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48734400000016

第16章 欲望:财可伤人,食可亡鸟(2)

金碧峰禅师修炼多年,已能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入定前,一定先仔细把玉钵收好。有一天,他的世寿将尽,阎罗王便差几个小鬼来捉拿他。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始终捉拿不得。眼看无法向阎王交差,小鬼们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使金碧峰禅师出定的计谋。

土地公想想说:“假如你们能拿到金碧峰的玉钵,他一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赶快找到玉钵,把它摇得叮咚乱响。金碧峰忍无可忍,匆忙间就出定了,一把抢过玉钵。几个小鬼笑道:“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悟,知道贪爱将毁了他的千古慧命,于是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贪婪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某些本该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有一个走私客特鲁西,由于警方追捕得很紧,一时无处藏身。于是,他带着所有的走私货,躲到一家破旧的教堂中,并且请求教堂里的老牧师帮忙把这些走私品藏到教堂的阁楼里。他想警方一定想不到这些东西藏在教堂中,所以万无一失。这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特鲁西的要求,并且要此人马上离开。

“我给你一笔钱,以报答你的善行,你看20万元怎么样?”特鲁西一再地拜托着。

老牧师坚定地说:“不!”

“那么50万呢?”

老牧师依旧拒绝。

“100万元?”特鲁西仍不死心。

老牧师突然大发雷霆,用力把特鲁西推到外面去,说道:“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已经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老牧师算得上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心理底线,也知道自己在重金面前挡不住诱惑。生活中的你呢,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能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吗?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一句话:“人们失败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太贪。”正如宋学大家程颐所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在诱惑面前能够克制欲望,放下贪恋,这样才是真正的智者。

盏茶铭心

由于人心中贪念太多,而不能一一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烦恼,就会觉得苦。欲望是无穷的,贪婪像一把利刃,不能丢下就不能踏上苦海之岸,要想上岸,必须破除贪念,在修行中要将慈悲心提起,将奉献当做一种快乐。

楞严禅师茶语:不堕钱的奴隶

楞严禅师开示:“金钱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能滋生罪恶。”金钱本身并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一天,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在树林里散步,突然有个乞丐慌忙地从丛林中跑出来,他们便问:“什么事让你这么惊慌失措?”

乞丐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里挖到了一堆金子!”

这两个人心里想:“这个人真是傻瓜!挖到黄金,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觉得害怕!”于是他们问:“你在哪里挖到的?能告诉我们吗?”

乞丐问:“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请你告诉我们在哪儿吧!”

乞丐说:“就在森林最东边的那棵树下面。”

他们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很多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这个乞丐真是愚蠢,人人渴望的金子在他眼里却成了吃人的东西,真是个傻瓜,难怪要一辈子讨饭。”

另一个人也点头称是。

于是他们开始讨论怎么处置这些金子,其中一人说:“白天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再拿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拿些饭菜,我们等到天黑再把金子拿回去另一个人同意了。”

另一人走后,留下的那个想:“如果这些金子都归我一个人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用棍子打死他,这些金子就都属于我了。”

回去拿饭的那个也在想,要是能独占这些金子该多好呀,于是就在饭菜里下了毒,要毒死他朋友。

刚回到树下,那个朋友就用木棍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我本不想杀你的,可是这堆金子逼我这样做的。”

之后,他拿起朋友送来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肚子里如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无限感叹地说:“乞丐说的话真是一点都不错呀!”

为了金钱杀害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这是多么悲哀的一幕!贪念伤害的不仅是自己,伤害别人,甚至可能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

有这么一个人,他借着改革的春风发了大财,几年之间成了人们所说的“大款”。他以前是农村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后来用拖拉机跑运输,赚了钱以后把拖拉机换成了汽车。由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家业也由一辆汽车变成了十几辆,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公司的老总。

口袋里面有了钱,心头也就长了草,酒店里和狐朋狗友吆五喝六,桑拿浴里拥三抱四,赌场里一掷千金;踹了糟糠之妻,找了个小老婆。理由是赚钱过百万,房子要新,老婆要换。

他在金钱的魔掌中渐渐迷失了自己,他什么都赌。辛辛苦苦二十年的事业,他用两年就败得精光。二十年前他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有健康,还有拼劲;二十年后他连这些都没有了,只能面对凶神恶煞的债主。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穷困而死。

金钱并非万能的神明,而只是我们获取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你如果不做金钱的主人,便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其间的差别,完全在于你能否认清金钱的力量,以及是否掌握了正确处理金钱的方法。把钱用于正道,你才能清廉做人,并受益终生。这完全是一念之间的事。

盏茶铭心

人们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认为金钱让人堕落,让人犯罪,让人痛苦,让人毁灭。而《圣经》上说:“贪钱是万恶之源。”金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分,而是取决于使用金钱的人如何来运用它。赚取庞大数目的金钱,并不是罪恶;使用金钱来危害大众或造福社会,要看握有金钱资源的人们具备何种观念。

鸟窠禅师茶语:幸福的薄厚取决于欲望的多寡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托尔斯泰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于是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地主家的老仆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感叹道:“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这个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一个故事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真实地反映出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有一个男人,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房子、车子在他的生活中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翁还差太远。”太太的话像针一般深深地扎进男人心中,男人的尊严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第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竟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地消瘦,胸部长时间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好像不认识了。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心里感叹,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就离开了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真正属于我们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在我们这里,有的让我们暂时使用,有的让我们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其实,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盏茶铭心

鸟窠禅师的“身外物,不奢恋”是一种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胸怀。遇事想得开、放得下,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烦恼与欣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