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具魅力的名城古镇
4875100000010

第10章 魅力名城古镇——亚洲篇(9)

1350年,大城王朝乌通王建都于此。这座城市建于三条河流交汇处的一个岛上,城市周围的低地每年都发洪水,因而形成了大量的淤积土。这种自然条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大城易守难攻。而且,由于临近朝披耶河河湾,使得航海商船很易到达。这样,大城就成为了一个控制其北方各地外贸的中心,很快繁荣昌盛起来。

大城的统治方式是集权统治。国王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家族统治系统成为封建社交中心,它控制着所有的文化活动及社会活动。国王成了佛教及其他各种艺术的庇护者,同时也成为所有艺术的皇室赞助人。大城佛教的昌盛自不待言,现存众多的庙宇遗址可兹证明。著名的三宝公佛寺,又名巴南清庙,建于1342年,位于大城东南端,濒河而立,寺前有白色圆尖佛塔,高约15米,规模颇大。佛殿里有一座庄严的坐禅佛像,外镀金色,泰人称为“銮抱多冶,意思是非常大的佛像。每年10月中旬,当朝者都要在此举行礼佛盛会。在市郊有蒙坤巫碧大佛塔,建于1357年,塔身嵌有释迦牟尼涅盘像,塔内有一尊大青铜像。该塔因破坏严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拨巨款加以修复。这里有雅察亚蒙库寺佛像;有罗卡亚苏塔寺,因一座29米长的卧佛而出名;还有露天大佛、三峰塔以及诗素里育他纪念塔。

大城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丰富的农产品以及外贸关税。商旅们来自于中国、爪哇、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日本、葡萄牙、法国、荷兰以及英国。在其鼎盛时期,大城变成了那一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大城的繁荣可以从当时的艺术中看出来,艺术的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在素可泰的历史文化中是无与伦比的。到了17世纪中期,一个新的“圣骨塔冶建成了。计划中该塔是正方形的,有着多锯齿状的棱角。这幢古代建筑的建造过程一直贯穿了整个大城时代,并且在进入曼谷时期时,它的建造还在继续。

大城在逐渐成为贸易中心的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宗教活动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天主教的许多耶稣会传教士在此协助国王从事工艺建筑等工程。

波兰人博埃姆作为中国明代朝廷与罗马教皇之间的联络使者,往返途中皆在此停留,并撰写完他的《中国医药》及《中国处方鉴》等名著,将中国医学传播到西方世界。

1767年,大城被缅甸军队攻陷,宫廷建筑、庙宇及数千幢房屋被焚,大量艺术珍品、图书典籍、王室档案皆化为灰烬,从此结束了大城王朝的历史。现在城市内外及郊区废墟面积广达104平方千米,可以想象当初大城规模之宏伟,也表明战火破坏之严重。仅就面积18平方千米的现在城市范围来看,庙宇殿堂等废墟遗址就有将近50处之多,城内的废墟可以说是到了比比皆是的程度。主要废墟遗址故宫纵横约600米,有宫墙围绕,墙内自北而南有六座大殿,其中一座铺着金瓦,史书称作“金殿冶。尽管往事如烟,大城遗迹——圣骨塔和大清真寺仍依稀显露出昔日的辉煌。

巴格达——一座哭泣的城市

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位于伊拉克中部,横跨底格里斯河两岸,是伊拉克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巴格达一词来源于古波斯语,意为“神赐的地方冶。同时巴格达还是一座驰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它在历史上的声望可与中国的长安相媲美。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四大发源地之一。公元前300年左右就出现了苏美尔建立的城邦。

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公元754—775年在位)把首都定在巴格达,并下令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始建新城,工程历时4年,命名新城为“和平之城冶。该城的中央是曼苏尔的“金宫冶,金宫四周是皇家及显赫人物的亭台楼阁。因城市建在圆形城墙内,故又称为“圆城冶。

公元8世纪中期至公元9世纪,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在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当时的巴格达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而且学者荟萃,文化昌盛。随着巴格达的不断扩建与发展,其市区逐渐形成横跨底格里斯河东西两岸的格局,东西两岸由先后建起的5座大桥相连。在此期间,不仅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而且世界各国的金银器皿、文物古董应有尽有,被人们誉为博物之城。

公元9世纪至11世纪,巴格达伊斯兰学方兴未艾,各种学派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学者们在宫廷的赞助和庇护下,著书立说,在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及文学艺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据载,巴格达曾建有30多所各类宗教学校,其中以11世纪塞尔柱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建立的尼采米亚大学和13世纪哈里发建立的穆斯坦西里耶大学最为著名,曾培养出大批著名学者和官吏。巴格达同开罗、科尔多瓦并称为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名城。

1258年到1401年,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先后几次将巴格达夷为平地,大量建筑、古迹和文物遭到摧毁。16世纪,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占巴格达。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定都巴格达。1958年7月14日以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冶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2003年3月20日,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攻占伊拉克。战后的巴格达并未迎来和平,而是千疮百孔,恐怖分子的自杀式炸弹不时袭击城区,老百姓终日人心惶惶,巴格达变成了一座哭泣的城市。

巴比伦——尘封的荣耀

从巴格达出发,过底格里斯河,即进入两河流域最富庶的地区。这里是阿拉伯人所谓的“肥沃的新月冶的腹地,著名的巴比伦城就在希拉市北不远的幼发拉底河畔。

如果说巴比伦不仅土地是肥美的,其古代文明更是具有难以比拟的繁华,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美尔人,最先用文字记录思想,最先把一天分为24小时,发明了最早的文字体系——楔形文字。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宫和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冶之一的“空中花园冶,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人们无数次听说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冶,想象它悬在空中的样子一定很美、很神奇。相传,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送给他的米底亚妃子安美依迪丝公主的礼物,使得原本得了思乡病的王妃病容一扫而光。而生性残暴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也在这故事里展现了温柔的一面,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更传说尼布甲尼撒的妃子、空中花园的主人安美依迪丝最终化为鸽子,飞天而去。这给空中花园又增加了些许神秘、阴柔的气息。

很难说现在的人们追寻空中花园,是为了缅怀那神奇的爱的力量——这力量不仅可以让一个暴戾的君王成为温柔的夫君,甚至还可以在半空中悬起一个神话般的花园,还是为了感伤那化为鸽子的美丽主人安美依迪丝。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梯形花园,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流水潺潺,园中还有许多幽静的山间小道,甚至花园中央还有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公元前3世纪的菲罗曾记述道:“园中种满树木,无异山中之国,其中某些部分层层叠长,有如剧院一般,栽种密集、枝叶扶疏,几乎树树相触,给人以舒适的遮阴之所。泉水由高高的喷泉涌出,先渗入地面,然后再扭曲旋转喷发,通过水管冲刷旋流,充沛的水汽滋润树根,土壤永远保持湿润。冶整个花园飞瀑流泉、花木葱茏、小径曲折、建筑辉煌,好像是梦里突然出现的空中天堂。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成了巴比伦城的标志。

如今它随着战争和黄沙正一点一点香消玉殒。千年的古城在夜幕中瑟瑟而立,路上空无一人,高楼的灯光也黯淡无色,懒散而有些麻木地轻晃着。新的一天来临之前,空气竟如此的凝固,似乎晨曦也无法将它融化。

巴比伦只会有一个,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