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48635700000042

第42章 公文的撰写(1)

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具有合法性

1.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与法律。

2.公文的内容要符合本系统、本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规章。

(二)符合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切合实际需要,讲求实效

1.公文写作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从实际出发,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公文的内容务求符合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3.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速,以尽快地实现公文的效用。

(三)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应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正文结构,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紧凑有序、过渡自然,应当具备的组成部分一定要准确齐备,格式务必庄重规范,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四)公文的语言表述必须符合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与行文目的以及作者的职权地位。

二、公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旨

公文的主旨,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者主观思想结合的产物,即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统一。可见,公文的主旨,一般由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只有在一些短小的应用文如任免令、公告、启事等文章中,有时只有主要内容而没有写作意图。公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要受到主旨制约,以主旨为核心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确立主旨,就必须充分领会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应研究全局情况,抓住事物本质。要突出主旨,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使用标题

公文的标题有三种形式,即公文式标题、四项式标题和新闻式标题。

公文标题有两种作用;

一是表明公文的内容、范围;

二是点明公文的内容中心,即突出主旨。

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标题类型,但应该尽可能点明公文中心,即题目明旨。

(1)公文式标题。由发文机关(单位)、事由和文种构成,结构规范,程式性较强,表达平直,主要用于正式文件。这类标题事由部分选用的主干词语不同,作用也不同。例如《××研究所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提示内容范围;而《××研究所关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则显示文章中心。因此,事由部分主干词语要尽可能选用能够表明观点的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等动词性短语。

(2)四项式标题。通常由单位、时限、事由(事项)和文种四部分组成,程式性较强,常用于计划、总结,也变通用于法规、规章和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如《××学校2010年工作计划》《××县文化馆2009年工作总结》《××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办法》《××体育馆、××公司购销合同》等。这类标题通常只能提示内容、范围,因此,能够使用其他类型标题的文种,如总结、领导讲话稿、调查报告等类,可尽量不用这种标题。

(3)新闻式标题。此即通常的文章式标题,其表现方式较为灵活,常用于简报、信息、总结、调查报告等文种中。这种标题既可提示内容、范围,也要揭示文章的中心。而在公文中,一般采用新闻式双标题。一种是眉题加正题,眉题表明四项式相关内容,正题显示文章中心。

2.显示主旨句

公文表现主旨要明白显露,直陈其旨,在文章中常常要显示主旨句。主旨句是直接表现主旨的词句,是主旨的具体语言形态。它一般以论点句的形式出现,无论是由一句还是几句话构成,都要准确、鲜明、深刻、简练。公文的主旨句常常概括说明写作目的、意图、依据和文章的中心内容。

显示主旨的主要方式有;

(1)题目明旨,即文章标题点明主旨。

(2)开门见山,即在正文开头便标明主旨句,这是常见方式。

(3)篇末点题。有的在文章结尾做出结论,一语破的;有的首尾呼应,前题后点,开头提示文章的内容、范围及方向,结尾亮底,点明主旨。

(4)片言居要。在文章的内容重大转换之处揭示主旨,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一线贯通。主旨分散于一篇文章各个部分的小标题、小观点或者条旨句、段旨句中,起一个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时,也将以上多种显示主旨的方法综合使用,使主旨更突出、鲜明。

(二)强化观点

公文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不但要突出主旨(也可称之为基本观点),而且还需提炼和安排一些从属观点(也称为小观点、观点)来阐述、说明主旨。只有这样,公文内容才会充实,论述、说明才更充分,文章才更富逻辑力量。观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些材料的看法、意见,对某一规律的认识。在公文中,观点是直接陈述、鲜明显示出来的。受文对象对公文的观点,则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要使公文的观点鲜明,应注意以下诸方面。

1.明白显示、准确表达观点

要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评价,决不允许掩饰和曲笔;要给受文对象传达唯一性的信息,决不能模糊、含混或者有歧义。在篇幅较长的公文中,常用小标题或层旨句(或段旨句、条旨句)表明观点,使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也常开门见山、直陈主旨和要点,给受文对象以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现在不少公文,如篇幅稍长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会议报告、总结等文种,都常采用这种方法。

2.用好小标题(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

较长的公文,常将全文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或将全文分为若干层次、若干段落或若干条文,每层、每段、每条前面分别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提示该层、该段或该条内容,有时用黑体字标示出来。我们把这些短语、短句分别称之为层首句、段首句或条首句,它们的作用与小标题相似。小标题(含层首句、段首句、条首句)在公文中有两类作用。

一是提示该部分(含该层、段、条)内容的范围。

二是揭示该部分中心。

第二类小标题,已概括简明地揭示了该层次(部分)的旨意,我们可称之为层旨句,类似作用的段首句、条首句可称之为段旨句、条旨句。当然,旨句不一定都在层首、段首或条首,但在公文中为引起阅者注意,便于理解,常将其置于首句处。

从不同的实际考虑,公文可酌情使用这两种小标题。一般说来,法规、规章、管理规章和政策性的公文、会议通知、合同等文种,常采用第一类小标题;而指挥部署工作的公文、汇报工作、总结性的文书,则常用第二类小标题。但为使文章观点鲜明,应尽可能使用第二类小标题。因为第一类小标题对内容范围虽有提示作用,但从严格的语法意义上说,它并没有形成一种观点。

这两类作用不同的小标题,在语法结构上有极大不同。第一类通常用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短语)构成,第二类则常用动词性的动宾词组(述宾短语)或动词性谓语句构成。这是我们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的。

3.注意强调观点

在一些公文中,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张、看法,使观点更为鲜明,也为了引起公文阅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必要时要注意强调观点。通常使用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文中强调语等形式来强调观点。

(1)层前总提语

在公文一些较长的层次、部分中,常在层首句(或者小标题)一下,围绕层次中心,分条列项地陈述、说明、阐述有关问题。为了使分散的各条文内容给阅文者留下集中、鲜明的印象,就可以在层次(部分)开始时,在各条文之前写一段话,用以领起下文。通常把这一段话称为层前总提语。层前总提语在强调观点时,可以简要概述层次中心或者主要内容,或者介绍相关背景材料,阐述有关理论、认识,强调有关意义。

(2)层后总括语

有时,为了强调观点,也可以在层次(部分)分条列项陈述说明之后,写一段话来总结上文。通常把这段话称为层后总括语。它可以概括上文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层旨,或者强调上文重点,补充完善上文次要内容,说明背景材料。层后总括语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值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不难看出”“尽管(虽然)……但是”等语句领起强调的观点。层前总提语、层后总括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层前总提语主要是启后,层后总括语主要是承前。

(3)文中强调语

有时,也可以在文中的关键处强调观点。有些重要的观点、新颖的观点、作者独到的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观点等,就可以在文中强调。

文中强调语常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称呼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在讲话稿中,突然出现了“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这类称呼语时,后面常常是要强调的观点。另一种是用插入语领起所强调的观点。通常使用的这类语句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不难看出”“笔者认为”“试问”“请问”等等。

(三)充实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事实、数字、论据等。即凡是被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这一切,不论是否写入文中,都称为材料。在文学创作中,有素材、题材之分,在公文写作中,统称为材料。

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着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公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公文材料的处理,应当在不违背事实真相、不改变事情原意、不损害事物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方式作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去繁就简。

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公文写作中,可以选择点面材料或者对比材料、正反材料、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从不同角度、方面来说明、证明观点。在公文写作中,安排材料的主要方式有;先亮观点,后举材料;先列材料,后摆观点;边列材料,边摆观点,即夹叙夹议的写法。总之,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四)安排结构

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就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1.公文安排结构的要求

围绕主旨安排结构;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清晰;要完整、严谨、合理。

2.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

(1)标题。

(2)开头。公文的开头,常常是“开门见山,下笔入题,起句发意”。开头就点题,或者揭示全文内容的走向,领起下文。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概述情况,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

——说明根据,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行文有据,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

——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为此”等语,领出一下文。

——交代原因,可用“由于”“因为”“鉴于”领起下文,亦可直接陈述原因。

——阐明观点,开头提出结论性意见,或者点明主旨,下文再具体解释、说明、阐述。

——表明态度,开头就直截了当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事项、会议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看法。

——提出问题,用设问句开头,提示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引起受文者思考与共鸣。

——慰问祝贺,常用于讲话稿、礼仪性文章的开头。

——引述来文,常用于针对来文而做出答复的文章。

——列序号开头。

(3)结尾。公文的结尾要言尽意明。既不能虎头蛇尾,草率作结,也不能画蛇添足,或者以空话为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收篇点题,用简练的语言,画龙点睛似地提出主旨;或总结全文,形成完整印象;或针对开头交代的论题和初步揭示的方向,前题后点,结尾点明主旨;或者进一步强调、深化中心,形成深刻印象。

——提出希望、号召、意见、建议。

——强调说明,对主体内容作必要的强调或补充,或说明有关事项。

——表示祝贺、慰问。

——自然作结,以专门结尾用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等作结尾。

也有的主体部分言尽意明,就不另定结尾部分了。

(4)层次和段落。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事物特性的一个方面、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分析推论的一个分论点,都可以组成一个层次。安排结构时,要防止层次混乱和不讲层次两种毛病。哪怕一个层次不清,部分结构零乱,也会影响文章逻辑体系的完整和严谨。

公文的层次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如每部分的序号、小标题、层首句等。用好小标题或层次句,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表现都十分重要。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除篇段合一的短文件外,应用文都要划分段落,这是表达内容、反映层次的需要,是文章结构的需要,也是读者接受心理的需要。划分段落必须注意单一、完整、有序、合理。

(5)过渡和照应。文章要脉络清楚、连缀成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还离不开过渡和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