展的整合过程延长,表现为反应慢、认人慢,好像没有记忆。

特别提醒:不要对孩子明显的情绪反应长时间不理,不作回应,这种冷落会压抑孩子表达和交流的本能,在心理上留下长久的负面影响。

我不上班不行吗?

春节的不愉快让我坚定了自己带孩子的决心。我不再抱怨家务的烦累,兢兢业业地守卫着自己的成果,开心渐渐地恢复了健康。

可是,又一个麻烦找上门来:我们的积蓄快要花光了。

我期望老公能够勇敢地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可他在这个时候偏偏辞职了,要去读MBA。他说:不能为了孩子,两个人都耽误了。怎么办呢?

当时跟我一样处境的同学,大部分都采取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里的做法,虽然我有一百个不愿意,可是也没有想出来更好的主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月份,春天刚到,开心的脸上刚恢复白白嫩嫩,我又不得已带他离开北京,回到我的老家,而且这次是准备放下他的。母亲愿意分担我的责任,替我照顾这个孩子。

全天下我最信任的,只有母亲!

在桃红柳绿的家乡,我过了几天理想的日子。母亲知道我的脾气,知道我的胃口,衣食住行处处合我心意,我每日里就带着孩子四处游逛,到点回家吃饭。大哥还特意为开心打造了一架娃娃车,让他舒服地坐在里面。我就像个孩子王一样,带着开心和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玩遍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鱼塘里的小鱼每到傍晚就吐泡泡,刚发出的香椿芽飘得满院香,梨花被吹散,花瓣随风旋转,落在饭碗里,这些伴随我长大的记忆又重置在开心幼小的心灵里,当然还有我对这些事物的热爱!

我满心欢喜和满足,期望这样的日子能永远,可是我没有这个福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不上班不行吗?就因为我比别人家的女儿多上了几年学吗?就因为我留在北京吗?面对为了挣钱要和孩子分离的事实,我心里开始恍惚,一时间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判断。

母亲说:人的命,天注定。那我的命里都有些什么呢?我失去亲自带孩子的快乐,又将得到什么呢?

经验之谈

生活不安定是因为心不安定

那段日子,白天轻松愉快,睡梦里却焦虑异常。与孩子分离的痛苦和就要赤贫的恐惧让我不得安眠。

焦虑不安让快乐打折,连母亲和哥哥都替我发愁。哥哥就曾悄悄地问我:“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吗?”在他的心理世界里,挣钱是男人的本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女人帮忙的。可是北京城里受过高等教育的男男女女,对他这种山东人的思想是多么的不屑!

倒不是真的一分钱也没有,只是相对于之前的经济状况,我们近一年来支出过多,余下的存款相比之下就接近于无了。正是这个相比较之下的结论让我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我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那个水平。

不安定的心情之下,无法洞悉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才会有不恰当、不理智的决定,就像我当时在不安之中放弃孩子选择工作;其实如果继续照顾孩子,我这种不安定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形成容易焦虑、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心态。

做个身心安定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可是,怎样才能处乱不惊,始终有条不紊呢?

陷入不安定一般都是有具体的两难困境,而采取任何一个行动,都是有得有失,不够完美。其实这也是生活的真相。面临这种情况,要做到心中泰然,只有遵从一点,那就是:单纯自己的心,简化自己的需求,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一点。任何时候都满足自己最重要的那个需求,就是安然的、快乐的。

还有一点也需要特别说明,它往往是导致母亲不能安心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家庭实际的经济压力和我们所感受到的经济压力不是一回事,感受到的压力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关。

断奶很顺利

我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且这个时间的长短似乎与智力很有关系。可是开心小的时候,我做不到,我不够成熟,不能认识到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

就为了要回北京上班,我毅然决定在4月份就给开心断奶,这时候他正好10个月。

那天晚上,母亲忧心忡忡,做好了一夜不睡的准备。可是开心乖得很,晚上一直找我,他睡得很晚,最后困得睁不开眼了才倒在姥姥怀里,给他递上奶瓶,他一点儿也没犹豫就大口喝上了,从此断了母乳,一直喝奶粉到6岁入学。

孩子这样毫不留恋母乳,倒让我稍有一丝失落。几天以后,我眼见开心已经完全适应了喝奶粉,就放心地离开了他。

4月19日那天早上,我坐上哥哥的车离开院子,开心就在姥姥怀里,眼巴巴地看着我,表情很淡漠,可是眼睛里滴下一滴泪。我看得很清楚,可就是不敢相信,难道他已经知道这是分离吗?难道他幼小的心就已经知道难过了吗?

回北京之后给母亲电话,才知道开心真的是难过了,虽然他不会说话,也没有坏脾气,可是他每天晚上非得挣扎到我睡的床上,躺在我的枕头上才肯入睡。

我的心又被刺痛了,虽然挣着工资,却更不快乐了。

科学新知

适当地延长哺乳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关于母乳喂养时间这个问题,很多专家提出1年比较合适,也有说6个月左右就可以了。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合适”是什么意思。如果他们针对的是喂母乳期间一直不添加任何辅食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提出断掉母乳以便迫使孩子添加辅食,以便获得更丰富的营养种类,这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能够逐渐添加合理的辅食,逐渐实现由母乳为主过渡到正常饮食,这个母乳喂养的时间多长合适呢?

老人们说:小孩子是带着自己的“口粮”来的,这个口粮就是母乳。在早些时候,或者在现在的偏远一点的农村,孩子是不会在母乳自然消失之前去主动断奶的。大人总是能够允许孩子尽情地吃光自己的“口粮”。在吃母乳期间,即便是母乳已经很少的情况下,孩子也是基本不得病的。而且,人们也不去担心孩子因为吃惯母乳就不吃其他事物,造成营养不良,因为农村的孩子闻得见“饭香”,吃的本能比较强。

我赞成这种以本能为指导的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孩子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也是女性成长为“母亲”的必需经验。母子之间的亲密和心心相印,不是光指着孕期的不见面的共生经验就能维持下来的,母乳喂养是亲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步骤,而母乳喂养的时间当然与这种亲密关系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母乳喂养是个自然的此消彼长的过程,能帮助孩子更顺利地适应环境。母乳的多少以及营养成分会自然随着孩子的成长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大自然预设的巧妙的过程。如果顺其自然,反而用不着费心。等母乳消失不见的时候,孩子也自然就已经能接受其他的食物了。佛经上说,自然的母乳喂养大概要三年。

断奶一定要循序渐进

可现代生活有很多限制,让我们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像我当时。

给孩子断奶,采取突然与宝宝隔离几天的方式是有风险的。如果孩子断奶后不能及时接受其他食物,蛋白质得不到足量供应,就会出现身心发展障碍,表现为:生长停顿、表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等身体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皮肤干燥而形成的裂纹鳞状皮肤以及肝脏肿大等;而且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医学上叫做断奶综合征。这个障碍不仅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孩子对环境的恐惧和对周围成人的不信任,延迟心理的正常发展。

正确的断奶是将孩子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配方奶或者糊、粥、饭为主,辅以各种营养食品直至接近成人饮食的过程。可以从6个月开始训练,逐步增加其他食品的量,到1周岁左右基本实现预定的饮食目标,之后再停止母乳。

如果孩子不能顺利地接受各种辅食,最好不要强行断奶,而应该重新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断奶计划,从头开始。

离开孩子我坐卧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