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的历史
48812600000042

第42章 命运坎坷的柏辽兹

埃克特·柏辽兹是一位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他任职于巴黎音乐学 院,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事实上,柏辽兹和李斯特有某种意义上的 师生之谊,但这一点可能谁都没有想到,因为他们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李斯特一生风风光光、百世流芳,而柏辽兹却在困顿和苦痛中过了一辈 子。柏辽兹的遭遇和朱塞佩·威尔第颇为相似。威尔第是意大利最伟大 的现代歌剧作曲家,他为人平易近人,很有长者风范。柏辽兹的不幸, 在于他和理查德·瓦格纳是同一时期的人。瓦格纳拥有超群出众的才 华,著名的《众神的黄昏》就是他的杰作。只要他还没有离开舞台,别 的音乐家就只有干等的份儿。在这期间,没有人会关注别的音乐家的作 品。而且,瓦格纳自高自大、咄咄逼人,把才华超过自己的人都当成了 眼中钉,并不择手段地压制他们。可怜的柏辽兹就是这些被压制的音乐 家之一。如果他当初听从父母的安排,也许他的一生就不会如此凄凉 了。柏辽兹的父亲希望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做一名医生。但是,从小就 向往音乐的柏辽兹,却希望在音乐领域里大显身手,因此就离开父母, 来到巴黎另找出路。柏辽兹在巴黎的生活困顿不堪。不过,在巴黎这个 大都市里,你可以一周就挥霍掉一百万,也可以一天只花一个先令就能 毫不费力地活下去。所以,即便柏辽兹没有多少收入,他也可以靠每天 只花一个先令困顿地生活下去。

不过,年轻的柏辽兹有的是精力和热情,衣食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作曲才是 他生活的重心。他不停 地创作,写出了一部又 一部作品。在他二十七 岁时,他终于凭借自己 超凡的作曲天才得到了 世人的认可。他的《幻 想交响曲》获得了罗马 奖。《幻想交响曲》是 一部清唱套曲。他创作 这部曲子的灵感,来自 拜伦勋爵的一首诗。一 直以来,他都把拜伦当成英雄来崇拜。在柏辽兹看来,这部《幻想交响曲》无疑是自己的得意 之作。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一部罕见的杰作。随后,好运开始降临到柏 辽兹身上,他因为《沙得纳帕路斯之死》而得到了很高的票房收入。这 笔收入,足够支付他三年的旅费。

不过,柏辽兹并没有就此开始进行衣食无忧的旅行。他要先在巴黎 亲自观看《幻想交响曲》的首场演出,以确定群众的确喜爱自己的作 品。演出非常成功,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他的作品,传遍了巴黎的 街头巷尾。无论是名门贵族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热烈地议论着他的作 品,言语里充满了赞美之词。

可是,在音乐上受到空前赞誉的柏辽兹,却并没能因此收获到爱 情。他深深地爱着安莉耶特,可她一直对他很冷漠。直到安莉耶特和妹 妹一起亲临柏辽兹的音乐会,情况才有所转变。因为,安莉耶特此时的 境况有些窘迫,因而她的态度也没有以前那样高傲。当她面对自己曾经 不屑理会的追求者时,她觉得非常惭愧。不过,柏辽兹倒是对这种情况 非常满意。因为,这么一来,他就可以慢慢地靠近从前那个美丽得不可一世的公主,并不失时机地向她求婚。最终,安莉耶特毫不犹豫地答应 了他的求婚,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并梦想着好好建造一个属于他们的 安乐窝。不过,这个梦想却遗憾地破灭了。因为,他们刚结婚没多久, 安莉耶特就不幸受了伤,再也不能重返舞台了。安莉耶特没有了舞台, 也就失去了某种光彩。

这让柏辽兹非常彷徨、郁闷、愁苦,他挥笔创作了《艺术生涯中的 插曲》这部出色佳作。一向自视甚高的帕格尼尼,就非常赞赏这部佳 作,并说它是史上最优秀的一部交响曲,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威尼 斯狂欢节》。遗憾的是,柏辽兹的乐曲始终得不到普通大众的普遍认 可。柏辽兹失去了听众,也就没有了光彩,只好靠写音乐评论来谋生。 事实上,他非常讨厌写音乐评论,但他在这种工作上一干就干了二十多 年。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琐碎的痛苦,并没 有磨灭柏辽兹的音乐才华。他没有因为生计而变成平庸之辈,而是继 续创作着,写出了很多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比如,《罗密欧与朱丽 叶》、歌剧《贝文纽特·奇利尼》,以及《安魂曲》等,都是他在这一 时期创作的。其中,《安魂曲》写于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战事之后,以纪 念在战事中阵亡的法国士兵。

1840年,安莉耶特逝世,这使终生挚爱妻子的柏辽兹痛不欲生。也 许是上帝不忍心再让他痛苦吧,此后,赏识柏辽兹的人越来越多,他在德国音乐界的知 名度也迅速提高。 他能声名鹊起,也 有罗伯特·舒曼的 一份功劳。舒曼曾 在他自办的《新乐 坛》中,极力推荐过柏辽兹,说柏辽兹有优秀的指挥才能。于是,柏辽兹就不断地接到来自维也纳、柏林、伦敦和圣彼得堡的 邀请。柏辽兹应邀前往,在各地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他的 法国同胞对他却不是这样,他们甚至对他嗤之以鼻。他的《浮士德的沉 沦》,就受到了他们的冷嘲热讽,还被他们批判得一无是处。这极大地 打击了柏辽兹的自信心。幸运的是,此时他得到了李斯特的帮助。由于 柏辽兹的音乐也给了李斯特很大的启发,所以李斯特一直很感激他,并 为他的《基督的童年》在魏玛小城的演出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而且,负 责演奏的交响乐团的成员,一共有三十六人,他们都是李斯特这位著名 乐长的手下。这种乐团是当时级别最高的乐团,是在魏玛宫廷演奏人员 最多的乐团。

时过境迁。如今,这种规模的乐团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连三流广 播电台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交响乐团。但是,在柏辽兹生活的那个时 代,拥有一支如此规模的乐团并非易事,更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德国宫廷 了。就这样,因为李斯特等一大批音乐家的存在,19世纪上半叶的魏玛小城变得光彩夺目。德国宫廷在音乐和戏剧方面的贡献,是谁都无法否 认的。在当时,在欧洲的音乐中心魏玛举办一场演出,无疑是一种荣 耀;要是能和伟大的李斯特同台献艺,那就更是一种至高的荣誉了。出 人意料的是,一向不太幸运的柏辽兹,却有了和李斯特同台献艺的机 会。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身价陡然上升。同样的情况,五十年后再次出 现在萨克森-迈宁根大公的剧院,当时的音乐家们都以能在该剧院参加 演出为荣。由此可见,能够提高音乐家身价的,有时并不是他自身的 技艺,而是某些外在的机遇。其实,当时的音乐家们幸与不幸,只有 他们自己能够感受得到。这就像喝水一样,冷暖自知。总之,当时的 魏玛毕竟是多年前的一个小城,即使有一个李斯特,它也无力再配备 一个更大规模的乐团。所以,今天的人们根本无须嘲讽当时魏玛宫廷 的乐团太小。

现在,豪华的大乐队、大剧院屡见不鲜,所以许多人都会为自己是 现代人而沾沾自喜。但现在的这些乐队,往往只有小乐队的初级水平, 而且绝大部分剧院的情况都是如此。所以,从技术水平上看,人们根本 没理由自得。

言归正传,重新关注柏辽兹。柏辽兹一生坎坷多难,但原因不得而 知。因为,他既没有生逢乱世,也没有遇人不淑。他生活在一个几乎人 人都爱好音乐的时代。他那与众不同的音乐,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赏 识,并有很多热心的爱好者。另外,他在音乐界还有几位挚友,他们总 会抓住时机全力举荐他。更何况,他也并没有像倒霉透顶的赛沙·弗兰 克那样不幸,反而称得上青年得志。(赛沙·弗兰克一生都是在焦虑的 等待中度过的,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无人问津。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 他的一些佳作才成为巴黎交响乐团的演奏曲目。)如果非要说出一个他 一生坎坷的原因来,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音乐界的党同伐异。但是, 柏辽兹和瓦格纳并不是一类人。瓦格纳得罪人,就像他一挥而就地谱写 军队进行曲一样容易,而且他到处树敌,并不知反省,所以自然积怨太 深,以致处处遭人抨击、贬损。然而,柏辽兹却谦和而又温文尔雅,而且向来都很尊重别人,并获得了别人的尊重,还有很多好朋友。然而, 柏辽兹的内心却一直都是凄苦而孤寂的。尽管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但他 生前并没有得到他应得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他也仍然没有引起多少人 的悲哀,甚至很快就被当时的人们忘记。其实,只要我们略微回一下 头,就能在不远处看到他那孤寂、落寞的身影。

柏辽兹晚年时,娶了他的第二个妻子阿黛琳娜·帕蒂。帕蒂是一位 演员,她的演技非常出色。一战开始时,她的身影还活跃在舞台上。几 年以前,她在巴黎过世。她的身上,似乎有着柏辽兹的影子。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然,柏辽兹的一生都是坎坷的。他像其他艺术家 一样桀骜不驯,而且不了解社会,喜欢一意孤行,不会阿谀奉承。许多 人在名气不高的时候,谦恭行事,而柏辽兹却从来不会这样。比如,他 在里昂举办音乐会时,虽然身处窘境,却依然理所当然地要求主办者使 用几千人的演员阵容。他希望只是提高有钱人的票价,同时却让穷人只 要花十分之一的钱就能观看演出。他的这种想法,无疑不符合主办者的 想法。所以,没有几个人喜欢为他办音乐会。也许,正是这种与众不 同,才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柏辽兹除了行为与众不同,他的言谈也跟一般人不同。他曾经说过 这么一段话:"音乐似乎可以左右我的生命力,我的生命力总是随着它 起起落落。有的乐曲会顿时令我生命力倍增,并将我淹没在一种突如其 来的快乐之中,最终涤荡净尽我的理智。每当这时,我就会习惯性地进 行一些分析,然后就会因此与作曲家有共鸣而产生发自内心的赞赏。作 曲家思想的力量可以改变我的情绪,让我渐渐产生一种用言语无法形容 的激动,直到我泪流满面,结束这段突发的情感。不过,除了这种可见 状态之外,我心里还有某种更为激烈的情感在涌动。这种情感,甚至令 我肌肉痉挛、手脚发麻、四肢抽搐,全身颤动不已,以致让我丧失一部 分听觉和视觉,从而无视眼前的事物、听不到耳边的声响,然后在一种 巨大的快乐中晕厥过去。"这段表白是他内心真情实感的写照,它虽然描述的是快乐,却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寂寥和凄苦。因为,如此不可名状的幸福,他却只有在 音乐中才能享受到,现实生活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死一样沉寂的孤独。这 种孤独,即使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没几个人能够感同身受。因此, 柏辽兹展现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无论是温文尔雅的还是焦躁狂暴的,他 内心其实都是孤寂的。所以,无论人们对他的态度如何,都能深深地伤 害到他。于是,他就慢慢地远离了人群,甚至远离自己。他的灵魂总是 处在痛苦之中,他的神经总是被无处倾诉的孤独啃咬着,他的内心饱受 煎熬。总之,他的内心世界不胜凄凉。但是,这一切不幸的情感却从未 被他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的音乐充满了淡月、清风这类雅致的东 西,超脱了一切苦难。

他在内心孤寂的同时,却又非常浪漫,头脑中满是美妙的幻想。所 以,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也许就是命运在跟他开玩笑吧。他的音 乐里,充满了蒙面侠客和美丽公主的唯美爱情故事。其情节大致是这样 的:在一个明月高悬、万籁俱寂的夜晚,痴情而勇敢的蒙面侠客驾着一 叶轻舟来到戒备森严的宫廷外面,偷偷地接出公主,带着她来到威尼 斯湖上,在平静的湖面上悠然荡漾。这样浪漫而又优美的意境,竟然 是由这样一个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孤独的人写出来的,实在令人不可思 议。也许,他内心深切向往的,一直都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吧。只是, 他生不逢时。如果他和拜伦一样生在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他也许会过 得快乐一些。

但是,尽管这位绅士长着一头黑发和潇洒的相貌,而且腿像拜伦一 样略微有些瘸,但他的一生还是凄凉孤寂的。事实上,他的晚景不算凄 凉,因为晚年时他的财富已经可以和王公贵族相比了。他拥有一个豪华 至极的私人鹿苑,方圆两千亩。但是,他的心已经破碎了,再多财富也 缝补不了。因为,他更看重的是甜蜜的爱情,可他心仪已久的女人却没 有投入他的怀抱,而是幸福地嫁给了一位经济学家。她一家六口生活在 郊区,一家人虽然不怎么富裕,却过着干净、体面、快乐的生活。他最 羡慕的,是他们夫妻的爱情。如今,这位经济学家应该还在研究货币的本质,以期得出有关货币本质的新理论吧。而柏辽兹这位实际而又出类 拔萃的法国公民,为什么要一直揪着浮士德去不去地狱这个问题不放 呢?这也只有柏辽兹本人才能回答。

如今,柏辽兹早已离开人世,只留下了他的音乐。说到柏辽兹的音 乐,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我可以从他那富有浪漫情调的音乐深处,听 到一颗支离破碎的心的低吟声。当年,我曾观看过他用不带文字解说的 方式演奏标题音乐的演出。如今,我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对当时的演 出情景记忆犹新。我记得我当时观看的是《罗马狂欢节》的演奏。它的 标题语言很简单,只有"地点:意大利首都罗马;时间:狂欢节"这几 个字。而且,狂欢节一词是由拉丁文四个字组成的,我就不再赘述其具 体含义了。如今,事易时移,一切都烟消云散,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