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式烹调工
48611700000018

第18章 火候与油温

【本章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火候在烹调中的地位、作用,烹调过程中热的传递方式;熟悉火力的分类;掌握火候的一般原则,重点掌握油温的鉴别及火候在烹调中的运用。

8.1火候的概念及应用

8.1.1火候的意义

火候是指在烹调过程中所用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整个菜肴烹调过程中,火候掌握是否得当,对菜肴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原料的性质不同,形状大小各异,因此不可能采用一种加热方式来完成,采用不同的火力,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才能烹制出不同的菜肴。因此,熟练地掌握好火候,是烹调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8.1.2火力的分类

火力是指在烹调过程中所采用的热能的大小通过传热介质,转换为温度,因此划分火力的大小根据温度的高低分类比较科学合理,但在烹调过程中,温度不可能是恒定的,况且不可能随时用温度计测量。因此按行业操作习惯,根据火焰的高低、火焰的颜色、热气的强弱来划分火力的大小,通常划分为:

一、微火

微火是一种最小的火,特点是有火无焰,火红而无力,热气很弱。适用于加热时间长的烹调方法,如熬汤、炖、煨等。

二、小火

小火火力较小,火焰细弱而摇晃,并呈青绿色,光质暗淡,热气较小。一般用于较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如烧、煨、炖等。

三、中火

中火介于旺火和小火之间,火力较分散,火焰呈红色,光度较亮,发热量较大,热气较大,辐射较强。用于较慢的烹调方法,如卤、烩、煎、干烧、干煸等。

四、旺火

旺火又称武火、急火。火焰强而集中,火光耀眼明亮,呈黄白色,辐射强,热气逼人,发热量大。适用快速成菜的烹调方法,如炒、爆、炸等。

以上所说的火力特征,要依靠积累一定的烹调经验来灵活掌握和运用。如利用开关阀门、端离火口、翻锅等,都是调节温度的有效办法。

8.2热传递的几种介质

原料在烹制过程中受热发生变化,是因热的传递作用。热源释放热能传递给加热容器,再通过水、油、汽、盐等传热介质给烹调原料,使其成熟,使其符合菜肴的要求。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前两种需要有传热介质,而后者不需要,但在实际运用中,辐射一般不单独存在。

一、利用水传热

水是烹调中最常用的传热介质。在常压下,纯水的沸点是100℃,当对容器加热时,水通过容器获得热能,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变小,热水向上运动,冷水向下运动,形成对流,温度升高,对流加强,在运动过程中水把热能传递给原料,使原料逐渐升温成熟。水达到沸点后,不管采用多旺的火加热,温度不会升高,但如果加盖或加盐等电解质,可使温度稍高。

二、利用蒸汽传热

蒸汽是水在温度的作用下蒸发而成,蒸汽的最低温度是100℃。当加大火力时,密封愈严,气压愈大,气温愈高。蒸汽是利用对流的方式传热。

三、利用油传热

用油加热,也是利用对流的方式传热,但油的烟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因此用油的温度范围比水大得多。用油作传热导体,可使原料迅速获得所需温度,原料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形成香酥的表皮,保持内部水分,达到外酥内嫩,形态饱满完整。利用滑油可使原料质地滑嫩,缩短原料的成熟时间。

四、利用空气传热

用空气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敞开式,以火的热辐射直接熏烤食物;二是密封式,食物在烤炉中利用空气的对流和辐射加热。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电、气等作热源的电烘烤设备,正在替代以木材作热能的传统方式。

五、其他方式

除以上几种常用的加热方式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微波加热、远红外线加热,已逐渐在烹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穿透能力强等特点,烹饪原料内部的极性分子,在微波作用下,剧烈振动,运动加快,摩擦增强,并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原料温度快速升高至成熟。红外线看不出射线,烹饪原料在吸收红外线后能将其转化为热能,随着原料对红外线吸收量增多,温度上升,直至原料成熟。

8.3掌握火候的原则

掌握火候是指在菜肴烹制过程中,按照菜肴的要求来控制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以达到菜肴特色的要求。掌握火候的原则有:

一、根据烹调方法的需要

不同的烹调方法,对火候要求不同。有的需要旺火,有的需要中火,有的需要微火,有的甚至要两种或三种火力交叉使用,如加热时间短的炒、爆、炸等,烹调方法就要用旺火,而烧类菜肴先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至软熟,用中火收汁浓味。因此,火候的使用要符合烹调方法的需要,并在运用中灵活掌握。

二、要适应原料的需要

原料不同,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所选用的烹调方法也不相同,如质地细嫩的原料在成菜时为保持原料的特点,就应该用爆、炒等加热时间短的烹调方法,所用火力就应该采用旺火;质老坚韧的原料,需长时间加热才能达到软烂,就应该采用加热时间长的炖、煨等烹调方法,所用火力则是小火、微火。因此烹调时根据原料性质所用火力大小和加热时间长短各异。

三、适应原料形状的需要

原料的形状,是根据菜肴质量的要求在刀工阶段来实现,掌握火候则是根据原料的质地、形状的大小采取相应的火力。体大不易熟的则加热时间长些,体小片薄则加热时间短、火力要旺,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另外,如果菜肴是几种原料组合而成,还要视其质地、规格不同掌握下料时机。质老韧、不易熟的先下锅,易熟的后下锅,用这种先后投料的办法使之达到熟度一致,或者把有些原料经过初步熟处理,调节正式烹调时间。

总之,在实际运用中把火力的大小、传热的方式、用火的时间、原料的性质与形状、烹调方法、菜肴的风味特色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等因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相互协调,才能准确地掌握火候。

8.4油温的鉴别和掌握

8.4.1油温的鉴别

油温是以油作为传热导体,温度变化范围大,菜肴所需温度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随时用温度计来测量,都是凭实际经验来控制掌握,因此油温掌握的准确与否和成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8.4.2油温的掌握

油温的掌握,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技术,有的需要高油温,有的需要中油温,一般都是凭经验来鉴别,因此厨师是否正确掌握和使用油温,是操作技能高低的体现。在操作中还应结合以下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根据火力的大小

火力旺时,油温应相应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原料下锅后油温升高较快,如果机械地按菜肴要求油温下料,就会因油温升高快,造成原料不易分散、外焦内生现象;相反如果火力稍小,则可以用稍高的油温烹制,这样不至脱芡造成原料质老。

二、根据投料多少

原料多则油温应高,这是由于原料多、下锅后油温会迅速下降、且回升慢的缘故。原料少则正好相反,原料少则油温低。此外,还应根据原料质地的老嫩、形状的大小,适当掌握油温。

8.5常用设备与工具

一、炒灶

炒灶的品种很多,外型各异,使用能源也是多种多样,常用的能源有煤气、液化气、柴油、自动拔风煤灶等等。炒灶炉膛较深,底部安装有一圈煤气喷嘴和一根点火棒,可喷出多支火焰,炉膛四周装有高出炉面的不锈钢圈,圈上有2~3个缺口,以供火焰上蹿及空气流通之用。炒灶具有产生热量大、火力集中、火势易于控制、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炸、熘、爆、炒等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且外表全部由不锈钢制成,造型美观大方,便于清洁,为现代厨房必备的加热设备之一。

二、汤灶

汤灶又称低灶,火眼在炉的中层,灶面上设有放置汤锅的架子,适于吊汤、煮等方法。汤灶在使用时,要注意汤桶不要盛装过满,以防汤汁溢出而浇灭火焰。汤灶底部用于收集油污的托盘要每天清洗。

三、蒸汽灶

蒸汽灶一般由不锈钢底座、蒸汽盘管、蒸笼组成。蒸汽灶的气压便于调节,适用于蒸制各种菜肴和点心,也可用于食品保温。蒸汽灶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蒸汽烫伤。需要从蒸笼内拿取食物时,首先要关闭气阀,然后打开蒸笼,让高温蒸汽散去,再用抹布拿取。另外,滴在蒸汽盘管上的油污容易堵塞气孔,因此蒸汽管要经常清洗,蒸笼下面的水要经常更换。

四、烤炉

烤炉呈圆形或腰鼓形,炉身由顶盖、上托、中托和下托组成,中空、上托两侧设有轨道式铁架,有活动铁钩,供挂烤原料之用。在炉的腰部有可开关的长方形小门,以便放进原料及观察火力。炉底装有液化石油气盘管的排废油、污水小孔。顶盖有一小门,便于观察烧烤食物的成熟度和色泽。烤炉专用于挂烤食物,如烤鸭、叉烧、烤鹅等。

五、熏炉

熏炉是专门用来熏制鸡、鸭、肉以及一些豆制品等菜肴用的设备。炉体有大有小,多是密封式,即底下燃烧木炭,其上放熏料,熏料有柏松木锯末、松柏枝、花生壳、茶叶、大米、黄豆和一般锯末。在熏料上边架一铁架子,将所熏制的菜肴放在铁架上,盖上盖,用烟熏制菜肴。川菜中着名的樟茶鸭子、腊肉、熏鸡等多用此法熏制。

六、蒸笼

蒸笼是蒸制菜饭的工具,有用竹木制成的,也有用铝皮制成的。蒸笼的隔层叫笼屉。每一层都有端手,便于端上取下。屉有深有浅,深的做蒸鸡、鸭、鱼、肉等菜,浅的做蒸点心之用。

七、炸炒锅

炸炒锅有单柄的炒勺和双耳的耳锅两种,一般口径40厘米,深约12厘米。由于炸炒要求传热快、保温好,坚实轻巧,便于簸炒,锅面平滑白亮易刷洗,所以不锈钢炒锅质地最好,还具有炒菜不变色的优点;熟铝锅次之,生铝锅又次之,它们的保温性能较差;铁锅保温性能好,但易生锈损坏,炒菜略有变色,还有不便洗刷且较重的缺点。

八、炒瓢

按大小分为1号、2号、3号,烹饪中常用2号,大小适中,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