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48811100000028

第28章 艺术教育研究(9)

显然,扩招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为社会及高校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在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同时,研究生“含金量”遭到各方面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在做问卷调查前,我们原以为社会的就业形势很可能是影响考研率的主要因素(因广东的学生历来被看成是最有经济头脑的,就业的路子相对比较宽松),“早就业、早拿薪、早定位”的思想在学生中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但是,使我们始料不到的是;竟然有113人,占问卷人数53.3%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考研”有必要;157人,占问卷人数70.06%的学生认为“考研的目的”是增强就业能力;131人,占问卷人数61.79%的学生认为“影响考研的因素”是前途和就业,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研究生就业问题看得那么严峻,相反绝大数学生很想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仍然把考研作为将来就业的“杀手锏”[72](72)。

问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想考研,而我校的考研率却不高,是学生学习不努力?还是学校的教育模式定位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呢?问卷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只有55人,占问卷人数26.32%的学生从大三下学期才“开始考虑考研问题”,大多数学生想考研,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何时准备;学校“考研信息”的来源渠道显然还不够畅通,有81人,占问卷人数28.93%的学生“考研信息”来源于网络;119人,占问卷人数56.13%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对考研”只具一般影响;“认为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模糊的竟有132人,占问卷人数的62.56%;“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考研的影响”不很明显,有77人,占问卷人数的36.84%;学生填“一般影响”有112人;占问卷人数的53.08%的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学生管理工作对考研”有一些导向作用2。可见,加强学校网络建设,明晰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及时利用网络、校刊、报纸提早进行考研宣传,让任课教师及研究生导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与学生沟通对话,明确考研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树立成才信心,并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对考研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我校考研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经过持续数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阶段,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及教育界探索的问题。因此,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对教育质量成效评价的高低,历来显示出一所学校办学的水平。利用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成效的评价,从一个方面显现了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同感。从另一方面也显露出学校教学管理、育人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问卷中关于“你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情况如何?”有126人,占问卷人数59.43%的学生填写“一般”;82人,占问卷人数38.67%的学生填写“差”;只有4人,占问卷人数1.88%的学生填写“很好”。在“你认为学校的考试考核的质量如何?”一问中,135人,占问卷人数64.28%的学生填写“一般”;70人,占问卷人数33.33%的学生填写“差”;只有5人,占问卷人数2.38%的学生填写“很好”。在回答“你认为学校的教学设备(如图书馆藏书等)对你考研有帮助吗?”的问题时,有147人,占问卷人数69.33%的学生填写“有一点帮助”;34人,占问卷人数16.03%的学生填写“很大帮助”;31人,占问卷人数14.62%的学生填写“一点没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你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就业中学有所用吗?”只有7人,占问卷人数3.3%的学生答“很有用”;119人,占问卷人数55.18%的学生答“略显不足”;19人,占问卷人数8.96%的学生答“足够应付”;69人,占问卷人数32.54%的学生答“不能应付”。而在你认为影响我校考研率的因素是(多项选择)问答中,共有159人认为师资、校园育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教学管理(116人)、教学手段(109人)、教学内容(84人)、教学设备(75人)、学生管理(74人)、图书资料(64人),最后是教材(46人)[73](73)。

不难看出,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成效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我校在连续几年的扩招后,“学校校区多且分散,校园面积小,办学成本高”,“师资数量不足,学术水平还不高”,“缺乏高水平科研试验设备和高水平教学实验设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74](74)明显突现出来,这成为制约我校“做大做强”,保障我校本科生教育质量,提高我校考研率的“瓶颈”。

三 构建工科院校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考研率的前提

随着我校进入“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我校“做大”的硬件已具备,近几年来,我校博士点、硕士点不断增多,硕士生人数不断扩大,“做强”的机遇也随之到来。但是,我校本科生考研率低,不能提供足够量的高质量生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校本科生的教育水平,阻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通过专题调研,我们认为要提高我校本科生考研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重新构建我校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平台。

(一)生源质量的平台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校的考研率。因此,学校在“扩招”的同时,一定要把好入口关,各院系要积极配合学校,依据本专业特点、研究生专业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选好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硕士生导师参与招生工作,可能更利于硕士生导师看准苗子、摸清底子。这种提早介入,有的放矢的措施,对教师将来培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质量基础。

(二)教师素质的平台

学校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选拔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担任我校的教师,使我校教师基本素质不断上升。同时,从外引进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注意以此学科带头人为圆心所形成的学术梯队的问题。其次,教师的素质应当是与时俱进的,要保证我校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事业留人,让感情留人,从内部挖掘潜力,建立起我校教师进修提高的保障机制,为我校教师进修提供基本条件,确保我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我校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和大学生心理学的专门训练,使他们掌握教育理论和教授方法,懂得教育规律,懂得学生心理。我们认为:没有教师的素质,也就没有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没有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就没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践证明,对教师既要有鼓励,又要有适度的压力,这样才能使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所突破。

(三)专业发展的平台

合理的专业设置,科学的培养目标,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方向,是吸引我校学生考研,提高我校学生考研率的“尚方宝剑”。学校应依据国内外社会发展的趋势,随时调整我校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实用型与基础研究型并进,制定出明确的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研究方向、就业取向等。同时,让这些信息尽早在学生入学后,通过校报、学报、专业介绍、师生对话、校园网络上展开宣传,使广大学生在本科生教育的阶段就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便在思想上确立考研动机,在行动上提前作好考研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教育质量评估的平台

教育质量评估包括了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内容。从狭义上看,教育质量评估的内容包括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的考试与考核效果、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的检讨、教学督导系统的作用等。从广义上看,教育质量评估的内容还包括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教育观念更新、学科规划、教改方案、教材建设、管理水平、条例规范、科研水平、设备保障等。广义上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工作的体现。

对于我校来说,除了建立建全广义上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外,要提高考研率,应着眼于构建狭义上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首先要抓好教这个环节,特别是基础课教学中的英语和数学的教学,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中,学生提出最需要帮助的课程。学校应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采取措施,如按学生的基础层次和个人需要分班教学,选调有经验的教师来抓这些班的教学工作,并建立起科学、准确、规范的考试与考绩标准,随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评估。

其次,要抓好学这个环节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的检讨,完善自上而下的教学检查、汇报、同行听课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教评学、师生恳谈会活动,以此使教的主导教师与学的主体学生在相互监控中发展。

此外,聘任一批离退休的老教授、老教学管理骨干,对我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学、督教、督管、督查,也是保证我校教育质量的好办法。

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教育质量评估的高低,取决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独立的,又是互动的。因此,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方能有所作为。

(五)育人环境的平台

育人环境是教育质量成功或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对学校依附力的前提。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我校已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改善,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我校的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不高,学生对考研的信心不足,参加考研的人数不多,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校教学的心理环境还有待激活,在育人环境的涵养上还需拓宽思路。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作用,依靠他们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学风,如早读的风气、利用图书馆资料提升专业素质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依靠他们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教风,让教师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行动上深刻理会教书育人的时代意义,时刻以自身的知识和学术道德规范在学生中树立起人生的形象。此外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外名师和校内硕士生导师进行专题报告、讲座,以便增加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最后学校还要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共同交流、沟通、对话的机制,只有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时,“教”才能真正起作用,学生才能真正从教中有所“学”。

在对我校考研率与本科生教育质量成效进行调查后,我们从大量的数据分析中意识到,要使我校上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我校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在组织申报硕士点、扩大硕士生招生上下功夫,而且,学校要全方位地组织教职工和学生探讨如何提高我校本科生考研率的问题,假若我校本科生的考研率一直处于低水平,招收的学生多是外校的,本校的学生考出的少,考入我校的又不多,这又如何体现我校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又如何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