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富论
48802300000086

第86章 论国家的收入(2)

在火器发明之前,军队的优良程度取决于各个士兵使用武器的熟练度和技巧。体力和敏捷度最为重要,它们通常决定了战事的胜负。与现在的剑术一样,使用武器的熟练度和技巧,不是在普通的社会环境之中就可以学会的。要获得那类武艺,只有进入特定的学校,由特定的老师传授,并辅之以自己单独学习或和本领相同的朋友一起学习。在火器发明之后,体力、敏捷乃至使用武器的技巧和熟练度的重要性就比以前差得多了。虽然新式火器不会把笨拙者提升到和熟练者同一水平,但与以前相比,他们之间的水平更为接近了。并且,人们普遍认为,在部队的学习中,可以不断获得使用新式火器所需要的技巧和熟练度。

因此,决定近代战争胜负的,与其说是士兵使用武器的技巧和熟练度,倒不如说是纪律、秩序和服从命令的速度。近代的火器有声响、烟雾,人们在战斗开始的很久之前,往往一听到炮声就会感觉自己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于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战斗一开始,军队就丧失了纪律、秩序和服从性。古代的战斗则不同。除了人的吼叫声以外,没有大的声响和烟雾,负伤和死亡的原因也都是可以知晓的;附近有没有致命的武器,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此时,一支军队只要对使用武器的熟练度和技巧有充分的信心,那么无论在战事的任何阶段,与使用火器时相比,维持军队的纪律和秩序都要容易得多。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只有在同一个军队进行操练的士兵队伍,才可能获得纪律、秩序和服从命令的速度。

然而,无论怎样训练,民兵部队都比不上一支纪律良好、训练得当的常备军。相对于一周或一月训练一次的士兵,每天或每两天训练一次的士兵使用武器的熟练度更强。在近代,虽然军队使用武器的熟练度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但在目前来说,使用武器的熟练度还是比较重要的。例如普鲁士的军队,它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优秀的,据说就是因为他们更擅长使用武器。

试想,有这样两种士兵:一种士兵每周或每月只需服从长官的一次命令,其余时间均可自由处理自己的事务,而不必受长官的管制;另一种兵士每天的全部生活行动都处于长官的监管之中———哪怕是上床起床、都必须遵循长官的指令。那么,将上述二者进行比较,在对长官的敬畏和对命令的服从速度方面,后一种士兵是绝对比前一种士兵更优秀的。因此,可以说,在使用武器方面,民兵往往不如常备军;在纪律和服从方面,民兵更是不如常备军。并且,在近代的战争中,相对于使用武器的本领,纪律与服从要重要得多。

鞑靼和阿拉伯的民兵是最好的民兵,因为他们平日里跟随并服从酋长,养成了尊敬长官和迅速服从命令的习惯,类似于常备军那样。例如,苏格兰高地的民兵,就是这样在自己酋长指挥下行动的。不过,与鞑靼和阿拉伯的民兵不同的是,苏格兰高地的民兵有固定的住所,不像牧民那样四处游荡,平时也不会追随酋长迁徙至其他地方。因此,他们与鞑靼人和阿拉伯人相比较而言,更不愿意跟随酋长奔赴远方的战场,也更不愿意在战场停留过久。他们获得战利品后就会渴望回家,即使是酋长也难以制止。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服从长官方面是不如鞑靼人和阿拉伯人的。而且,他们在高地上习惯了固定的生活而很少去到野外,因此他们在军事训练和善于使用武器方面,也远不如鞑靼人、阿拉伯人。

其实,任何种类的民兵只要参加过几次战斗,就能够变成一个合格的常备军战士。因为他们每天操练并接受长官的命令,久而久之就会像常备军那样习惯于迅速服从命令。无论他们之前的工作是什么,只要参加过几次战斗,就必然会获得常备军的所有优点。所以说,美洲的民兵在任何方面都可以与常备军相抗衡,即使这支常备军的勇武不逊于法国和西班牙最顽强的老兵部队。

明确了这个区别,我们就能够用历史事实证明:有纪律的常备军比民兵部队要优越得多。

就我们所知,马其顿王腓利普所统帅的军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常备军之一。它经常与色雷斯人、伊里奥人、色萨利亚人甚至附近的希腊城邦发生战争。他的军队最初也许只是民兵部队,但经过多次的战争后,军队逐渐锻炼成了一支训练严格的常备军。即使是在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也没有解散军队,而是谨慎地保持着军队。之后,经过长久而激烈的战争,他不断打败并征服了希腊各主要城邦的勇敢而精练的民兵。然后,又与大波斯帝国交战。战事一开始,他就迅速击溃了波斯那羸弱又缺乏训练的民兵。希腊各城邦和波斯帝国的衰落,就证明了常备军比民兵优越得多。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详尽记载的第一次大革命。

罗马的兴起并取代迦太基,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革命。这两个共和国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而且,他们的兴衰荣辱都有着共同的原因。

从第一次迦太基战争结束,到第二次迦太基战争开始,迦太基的军队相继由三位大将———哈米尔卡尔、其婿哈斯德鲁巴及其子汉尼巴率领,一直进行着战争。首先,他们惩处了国内叛变的奴隶;其次,他们镇压了非洲叛乱的各民族;最后,他们征服了西班牙王国。在这几次战争中,军队都受到了犹如常备军的严格训练。在由汉尼巴率领军队时,他们开始从西班牙向意大利进攻。虽然当时的罗马人生活得也不是很太平,但他们却没有经历过上述那样的战争。因此,他们的军事训练十分松缓。可以说,在特雷比阿、斯雷米阿和肯尼,当罗马军队和汉尼巴的军队会战时,简直就像是用民兵来对抗常备军的场面。这种情形基本上已经决定了这几次战争的结果。

留在西班牙的常备军,也比罗马的民兵更强大。于是,这些常备军在汉尼巴的弟弟小哈斯德鲁巴的率领下,没用几年就将西班牙境内的罗马民兵全部驱赶出去了。

之后,久战沙场的罗马民兵,也逐渐成为了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相比之下,汉尼巴的军队却得不到本国的充足供给,于是他所固有的优势也就不断地消失了。后来,小哈斯德鲁巴觉得自己有必要率领所有留在西班牙的常备军,前往意大利援助他的兄长。但结果是全军覆没了。据说,是因为他们在行军途中被指错了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在那里他们遭到了另一支同样精锐的常备军的突袭。

在小哈斯德鲁巴的军队离开西班牙之后,罗马大将西皮阿在那里就只遭到了一些民兵的抵抗,而这些民兵又都弱于他的军队。于是,他将那些民兵征服了,并且他自己的民兵在战争中不自觉地成为了训练有素的常备军。接着,这个常备军来到了非洲,抵抗他们的也只是一些民兵。这时,为了防御迦太基,汉尼巴的常备军被召回了,并且那些失败的非洲民兵也加入汉尼巴的常备军。

汉尼巴的军队中,大部分士兵都是这些非洲民兵。于是,相互敌对的两大共和国的命运在查马会战中被决定了。

第二次迦太基战争结束到罗马共和国衰落,罗马的军队可谓是十足的常备军,但还是需要战争的锻炼。当马其顿的常备军与之对抗,并且战争进行到高潮时,若不是马其顿国王示弱,罗马军队可能还需要经过两三次大的战争或会战,甚至更多的困难才能征服这个小国家。那时,古代世界所有的文明国家(诸如希腊、叙利亚、埃及)的民兵,都只能对罗马的常备军做一些微弱的抵抗。

然而,一些野蛮国家的民兵则抵抗得较为激烈,例如米斯里德斯率领的黑海、里海以北各国的塞西亚(鞑靼)民兵,他们是罗马军队遇到的最强劲的敌人;帕斯阿和日耳曼的民兵也很强大,曾经将罗马军队打败了好几次。但从总体上来说,罗马军队只要得到了很好的指挥,所有民兵都将不是他们的对手。然而,罗马人觉得自己的帝国似乎已经足够大了,因此并没有彻底地征服帕斯阿、日耳曼。其实,古代的帕斯阿人好像属于塞西亚或鞑靼的民族,他们一直都保留着祖先的很多风俗习惯。而古代的日耳曼人,和塞西亚人或鞑靼人一样是游牧民族。他们由酋长率领,平时向各地迁流,战时则进行战斗。他们的民兵就像塞西亚或鞑靼的民兵一样,也许还是后两者的后裔也说不定。

罗马军队松散的原因有很多,纪律太严明也许也是其中的原因。在强盛时期,他们就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于是,他们开始抛弃那些认为不再必要的沉重盔甲,开始忽视那些认为不再必要的艰苦操练。另外,特别是镇守边疆防御日耳曼人和班诺尼亚人的常备军拥护自己的将军,经常反对皇帝。因此,对罗马各皇帝来说,这些常备军简直构成了对他们的威胁。听一些作家说,德奥克里星大帝(另一些作家说是康斯坦丁大帝)为了要降低这些常备军的威胁,于是将驻守边疆的由两三个军团合成的大部队召回内地,并将其分化为小部队分散驻扎在各省,禁止其移动,除非需要武力驱逐外敌。我们都知道,当军队长期驻留在商业和制造业都市,兵士们自身就会逐渐变成商人、技工或制造业者了,士兵的性质也就逐渐地转化成了市民的性质。于是,罗马的常备军也就逐渐衰落成了腐败、无训练的民兵。于是,当日耳曼和塞西亚民兵入侵罗马时,西罗马帝国已经无法抵挡了。各皇帝只好去雇用其他国家的民兵来抵抗另一些国家。依靠这种方法,他们维持了一段时间,但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古代史上留有详细记录的人类历史的第三次大革命。它衰落的结果,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就民兵来说,野蛮国家的民兵要胜于文明国家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由农夫、技工和制造业国家的民兵而言,游牧国民兵更加厉害。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民兵所战胜的并不是常备军,而只是那些训练和纪律弱于自己的民兵而已,例如希腊民兵战胜波斯民兵,瑞士民兵战胜奥地利和勃艮第民兵。

日耳曼和塞西亚民族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的兵力在一段时期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即牧人和农夫组成的民兵,由酋长在战时率领他们作战。因此,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后来,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慢慢地不是那么服从酋长的领导了,并且大多数人进行军事训练的空余时间也没那么多了。于是,封建时代的民兵制度逐渐衰落,训练和纪律都不断地松散。为了矫正这种不利情况,他们开始着手建立常备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编制常备军的方案被某一文明国采用,那么其他文明国就会相应地效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抵抗其他已经编制了常备军的国家,从而保卫自己。

即使常备军的士兵从来没有上阵杀敌或使用火炮,却常常显示出老兵的勇气,一上阵作战就犹如最顽强、最有经验的老兵。例如,俄罗斯帝国在1756年前的二十年一直国泰民安,士兵们上阵打仗的次数并不多。1756年,当俄罗斯攻打波兰时,俄罗斯军队表现出来的勇武,却完全可以和欧洲当时最顽强最老练的普鲁士兵士相媲美。又比如,英国在1739年西班牙战争爆发前,度过了二十八年的和平时期,但是它的常备军却没有退化,他们在攻打喀他基那时,也表现得异常勇武。不过,这场战役,的确是他们的一次冒险。因为和平日子过久了,将军、士兵们可能的确会忘记他们的技能。但是,管理得当的常备军,只要坚持训练,就决不会忘记勇武的精神。

如果一个文明国的国防依靠民兵来守卫,那么它随时都可能遭到邻近野蛮民族的侵犯。我们可以从鞑靼人征服亚洲各文明国的历史事实中,看到野蛮国民兵比文明国民兵更厉害。然而,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又优于任何民兵。只有这种军队才能很好地保卫国家不受野蛮邻国的侵犯,所以,一国要永久或长时期地保持文明,就只有编制常备军。当然,只有富裕的文明国家,才能很好地维持这种军队。

纪律严明的常备军,使得文明国可以抵御外敌,而野蛮国可以变得文明。

国家可以依靠常备军的威力,将君主的法令推行到帝国最偏远的地方。并且,常备军的威力,可以在那些没有常备军就无政治的国家里维持相当程度的正常统治。所有对俄罗斯彼得大帝各种变法图强措施进行过认真研究的人,都会发现彼得大帝各种措施的核心就是建设正规常备军。可以说,常备军是皇帝执行和维持其他所有法律的工具。之后,俄罗斯帝国享有的一段时期的和平与秩序,就是与这种常备军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