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48638500000014

第14章 南京市社会分化的特征与趋势(3)

三、各阶层对待贫富差距的心态有待调整目前南京市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是客观事实。让人深思的是,社会分层调查发现,各社会阶层都对“现在的贫富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六大阶层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现在的贫富差距已经不合理。从整体上看社会各阶层中有55.2%的人表示不同意这一看法,有20.3%的人表示非常不同意这一看法,两者合占75.5%。和谐南京调查也显示,对于南京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有35.3%的人表示“很严重”,有28.7%的人表示“严重”,有34.9%的人表示“比较严重”,三者合占98.8%。表示“不严重”和“几乎不存在”的仅占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和南京的贫富差距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在南京,虽然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开,但整体上来看南京的贫富差距依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接近警戒线)。这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市民认为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不合理,这说明南京市民对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并进而影响他们对发展的参与。当务之急是要扭转这种局面,设法调整人们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

第三节南京市阶层分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其成熟性和稳定性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同于近代化前上尖下阔的金字塔型。当前,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形成中层较大、底层与高层较小的橄榄型结构。同时,促使社会结构进一步弱化刚性、扩大弹性,增加社会阶层的“换位机制”,建立和谐社会。

从整体来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南京未来的阶层分化仍将持续、激烈地进行下去,两大基本阶层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快、新兴社会群体日趋阶层化、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底层社会逐步形成将成为南京社会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两大基本阶层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快

南京市的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其主体结构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失业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业主阶层与管理者阶层等六大阶层。其中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我国传统的两大基本阶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阶层的继续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农民阶层规模在逐渐萎缩,农业劳动者的数量会持续减少。南京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南京的乡村户数在逐年减少,从1993年的74.29万户减少到2002年的70.64万户再到2005年上半年的67.36万户;相应地乡村的人口数也在逐年减少,从1993年的261.03万人减少到了2002年的230.59万人再到2005年上半年的214.37万人。农民阶层逐步向工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其他社会阶层流动。

工人阶层内部的分化加快。今后产业工人的比例仍会有所下降,新阶层的发展越来越快,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新的岗位,将吸收大量的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变动中,知识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兴起,也使传统产业工人减少,脑力劳动为主的职工新阶层不断出现,例如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金融、保险、证券行业和受聘于外资、港澳台投资企业的高级职员等。目前国企工人规模在下降,私企工人规模在上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分化之后,产业工人阶层将进行新一轮“整合”,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一个具有较强同质性的工人阶级。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分化整合后的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仍然是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但其社会地位与以前相比呈下降或弱势状态。

从整体上来看,两大主体阶层加速分化是积极的、进步的,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并加以公共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是关系到今后社会是否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新兴社会群体日趋阶层化

相对于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业主阶层与管理者阶层都属于新兴社会阶层。目前这三大阶层的规模都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并且各阶层之间在收入、生活方式、社会心态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征,阶层内部的同质性在逐步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兴社会阶层仍将不断涌现。前两年中央列举的六大新社会阶层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户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自由职业人员阶层。新兴社会阶层呈现高智能、高专业化态势,他们有着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如海归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有更多的新兴社会群体涌现,他们将不断地加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行列,是南京市多元化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符合和谐南京建设发展的总目标,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培育中间阶层,使其不断壮大,使整个社会阶层呈橄榄型,是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上讲,中等收入阶层应具有缓解社会利益冲突、稳定社会、促进消费,以及现代社会行为规范的示范功能。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来讲,中等收入阶层都是最稳固的阶层。他们一般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工作稳定,对社会和政策的认同感强,而且消费稳定,是扩大和拉动市场的重要力量。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壮大对于构建和谐南京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南京市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得很快,私营企业主、专业科技人员、经理人员等增长得都比较多,预计未来南京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是私营企业主队伍将越来越大。南京的私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从1988年的30户增加到2002年的52774户,其中1995年到2003年的9年中,私营企业户数的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30%。私营企业主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从1997年的22804人增加到2003年的602933人。因此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决定了私营企业主队伍在未来1020年内还会有一个较大发展。二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增长。南京市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1982年为3.3%,1990年为6.55%,1995年为9.23%,2000年上升为12.9%,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呈现职称高、年轻化、高学历态势,2003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72万人,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所占比重分别为13.27%、35.7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中等收入阶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是现阶段日益拉大的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构挤压;二是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劳动力再就业压力的制约等。从当前变化的趋势看,南京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在中期内仍会继续扩大,单纯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来收敛收入差距短期难以见效,必须通过一整套的发展、体制和收入政策才能逐步扭转目前过快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党的十六大在论述收入分配制度时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因此,“扩中提低”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社会和谐。

四、以失业人员为主的贫困阶层将构成城市社会底层。

失业者阶层是一个流动性较强的阶层。这一阶层的形成具有过渡性特点,其中多数人会找到工作,脱离这一阶层,而有些则长期无法找到工作,滞留在这一阶层中。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态势所决定,虽然不断地会有人走出失业者阶层,但仍然会有另外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使这一阶层在整体社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2003年的6.5万失业人员中,长期失业者有增多趋势,失业六个月以下和以上分别占一半,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再就业较为困难。

目前以失业人员为主的贫困阶层的社会流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一是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流动的正常进行。二是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观念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流动行为。南京市底层社会的基数比较大,是影响和谐南京构建的最主要负面因素。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加大对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力度,保持底层社会的正常社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