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48621700000002

第2章 日本女性的“原生态”(1)

日本14 岁的 AKB48果真“健康”?

要问如今日本最具人气的团体组合是哪个,平均年龄14岁的青春少女组合AKB48应该是当之无愧。不仅在日本,AKB48目前大有风靡全亚洲之势。

AKB48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日中天的境地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它新陈代谢快,每年都会进行选拔,换一次血,以新面孔呈献给大众。其次,它具有青春无敌的绝对优势,AKB48的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再次,它的成员长相甜美,俘获无数“宅男”的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青春偶像团体,笔者认为,不能忽视它对社会的一些危害。

AKB48作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女子偶像团体,光鲜背后有着很多值得人们深思和警觉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想一想,14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14岁时,大多数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开始为步入高中而做积极的准备。14岁,思想开始启蒙,对人生开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对未知的前方感到迷茫。14岁,好奇心最旺盛,精力最充沛,学习能力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年龄。而AKB48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成千上万的日本少女在花样的年龄段,人生最精华、最宝贵的年龄段,被所谓的“偶像”所具有的表面光芒吸引、迷惑,中断学业参加海选,去争取那区区的48个成名的位子。毫不夸张地说,千千万万的少女黄金年华的牺牲,换来48人的昙花一现。年轻的时光,一点都耽误不得,而多少的少女为了虚幻的梦想,镁光灯下华而无实的闪耀,停止对知识的追求,中断自我内在的修养。

而登上宝座的48个少女又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吗?娱乐圈向来喜欢年轻、新鲜的面孔。AKB48中,18、19岁的成员就相当于大妈级的人物,并且它的学员都会退役,退役后的AKB48成员又会被多少人记得?同窗3年,有的人连自己同班的48人的名字都记不住,更何况是在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娱乐圈中。不以AKB48身份出现的成员又能在娱乐圈里走多久?大红大紫之后,名利像烟雾般飘散,又有多少人承受得住,甘心于如此的起伏跌宕?而早已对读书没有了兴趣的成员,还能像普通人一样拿起课本吗?人们只看到了AKB48的现在,却懒于想象AKB48的未来。钱钟书说过,早熟的代价就是早衰。未来是AKB48对成名的一种牺牲。AKB48的流行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女的一种思想毒害,给了少女错误的引导,让无数的少女认为人生有捷径可走。

再来看一看,AKB48作为一个偶像团体,又给社会带来什么效应?第一次看到AKB48为商家做的泳衣广告和拍摄的MV时,很多成年人都大为震撼。清纯的少女,一上来就开始“宽衣解带”,好不刺激。女人看到都会感到羞涩,男人看到这种画面,没有不流口水的。靠着泳衣和内衣为卖点的专辑,想不大卖也难。而AKB48的此类广告和MV的大获人气则是对社会色情之风的助长。轻快甜美的情歌,配上露骨的画面,给人传达了一种“为了抓住男人的心,就必须靠脱”的错误信息。多少无知的少女,看到此类效果会竞相效仿?而AKB48的走红,越来越验证着当今日本社会的日益低俗化和色情化。

日本“美少女文化”兴盛千余年

中日关系磕磕绊绊,中国人对待日本的情感潮起潮落,“日货”不时在激愤的民情下遭遇抵制。但是,有人调侃地说,即使最坚定的中国“愤青”,也不会把日本美少女列入他们抵制的名单。究其原因,可以说,在樱花、相扑、插花、茶道之外,“美少女”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经济、人性的重要符号。

萝莉是日本美女的王道

常接触日本当代流行文化作品的人,往往会惊异其中的美少女文化,即这类作品中充斥着各种美少女的形象和元素。她们或是作为具有特殊属性或超能力的女主角,在虚拟的时空中大杀八方,或是作为男主角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配搭”奔前跑后,或是作为情节、画面中引人瞩目的“重要道具”被着意渲染。她们是女学生、女忍者、千金小姐、古代公主、魔法学员,甚至其他奇怪的身份。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她们大多具有大大的眼睛、姣好的面容、可爱的造型、相对感性和单线条的思维模式,以及被戏称为“圣母情节”的泛滥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她们几乎都是介乎女孩和成熟女性之间的女高中生年龄,日本称之为“高校生”。简以言之,无论动漫还是影视作品中,娇小可爱的童颜萌妹子是最大卖点。对日本美女来说,妩媚、性感都属于剑走偏锋,萝莉才是王道。只要身材娇小、童颜粉嫩、一双大眼睛如梦如雾,最好再带点儿傻乎乎的天然呆,那就是人们最爱的自然萌了。

维基百科上说,日本创世之初,父神伊奘诺尊曾言:“喜哉,遇可美少女。”“美少女”一词,则是来自20世纪上半叶日本作家太宰治的短篇小说《美少女》。笔者对此并无详细考证,但可以说明的是,作为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太宰治,写《美少女》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把自身锁定为处于“排除与反抗”时期的“市井小说家”。这种潜在的“排除与反抗”,或许构成后来日本美少女文化的潜质之一。通俗地说,美少女文化是一种用美色、异色、青春之色夺人眼球,凭此颠覆旧有观念、情感、秩序的文化。

选美推动美少女文化

日本打造美少女文化是从娃娃抓起。国民美少女大赛是日本全国性的挖掘和培养明星的权威赛事,从25年前开始不定期举办,近年基本稳定在每3 年一次,参赛人员限定在12—20岁。2012年的第13 届国民美少女大赛,报名人数达十多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东瀛列岛拥有千余种选美比赛。从区域看,除了全国性的“日本国际小姐”“日本小姐”和“日本环球小姐”三项顶级选美赛事以外,还有北方的“冰河小姐”、南方的“芙蓉小姐”等。

国有国选,县有县选,市有市选,甚至两三百人的小村庄里,还有“最美村姑”评比。从年龄段看,小学里有“甜美小天使”,中学里有“最美少女”,大学里有“校花”,半老徐娘们也不甘落后,参加“美熟女大赛”。日本最有人气的偶像组合AKB48,就由全国海选出的几十名14岁左右的青春美少女组成,被誉为“日本第一国民女子天团”。

让无数粉丝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星更是多有美少女,星野亚希、佐佐木希、小仓优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火了十数年的“早安”少女组,每期成员都是十几岁的女孩;新近爆红的网络红人泷泽萝拉,靠着一张萝莉面孔和可爱的自拍照,成为日本的“国宝级美女”。

这种文化还一直在输出。中国香港曾流行的电影“逃学”系列,中国台湾的《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等“学园少女戏”,以及众多韩剧“高校戏”,都可追溯到日本美少女文化的根源,有些甚至是痕迹明显的照搬照抄。

寻找日本美少女的历史社会土壤

日本美少女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有历史的因素,最早可以追溯到《源氏物语》(1001—1008年)时期,甚至更早。日本古代的贵族、武士普遍蓄养大量后宫,渲染宫廷和“大奥”1生活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贵族、武士的家宅成为美少女聚集的场所,被传统雅文化津津乐道。这也成为苦于生计、成家立业无着落的贫民和渴望往上爬的野心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悬殊的等级制度,贵族、武士后宫的真正场景,以及美少女们的真实面目,普通人其实很难得知,因此凭想象渲染后宫场景的“俗文学”在市井不胫而走,思而不得之下,那些让美少女“走入民间”的公主落难或女忍者故事,也就成为“俗文化”里的重要章节。

一些最终爬到高位的小人物一旦有了条件,就会迫不及待地“搜集”高贵美少女的“真身”。笔者查看资料,发现一些贵族、武士的妻子多是10岁左右结婚。大名鼎鼎、出身寒微的丰臣秀吉,爬上关白高位后,便娶了许多年纪幼小、身份高贵的美少女。德川家康30岁出头就当了祖父,年逾六旬还由一位10多岁的侧室添了一个儿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推行西式教育和衣着,少女进入学校,并且以近乎统一的、水兵服变种的校服形象示人。和传统日本女性厚实严密的衣着不同,高校女生校服清新大方,“暴露”较多,容易引起男性的丰富联想。而在西化背后,日本视妇女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文化并无根本改变。妇女虽获得更多读书、就业机会,但社会仍习惯性认定其结婚后的最终归宿是丈夫和家庭。因此“制服时代”就成为青春文化甚至情色文化自由度最大的时段。

进入现代,日本流行文化的读者乃至许多作者,本身要么是高中、大学学生,要么对这个阶层的生活十分熟悉。对他们而言,将“水兵服少女”设定为幻想系文化的女主人公,既容易接受,也是最熟悉的创作元素。流行文化说到底是商品文化,既然商品的客户群和制造者都是对“高校少女”最为熟悉的群体,出现美少女文化潮流就成为必然。这和美国当代流行文化里常出现摇滚青年造型,香港TVB 剧中刻画出色的女性角色往往带有中环白领女性特质,道理是共通的。

从社会心理看,我们以往都认为日本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但是,正如美国学者埃德温·奥·赖肖尔在《当代日本人》一书中所说,“日本妇女的地位其实比日常所看到的更重要。……现代日本家庭的核心是母亲而不是父亲,起主导作用的也是母亲而不是父亲。……男孩非常依恋和依赖母亲,是日本人的一个重要心理。”这或许也是日本美少女文化的社会基石之一。

御宅族的出现、“电车之狼”的流行、独特的秋叶原文化和漫画文化,也都对这种美少女现象推波助澜。她们会改头换面,出现在架空、玄幻、情色、打斗、魔法等诸多平台,但“水兵服少女”的本质却宛然可辨。

东京女性晚育倾向日趋明显原因多

日本东京都内不仅“晚婚”的现象日益凸现,“晚育”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据日本东京都政府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都内35—39岁生育的女性数量正在增加,2009年首次超过了25—29岁生育的女性数量。东京都40多岁生育的女性所占的比例也大大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9年,东京都内的出生人数为106613人,比上年增加0.6%,实现了连续4年持续增长。从母亲的年龄层来看,30—34岁的有41124人,35.—39岁27015人,25.—29岁25318人。

这其中,35—39岁生育的女性数量比上年增加5.6%,超过了日本全国同年龄层平均4.7%的增幅。该年龄层女性在全体生育女性中的比例为25.3%,大大超过了日本全国平均比例的19.6%。40—49岁生育的女性的比例为4.7%,也超过了日本全国平均比例的2.9%。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2009年人口动态统计确定值显示,全国35—39岁生育的女性数量为209706人,是1995年100053人的两倍多。

东京都内日益严重的“晚育”现象,是“觉悟”的表现吗?显然,这个设问是不合适的。因为日本既不采取“计划生育”的“国策”,也不鼓励“晚婚晚育”。在“少子化”时代的今天,日本政府鼓励多生,对第二胎就给予补助。我认识的一位华人女性,一下子生了三胞胎,计划让日本地方政府把孩子们包养起来。

日本共同社引用专家的分析,指出“女性就业的情况较多或许是主要原因”。应该说,这只是原因之一。女人工作忙,顾不上生孩子。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日本社会,女性要和男性竞争,就必须比男人更能忍受加班加点的不规律生活。

此外,经济发达的日本,却存在着“入托难”的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职业女性解决实际的困难。相反,日本政府反而削减了用于建造托儿所的经费。而对于很多有小孩的女性来说,没有了托儿所的帮助,她们就变得更累了。结果,采取的方法就是“晚育”。

如果继续寻找原因的话,当年日本皇太子妃雅子的“晚育”,也给了职业女性很大影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晚育”风潮。

更有人说,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越来越多,这也是她们“晚育”的原因之一。对此,我感到有点费解了:读书越多的女人,越不喜欢早生孩子?

日本大阪老太泼辣无敌爱占小便宜

一种名为“是我,是我”的诈骗方式近年来在日本很猖獗,骗子给老年人打电话装作是他们的“孙子”骗钱,但此类诈骗在大阪较少见,据说是因为大阪老太太的威力震慑了罪犯,静冈县还专门邀请3名大阪老太太出演公益广告,提醒老年人不要上当。其实,即使没有“装孙子”诈骗这件事,大阪老太太的“威力”在日本也有口皆碑,她们服饰夸张、泼辣健谈、敢打敢拼,爱占小便宜,总之个性鲜明,很有喜感。

豹纹老太天生好战

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因其历史背景、文化风俗不同,“县民性”也各异。以女性为例,京都女性古典、秋田女性美丽、鹿儿岛女性豪爽……而大阪女性在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老太太。关于大阪老太太的研究著作很多,将她们的特征总结得淋漓尽致。比如,她们生存能力强,在日本没有天敌,极具正义感,天生好战且神通广大。大阪老太太酷爱豹纹服装,买东西绝对要砍价,拿超市促销当作战斗。自行车仿佛是她们的“战车”,她们时常无视交通规则且具有高攻击性。

节约也是她们的一大特点,出门必拿免费发的纸巾,回家路上再拿一

次,平时凑在一起总爱比谁的衣服更便宜。她们说话大声,一说起来起码两小时不会停,第三人称永远是“那孩子”,不管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她们和人自来熟,口袋里永远揣着糖到处发。她们在车上抢座拿手,并且绝对不会受骗。

从好的方向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小气说明生活能力强,说话声音大、幽默可以带动周围的气氛,穿衣品味低但可以在娱乐自己的同时娱乐大众,到处发糖能够很好地调节人际关系。可以说大阪老太太在日本算是“异类”,很少有这么阳光、热情、生活感强的人群了。家里如果有这么一位老太太,会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因为她们是无敌的,没有任何事能让她们情绪低落。

大阪女孩广受喜爱

此外,大阪老太太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她们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对喜欢的东西说“是”,对讨厌的东西说“不”!而开朗的性格、旺盛的进取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行动力,更好像是她们在娘胎里就具备了。

在东京,说大阪方言的女孩被认为是最可爱的。在演艺界,很多大阪老太太或她们的“预备军”都很受欢迎。比如演艺界绝对的“一姐”,62岁的和田秋子。还有中国人都知道的藤原纪香,有人说她将来能成为“史上最性感大阪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