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现代中式家居风(餐厅、楼梯、玄关、走廊)
48841100000004

第4章 中式家居收藏课堂(1)

一、收藏古典家具的四个境界

一藏、二赏、三玩、四鉴,这是每个收藏者、鉴定者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如果每个阶段都能有所领悟,那么可以说此人已经到了行家高手的境界。

第一步藏。藏是指购买收藏的过程,是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比如古典家具行,在购买之前要有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学习古典家具的历史文化,以及不同时期家具的艺术结构特征等。大多数人的这个阶段只是对明清家具浅表的了解,比如明、清不同时期家具造型、雕刻、纹饰的特点,而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从书本上得知的,并不是很系统,所以在购买家具的时候也难免会交一些学费,吃亏上当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是收藏者的入门阶段。

第二步赏。赏即为鉴赏、欣赏之意,是用心与藏品交流。赏主要是指对藏品艺术性的再次挖掘、重现。有些人家里有许多古典家具,但他不一定能达到赏这一步,只是认为古典家具是地位权力的象征,买几件也是为了炫耀,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而有的人却是为赏而藏的,为了品味家具的艺术,体会家具的美感而藏。他们在赏家具的同时,是与它们的默默交流。

第三步玩。收藏古董的人都喜欢问别人,你是玩什么的?是瓷器还是书画?在这里,玩并没有了贬意,而是对人的尊重,说明对方在某个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该领域有很好的驾驭。

木制的花格门窗,木制镂空的顶梁,龙骨架灯笼,这一切中式的元素镶嵌在光洁的地砖上,显得传统而现代,将现代中式家具装修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选用材质到镂空门庭,给人以耐人琢磨玩味的感觉,感觉将中国传统的雕梁画柱的风格嵌入到了现代家居装修的理念中。

木制的花格窗门,木制镂空的吊顶以及木制铺砌的墙体,这些中国元素营造出现代中式的雅致空间。驭能力。能称之为玩家的人是少而又少的,真正的玩家已经具备了藏、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四步鉴。鉴是藏者的最高能力水平。鉴包括对藏品年代、做工、造型等方面的准确理解。一般能鉴赏的人都有比较系统的知识,并且多数有亲自动手的能力,了解该行业的工艺特点等。在古典家具方面能达到鉴的人也不过寥寥数人。

经过这四个阶段对鉴赏眼力、心态的考验,收藏者已经从一个刚入门的初学者,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大“玩家”。这四个阶段并不是每个藏者都能达到的,有的人只能停留在藏的阶段。达到这四个境界不仅需要大量时间,更需要深入研究,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

太师椅八仙桌,经典的中国元素放置于现代的塑钢玻璃窗架下,弥漫着现代中式的家居装修理念。在中国灯笼式样的吸顶灯和文竹盆景的点缀下,设计更显协调活泼。传统中式木制地板和同色系同材质通顶的储物柜相映成辉,使空间流畅延伸。灯笼式样的吊灯悬挂在背景墙前,错落有致,让空间灵动起来。

木制地板,同色系的木制门框平行延伸,配以玲珑精致的吸顶灯,拉长了空间的纵深感。洁白的墙体上悬挂着木制八卦图案饰品,又一次给人中式风格的触摸。室内走廊旁边的一个区域是半开放式客厅,虽然开门见山,使用起来却可以自由随性。青花瓷的花盆,红木的花架,之中还藏着一面具有浓郁中国风的腰鼓,这几个简单的小物件,让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东方神韵的魅力。简单的几个中式风格造型的置物架,之中摆上几株绿色植物,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中国古典园林风味,引入到家中。

二、家具的雕刻手法分类

家具雕刻的手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

留底雕刻,即将所雕刻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这个工艺也被称为“着地雕”,它包括线刻、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的工艺之一。 其中,线刻,亦称“线雕”,是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画出纹饰图案。它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具有流畅自如,清晰明快的特点,犹如中国画中的“白描”,在古典家具中并不常用,只是偶尔为之,主要是用来装点某一局部,大面积使用者更是十分罕见。

浮雕是家具雕刻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有深浅之分,浅浮雕是指所浮凸的雕体一般不到立体雕的二分之一,比较接近线条雕刻,纹饰突起,轮廓明显,具有清逸雅静的装饰感。深浮雕则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笔,如同描绘,有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它不象浅浮雕那样,而更象一种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浅浮雕那样被处理成“平地”,经常要处理成“锦地”,即在底面还要进行再雕饰。

无论是浅浮雕还是深浮雕,对材料的客观条件要求很严,尤其是深浮雕的要求则更严些。首先是韧性,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在高起浮雕时要能耐住使用时的善意冲击,所以深浮雕的家具大都是硬木家具。其次是适应性,这个概念较为宽泛,比如材质的横向定刀有无可能,雕刻后的打磨是否容易,材质的纹理与雕刻是否冲突等。

把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栏杆扶手,应用到室内,保持了和整体家装风格的统一,也起到隔断效果。

阴雕,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它与线刻同属于“阴纹”装饰,但也有区别。如果说前者是“白描”,阴刻即是“写意”。

中式风格的百宝阁,是楼梯间和玄关处的主要分隔体现,这种设计,既实现了房屋功能区域的划分,也可以成为装饰的亮点。珠帘和木质花纹隔断的应用,使得一进门的玄关,就充满浓郁的东方神韵,而且作为透光性良好的材料,也保证了走廊的采光充足。

质朴的花瓶中,随意放置几支芦苇,摆放在木拼条背景墙前,把书房的气氛,提升起来,让人能安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木质格栏,没有使用在墙面,或者地面等常规的地方,而是搬到了天花板上,这样既能使狭窄的空间显得开阔,又充满新意。进门处是一个见方的走廊,没有过多的修饰,一幅装饰画点亮整个走廊空间,从外向内望去,一些精巧的中式元素若隐若现。

房顶上的石膏造型吊顶,没有采用常见的死板形式,而是挖几个圆形,再辅以深于天花板颜色的墙漆,让房顶也成为一个亮点。色彩的选择上,没有使用反差强烈的颜色,浅色木饰,搭配上充满韵味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再辅以佛像的点缀,沉静祥和的气氛,萦绕在过道中。大量的木饰,虽然能提升居室装饰的质感,不过也容易让人感到压抑,所以在空间中放置亮色的植物,既保证了中式风格的沉稳,又平添了灵动的气氛。

三、掌握古典家具布置技巧

古家具和新生活结合之要旨是把中式古家具搬入现代家庭中,并使其和现代生活完美地融合起来,需要掌握三个要领。

1.比例得当:中式古家具的造型和色泽都十分抢眼,所以,对于不想改变原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来说,西式家具和中式家具可以按照7∶3的比例来搭配。

2.古物新用:以前用来作钱柜和药柜的大型橱柜可以当成书架、CD架和电视柜来使用,古典家具和现代家电结合起来,会展现出另类的美感。

3.环境烘托:如果要想显示出中式古家具在木质纹路、雕刻花纹和颜色方面的独特魅力,那么一定要注意灯光、地面和墙壁对古家具的烘托作用。柔和的灯光可凸显出木材的天然质感,浅色的墙壁可烘托出古家具的典雅韵味。

比如:

椅子:除掉脚踏要降低高度

传统家具中的椅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于明代、清代人们的思想还被礼仪、宗教等观念束缚着,封建思想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那些被认为不够端正的三角形、梯形等造型被完全否定。不像西方千奇百怪的设计,中式椅子的造型变化很少。

过去坐中式椅子,脚不是直接踩在地面上,而是放在一个高10厘米的脚踏上,一般椅子的高度为54厘米左右。由于古代人家多是砖地面,为了防止北方冬季和南方梅雨季节时,身体接触地面会感到寒冷,古人使用了脚踏,使脚挪离地面一段距离。现在人们住在水泥地面或地板、地毯上,不再需要隔湿隔寒的脚踏。失去脚踏的中式椅子显得过高了,因此,新中式家具应该把椅子的高度降到44厘米左右。