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48811100000011

第11章 设计教育(6)

3.笔画处理

文字由笔画构成,文字的笔画各有规律,各具风格,但都比较匀称统一。如主次笔画形成的特点,即是一种可变因素。创意设计时,可以做一些柔性处理,把笔画的锐角处理成圆曲的效果,也可以强调笔画间的粗细对比,特意使笔画处于尖锐的矛盾状态,甚至可以将笔画相错及夸张主次笔画,创造出新的符合会意字内涵的笔画风格。

田中一光的海报设计作品《现代音乐80》,表现的主题是前卫性的声乐表演,因此将汉字“声“的笔画进行变形处理,加上红、黄、青等色彩的构成形式,充分表达了音乐中的现代节奏。由会意字“声”联想到音乐。

4.结构改变

文字笔画的穿插,横画竖画的比例,笔画与空白的分布,形成文字的结构。每个字都有其严谨的结体方式,设计中要把握好字体本身的结构,有意识地夸大或缩小字体结构的某个局部或偏旁,也可以改变其重心,如放大、位移,使字的笔画产生疏与密、松与紧的变化,使构图更紧凑,字形别开生面,就可以创造出吸引人们视觉再认识的有效字体设计形式。

白木彰的一组设计充分说明了结构因素的夸张变形。如“美”字,古文字解为“羊”、“大”。羊大为美。设计借助甲骨文碎片为外形,以色块衬托白粗线宋体,以悦目的颜色表示字义,又不失其原来的结构及含义。“街”字巧妙分割,以黑线穿插字的结构,侧面烘托出街道的繁荣与街道的特征,不失会意。

(三)汉字会意字意象变化构思

意象变化设计,即是指主体意念中进行字体的形象变化设计。这种意念中的字体形象设计,是在客体的发挥下,通过主体的情感和想象作用,将文字的特定含义,在字体结构形态中显示出来。意象化字体图形渗透了现代设计思想,赋予文字以字外的强烈意念,已经超脱了具体的“形似”,将具体的“形”转化成了“意”,突出了会意字的意会特点。

这类设计,它可以是同类的“张冠李戴”、“异体移植”,也可以是异类的“割头换像”和“移花接木”,但是一般是以单纯的笔画竖、横、点等与部首偏旁的多与少、有与无、大与小、增与减及空间结构相结合,进行灵活的变化设计。只要我们大胆以想象的思维进行创意,一定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来。

1.字体表情特征化

大部分汉字(包括会意字),其结构形态均具有独特的表情特质。如:“敞”——开放;“瘦”——收缩等等。在进行创意设计时,要加强文字的这种感情色彩,使字意的情感特征更加突出。

2.文义意象

文义意象是指设计时,借用字本身的含义特征,将所要传达事物的属性表达出来的设计方法。如曹方设计的一组字形中,将十几个“雨”字以斜线排列,并将“雨”中之点加以重复增加。又如,“风”字处理成旋转、扭曲的状态以表示某种动感,意象地传达了字本身的含义。

3.形义意象

形义意象是指把含义、形象两方面组合起来,利用含义和形式的相似进行双重构成。这种同构,不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具有很强的心理效应。如王炳南的反毒招贴设计作品《去毒得寿》,两片撕破的纸,将“毒”与“寿”拼合,巧妙地使用其外形重构,加以一黑一红两色,与文字本身的内容及表现立意相符。靳埭强设计的《朝韩统一》海报作品,巧妙地利用“韩”、“朝”两字左边的偏旁,进行重构,把“月”“韦”相倒置,让人直视朝、韩不合,实同为一体。

(四)汉字会意字创意设计法则

字体设计是为了增加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因此,在进行字体设计时,我们不应该在不理解“汉字会意字”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创作。因为万物都有其本身的约束与法则,会意字设计也不例外。

1.字形辨识性要强

文字的功能是为了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播有效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考虑原形性,给人能辨解或者意识得到原字的形象空间。

2.讲究视觉美感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字体作为画面中的形象要素,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它要求设计的字体必须具有美感,能够给人留下美的印象。否则,会让人产生厌烦的心理。

3.作品基调统一

对作品而言,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一件作品各自的元素不能自成一格,各行其是,以免让人眼花缭乱,难分主次。在组字或多字的设计中,除了以统一文字个性的方法来完成设计的基调外,我们还可以从方向性上去考虑文字统一的基调,以及运用色彩方面的心理感知来达到视觉的统一。

(五)汉字会意字创意设计技巧

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汉字设计的手段、方法、表现也更加丰富起来。由于会意文字的构建之特别,在设计中表现其含义上,可以借助其意符进行改造。另外,设计师也可以使用仪器之外的手段,对字体采用相应的分割、剪切、空白、错叠、对比、分解到重组等创意技法进行尝试设计。

1.特异处理

特异处理是将会意字的局部,或者偏旁部首进行变化处理,使局部异化与整体产生对比,成为创意的视觉焦点。特异的部分可以用放大、缩小、以圆变方、方成圆或者局部变换色彩等等手法实现。这是最容易吸引受众者视线的技巧之一。

如陈幼坚设计的《服装展》作品,以字母“I”进行特异处理,使之与汉字“我”之局部相和谐、相呼应,意义深远。

2.平构摆设

以一种非逻辑、非秩序,但力求整体的严谨出现,把众多的视觉元素归纳到抽象世界里,再进行摆设与罗列。借助平面视觉的方式,用正负、反白、镂空、点线面等进行内涵的陈述,即可得出一种独具新鲜语言的形式。

如《五行画说》“金、木、水、火、土”。笔画在黑白之间交接,空白的地方不仅说明海报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凸现出海报的个性,空的地方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

3.抽象归纳

把会意字的笔画、形体归纳成抽象符号进行摆设与罗列,以传达一种理性的,逻辑严谨的冷静信息。同时,还可以借用平面视幻图案,用抽象的点线面图形,激发创意内涵的表述,形成新的视觉语言。

4.字中字

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多层次组合,形成新的字体样式。设计中,可以一大字为背景,在此之上设计主体文字,或以众多小字组成单个大字,使等量的字重叠组合等。

如:“念”字的一点用“念”字代替,点点滴滴的思念,念中加念,变为无尽的思念,深化了会意之意境。

汉字会意字创意设计的套路甚广,特点、技法也多样,在设计创意时,就应仔细去品味与推敲属于每个字该有的力量内涵,虽然我们的能力并不一定能够创造出上乘作品,但不要因之而放弃探索和思考。

四 结语

通过对汉字会意字的创意设计的初步探讨,可以做以下小结;即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设计潮流的影响,引发了我们对汉字各种形态、风格、审美等多方面无止境的追求,致使我们从观念上,对汉字的再创造与应用设计做不懈的思考。汉字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开创汉字发展的新道路,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学术届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1) 本文为笔者主持2004年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4C7),《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结题论文之一。

[2] (2) 转引: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2页。

[3] (3)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页。

[4] (4) 转引: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 3页。

[5] (5) [瑞士]约翰·伊顿著,曾雪梅,周至禹译:《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6] (6) 陶纯孝:《迈向21世纪的中国专业艺术教育》,《艺术教育》,1998年第3期。

[7] (7) 引自L.S.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页。

[8] (8) [瑞士]约翰·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24页。

[9] (9) [瑞士]约翰·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1--2页。

[10] (10) [瑞士]约翰·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18页。

[11] (11) 布朗/科赞尼克著,马壮寰译:《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50页。

[12] (12)[瑞士]约翰·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22页。

[13] (13) 本文为笔者主持200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06036),《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结题论文之一,并获2008年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美术类)乙组二等奖。

[14] (14) 王萍,黄华明,吴傲冰,朱凯:《试议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年S1期:第60页。

[15] (15) 陆审龙:《开放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年第6期,第10页。

[16] (16) 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第2期,第5—7页。

[17] (17) 束霞平:《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的调查与分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5期,第55—56页。

[18] (18) 陈卫汝:《设计实验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科学》,2006第6期,第35—37页。

[19] (19) 转引自潘鲁生著:《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137页。

[20] (20) 潘鲁生著:《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138-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