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枫叶渐红
48643300000029

第29章 秋的呼唤(2)

实际上,人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所表现的才能和作用也是不同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专家学者一夜间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工厂、农村烧锅炉干农活。他们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每每烧起锅炉、干起农活来的效率往往不及目不识丁的工人和农民兄弟,有时甚至让人有“弱智”之嫌。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拼在了同一个赛场上,就如劣马与骏马在同一条跑道上比赛快慢一样,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囿于困境中的他们,纵有千里之志,也“不以千里称也”。记得自己在农村中学任教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科的同事论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都不差上下,后来有的改行从政,有的被选调到省、县重点中学。几年之后,从政的当了一方领导,颇有建树,用政绩赢得了众多的口碑。被选调去的也成了所在学校的把关教师,得到师生的承认与学校领导的器重。而仍留在原校任教的,始终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这是因为前者换了环境,不同的生活空间,新人、新事、新要求、新压力,迫使他们要去适应岗位,迎接挑战,更新知识,提高自我,全力以赴,不可懈怠地去完成角色的转换,更好地履行新的职责。他们在挖掘潜能与提升创造力的过程中,突破了原有的瓶盖,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而后者却因惯性心理,守住的仍是那片天、那块地,三尺讲台一本书,大有“栟死于槽枥之间”、“生不逢时”之类的哀怨与抱憾,没有压力,惰性自生,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运用,无形中把自己定格在了一个较低的层面上。

我们常常把伟人的话语作为经典在口头传诵,在生命的扉页上写为座右铭。当然,伟人自有对世界更为宽广的哲理思考,对人生更具追求的透彻感悟,对事物更深洞察的见微知著,对机遇更好把握的驾驭才能,大多都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高屋建瓴论断与影响时代的警言,令人崇拜之至。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还必须看到许多伟人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距离因素,距离越远,形象就越完美,人生也越丰满,反之,“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其实,就在我们常人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凡人睿语,许多完美的人以及完美的事,只因存在于自己的同一层面上,熟悉的地方看不到风景,不经意罢了。一旦那人走到更高的层次,就会发现原来他还有那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拥有了这样的视角,无论什么人,也不管个头高矮,只要站立着,都是一种高度。所以,人的这一生,有时需要仰望,仰望星空,仰望太阳,仰望生活的前景;有时需要平视,平视凡人,平视凡事,平视生活的信心;有时需要俯瞰,俯瞰失败,俯瞰逆境,俯瞰世态的炎凉。只有具备了这三种心态,才能在纷繁的荆棘中选好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走下去。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得好:“人这一辈子,不一定要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这成长指的就是要不断成熟。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种过程,一种历练,一种永不言弃的追求。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傲卑心理。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会学会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当有一天,你困了、累了,想停下来歇息一会儿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无意间自己已突破了层层叠叠的无形瓶盖,跃出主观和客观上的许多桎梏,达到人生的另一个高度——全新的生命层次。

学会欣赏

人生道路上,无论什么人,也无论有着怎样不同的经历,总会在这世上留下各自的痕迹。人过留声,鸟过留影,这一路走来,对人与事的记忆也一样会相生相伴。但由于体验程度的不同,记忆的深浅也随之有别。有些记忆转瞬即逝,而有的记忆却没齿难忘。如果这种难忘的记忆是对人物的崇拜,诗文的回味,歌词的吟唱,景物的流连,抱着喜爱的心情去领略特别的人或特定的物的意味,这就叫欣赏。能被欣赏的人,自然是出类拔萃,己所难及;而被欣赏的事,当然也会触动心灵,可遇难求。被欣赏,是一种高度,不需要附加条件;会欣赏,则需具备相对的素质、修养与勇气。否则,“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宛如一张没有写过文字的白纸,岁月的冷风轻轻一吹,就无影无踪了。

欣赏需要素质。素质是什么?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但从个人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关系而导致的应对与处理效果上说,应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的力量。弱智的残疾人,很难理解三峡截流的绝世壮举;懒惰成性沦落为乞丐的人,怎能知晓成功者创业的艰辛;目不识丁的文盲必然读不了世界名著;缺乏乐感的人,又如何领悟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命交响。从小到大,我对穿着始终抱着暖和即可的态度,难得跟随时尚与潮流,渐渐地思想与意识也就落伍了,以至对电视上的各种服装模特大赛都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常常对别人的评头论足、津津乐道不屑一顾。因为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素质,所以对“引领时代潮流”的再美时装也就没有欣赏可言了。

欣赏需要修养。修养是一个人在社会政治、道德、学术、技艺等方面勤奋学习、长期努力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即人的思想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越有修养,欣赏的能力就越强,所被欣赏的人与事就越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闪现欣赏与被欣赏的不朽的魅力光辉。宋代欧阳修与宋祁曾一同编纂《新唐书》。书成后,御史说只能签他一人的名字,欧阳修死活不肯,一定要将宋祁的名字并列书中。因为欧阳修很欣赏宋祁的才华与勤奋,他认定不能让这块闪光的金子埋没。欧阳修因让名而愈加出名,在文史上留下了一段令人叹服的佳话。而唐代诗人宋之问却大相径庭。一次,他爱上了外甥刘希夷所写的《代悲白头翁》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警句,得知“未传于人”,便想方设法据为己有。他始而“恳求”作者转让,继而动用武力夺取。在威胁不成的情况下,竟令仆人用装满泥土的袋子,将刘希夷活活地压死在书房里。他虽然对五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在诗坛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修养浅薄,品德卑下,为窃佳句,猎取功名,草菅人命,手段残忍,留下了千古骂名。虽然,他的丑恶行径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所不齿。然而,也正因其欣赏而嫉妒,嫉妒而欲夺,欲夺而杀人的倒行逆施,更加反衬出这联警诗的价值,使其更加风靡古今、光耀诗坛。

欣赏需要勇气。欣赏的勇气,就是需要欣赏者无视恐惧的存在,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若把这种勇气用在培养后人的范畴内,那就是要有不怕别人超过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盛唐时期的李白,应诏赶赴京城长安,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拜访名噪一时的大学士贺知章,便捧上新诗《蜀道难》赐教。贺阅后惊叹道:“君莫非太白星下凡。”李白听后,欣喜若狂,诗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无数的振聋发聩的诗篇,把唐诗推向了无人能及的巅峰,自己也获得了诗仙的美誉。还是欧阳修的虚怀若谷,荐天下豪才为己任的范例。当年苏轼名不见经传,欧阳修读了其文,大加赞赏,给了苏轼无穷的创作信心与激情,使其终成“唐宋八大家”中风格独具的一代宗师。还有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小时因父母双亡,生活十分落魄。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与寂寞,信手涂鸦地写了一篇叫《童年》的小说。不料被当年已大名鼎鼎的屠格涅夫在不经意中看到,读后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托尔斯泰听到屠格涅夫的赞赏后激动不已,从此笔耕不辍,终于写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成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如果没有贺知章、欧阳修、屠格涅夫的勇气,也许唐朝的天空就陨落了一颗最璀璨的诗星,宋代的大地就失却了一片最浓郁的墨香,俄国的文苑就消逝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是的,善于欣赏的人,他们的眼睛是一扇晨开的窗口,涌进的是永远的清新,阳光与锦绣;他们的心灵是一片迷离的绿洲,闪动的是永恒的青光,生机和蓬勃;他们的胸怀是一展无际的大海,激荡的是亘古的活力,朝气与澎湃;他们的言行是凡人遥望的标杆,是引导上进的阶梯,是远行的加油站,是冲刺的助推器——浩浩长江所以能有后浪奔涌的壮阔,是因有了前浪开天辟地的一往无前;人类历史能有今天文明的灿烂,是因有了昨天黑暗隧道的爬行摸索。欣赏使静态复活,欣赏使理想光辉。平凡的人因学会欣赏而脱俗,超凡的人因善于欣赏而伟大。被人欣赏,是一种幸运;欣赏别人,是一种智慧。有了欣赏,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幸福,生命才会愈加溢满童稚的笑声和无邪的心声。

天地不过是万物逆旅,光阴也只是百代过客。在短暂的人生中,多一寸欣赏,就会多一尺充实;多一尺充实,就会多一丈进步。不妨让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学会一点欣赏。

优势与劣势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旅行者早晨一起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雨伞,第三个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手仗的满身是伤,而什么都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疑惑重重,就一起问第三个是怎么回事。第三个听后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凭借的优势。”拿伞为了遮雨,拄杖为了防摔,这是生活中的常识。而故事中本已占有了优势的前两个旅行者,以为优势就是万能,就是神灵,一定能够保护好自己。所以,粗心大意了,结果是吃了哑巴亏。可见优势也不是绝对的。

我还曾经见证过这样的一个现实故事。甲乙两人都是我的朋友,同读一所理工大学。毕业后,甲通过关系不仅留在了城里,而且还进入了一家效益与名气都很骄人的企业。乙因出身卑微,且缺少门路与攻关策略,只好回到家乡的县城,到了一家小企业当员工。几年后,甲乙两人在一个订货会上相逢。甲虽然还是普通的员工,但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乙已是副厂长了,但穿着依然普通,与甲相比,显得土气多了。两人相互问候后,甲便高人一等地拍着乙的肩膀笑着说:“哎呀,这山沟里的日子看来还挺艰难的啊!”明显带有调侃与讽刺的口吻。但乙缄默不语。又过了几年,全国企业都进行了的改制,甲乙所在的企业也实施了大刀阔斧的资产重组和员工竞聘上岗的机制。既懒于知识更新又无佳绩可言的甲被“优胜劣汰”了,而一向业务过硬、胆识过人、善于管理的乙则当上了新成立的公司老总。为了占领市场,乙又在甲所在的城市成立了分公司。为了生计,甲四处求职。当他看到一家新注册的公司正在大张旗鼓招聘部门经理与技术员工,待遇优厚,觉得自己专业对口,且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就前往试聘。让他始料未及的主考官竟然是乙。乙对甲自然知根知底,没有按部就班就破格录用了他。乙只是看到甲衣冠楚楚,发卷波浪,纤尘不染,似乎感到他依然故我地把时间花在打扮上,就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鼓励了一句:“以后把精力多放点在事业上。”语气平和,没有丝毫鄙视,更没有刻意挖苦。在走向社会的初始,甲的优势明显,占有的环境、技术、人脉以及企业拥有的实力和个人升职的空间与机遇都是乙所望尘莫及的。然而乙虽先天不足,但后发强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说明劣势也不是绝对的。还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于是双方决定通过比赛来决一雌雄。在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跑了起来。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且一路领先。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乌龟根本不是对手,自己完全可以在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比赛。于是,就在树下坐了下来,不一会儿,就舒适地睡着了。乌龟却一刻也不停歇地朝着终点跑着,慢慢的就超过了兔子,完成了整个赛程,抢先站到了终点上,夺得了冠军。与乌龟行进的缓慢速度相比,兔子的快跑能力众所周知,可谓优势占尽,胜券在握。正常情况下,输赢不存在任何悬念。但比赛中的乌龟十分清楚自己的劣势,紧紧地抓住了时机,在兔子自我陶醉和放松的时候,一刻也不懈怠,一点也不麻痹,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