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48626800000003

第3章 学术思想(2)

通过对历代中医着作中痔症状及病名的辨析,朱师明确指出:祖国医学中的“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所有肛门大肠疾患的统称,文献中大多采用这个概念。如《说文解字》云:“痔,后病也。”后病即下部肛门病。又如明·方贤《奇效良方》云:“痔于肛门生,或在外,或在内。有似鼠乳者,有似樱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痒,有软有硬,有脓溃者,有不溃者,有肿痛便难者,有随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窍血出如线者。至有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及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或肛门四围生数枚,脓血浸淫若莲花者。”这是广义的痔概念,包括有血管曲张性、脱垂性、炎症性、溃疡性、增生性等病理变化在内,其发病部位包括现代医学解剖部位的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部结肠在内。广义“痔”的症状有便血、清血、脓血、流臭水、疼痛、肿胀、脱垂、朐痒、肛门内外如竹节紧锁、里急后重、粪便变细变扁、腹泻、便秘等;其部位、形态有结核肠内、盘附肠头、肠口成、生疮陷入、状如海蜇、形如鼠乳、樱桃、珊瑚、莲花等20多种;其色有红、栗壳、黑、白;其质有软、硬、坚不一;此外有的仅见症状,并无形、色;其病位,有发于肛门内外的、有的在肠头肠内等。

二是指人体孔窍中有小肉突出的疾病。如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于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三是内痔和外痔的统称,与现代医学所讲的痔概念相同。

朱老的认识明确了中医痔的概念,对学习、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避免后学者学习与临床应用时对痔的概念产生混淆。

四、主张以“疏通血脉”法治疗痔核,创“消痔”学说祖国医学认为痔的成因是血脉不行、气血瘀滞、经络曲张所致,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说:“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澼为痔”。现代医学关于痔病因的认识,虽由衬垫学说代替了静脉曲张学说,但是,仍认为痔血管的充血、郁血为主要病理特点。

在治疗方法方面,大多以外治法为主,如中医有“枯痔”、“结扎”、“割治”等,西医有注射硬化、胶圈套扎、切除等。从其治疗机理而言,可分为两类,一是摧毁痔组织的方法,如切除手术,或用药外敷或注射,或用胶圈套扎等阻断痔血流使痔核发生缺血坏死而脱落。二是非摧毁性的方法,如枯痔钉疗法、硬化注射,依靠纤维化作用使痔核硬化萎缩,而纤维化作用亦以阻断痔血流为手段。朱师认为非摧毁性的外治方法虽多,疗效确切,但多还有一定的、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如局部疼痛、感染、大出血、肛门狭窄症等,远不能适应面大量广的痔病患者,特别是对缺医少药的农村患者。于是要求研究一种简、便、廉、验、无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朱师认为,虽然痔的成因是血脉不行,气滞血瘀,但现有的主要的局部治疗的方法,多以阻断痔血流为法,似治理大水,以“堵”为法,绝非上策,医理亦是如此。如若采用疏通之法,则理当有利而无弊。因世界上尚无这种“疏通”的方法,朱师乃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着手研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起初,以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的治疗痔疾、又有改善血行的数十种药物分别组成方药,以内服外敷为给药途径,治疗三期内痔、混合痔等重症,经临床治疗观察,收获不大。接着又逢“文化大革命”,科研工作基本被迫中断。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朱师的科研工作又重新开始了,他在吸取前阶段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采用以乌梅注射液改革而成“603消痔液”,并设计与运用了一种新的注射方法,经临床验证,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此,朱师在1977年10月全国防治肛肠病学术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603消痔液治疗痔核175例的临床观察”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很大关注,成为会议的热门话题。此后,组成了由朱秉宜、张仁福二位主持的题为“消痔液注射疗法及其治疗原理”的科研协作小组,进一步对制剂的药物组成、制作、药理作用、注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临床扩大验证,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的科研工作。据临床验证,用“603消痔注射液”治疗三期内痔、混合痔、曲张性外痔、肛裂共494例,治愈率达93.7%,未见严重并发症、后遗症。动物实验表明:消痔液有抑制肠平滑肌、扩张血管、抗血凝、增加血管灌注量、局部止痛等作用。在一组兔耳皮下注射“603消痔液”,而在另一组兔耳皮下注射国外公认的硬化剂——5%酚甘油作对照。比较表明,前者局部组织仅产生轻度纤维化,未见出血、硬化形成、溃疡、血栓形成等,与后者有显着差别。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和临床观察也表明,在一定剂量下无明显毒性反应。上述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表明,消痔液注射疗法不同于枯痔(坏死)、硬化注射疗法,是一种治疗内痔、混合痔、曲张性外痔、肛裂的新注射疗法,具有处方不复杂、质量稳定、临床副作用小,用药安全、经济、操作简便、适应证广、便于农村、工矿、门诊推广使用等优点。这一创举在理论上提出了以改善局部血循环治疗痔疾的新观点,在治疗方法上提供了新途径。因而,1980年他们首创的以松弛肛管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要治疗机理的消痔液注射疗法,获得了江苏省科技成果奖。

从朱师最初寻求以疏通血行为法治疗痔疾的设想,到获得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朱师具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朱师在60年代经几年时间的工作,尽管收效不大,但不因此罢休,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基础。如后来他之所以将给药途径由内服外敷改为局部注射,就是因为认识到内服、外敷的给药方法药力较弱,难以奏效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